?
60年前的夏天,金门炮战打响,震惊了世界。这段往事如今不常被提及,很多年轻人已经不清楚那场战役的细节。
?
叶飞将军的儿子叶小宇在接到《环球人物》记者的采访邀约时,很感慨地说:“转眼60年了,金门炮战在我父亲一生的战斗生涯里,是很特殊的一次。”他向本刊详细讲述了父亲在那场战役中的点点滴滴。
?
叶飞,1914年5月7日生于菲律宾,祖籍福建省南安市金淘镇。军事家,政治家。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在1958年的金门炮战中任前线总指挥。1999年4月18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5岁。
?
?突然把我们送回了福州?
?
金门炮战是1958年,我当时只有7岁,知道的事情很少。但我记得,那个夏天原本是和母亲在厦门看望父亲的,结果有一天他突然说:“你们回福州去,不要留在这里。”没有再说别的什么,就把我们送回福州了。
?
突然把我们送回了福州——这就是我对当年的全部记忆。但父亲晚年写回忆录时,重点回忆了金门炮战,当时我参加编撰工作,曾经很多次听他回忆起那段往事。
?
父亲当时虽然还兼任福州军区政治委员,但主要工作已经在省委,是福建省委第一书记。接到战斗指令是7月份,他正在农村布置粮食抢收,突然保密电话来了,得回军区接听。他知道肯定有大事,马上赶回军区。电话是总参作战部长王尚荣打来的,说中央决定炮击金门,毛主席点了他来指挥。
?
?
军令如山,没有时间多想,父亲马上着手组建前线指挥所。前指设在云顶岩,那是厦门的最高峰。同时调集大量部队进厦门,准备战斗。因为是海陆空三军协同作战,部队进来的动静很大,可以说是公开的。
?
空军最先到,大概7月中旬就开始转场入闽。然后是海军和炮兵,大举入闽。当时厦门的老百姓在街头就能看见坦克,我年纪那么小都听到过消息。要知道,在这之前,空军和海军都没有进驻福建前线,我们长期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国民党经常来骚扰。
部队集结完毕,大小金门都在我们的火炮射程内。按战力,我们完全可以拿下金门、马祖,但战斗没有这么简单地打。
?毛泽东提议推迟炮击时间?
?
7月底,战斗准备已经基本完成了,只等北京一声令下,就可以开炮。但父亲收到的不是战斗命令,而是毛主席给彭德怀和黄克诚的信,用电报发给了父亲。
?
信上说:“打金门停止若干天似较适宜。目前不打,看一看形势。彼方换防不打。等彼方无理进攻,再行反攻。中东解决,要有时日,我们是有时间的,何必急呢?”
?
这里有一个背景,就是1958年的伊拉克革命。当时美英武力干预,登陆了黎巴嫩和约旦,要把伊拉克革命扑灭。我们在台湾海峡有所动作,可以吸引美国注意力,也是对伊拉克革命的一种支持。这是金门炮战最开始的原因之一。
?
信的最后说:“将此信电告叶飞,过细考虑一下,以其意见见告。”父亲因为在前线,一开始并没有想到这一仗背后的复杂性。但当时前线战备情况也比较特殊:福建沿海遭台风袭击,连降暴雨,公路、铁路塌方严重;部队转场后处在疲劳状态,需要恢复;阵地也还没有布置好。
?
从军事角度考虑,推迟炮击时间更好。父亲把这些情况电告北京,表示遵照指示,推迟炮击时间。
?
实际上推迟的时间是比较长的。到8月20日,中央来电话,要父亲去北戴河汇报。父亲带了作战地图和一名作战参谋,马上从福州机场飞往北戴河,第二天就在毛主席的住所汇报,在场的还有彭德怀、林彪和王尚荣。作战地图就铺在会客厅的地毯上,父亲详细汇报了作战部署,讲得很具体。
?
按照部署,每公里正面的火炮密度将达到二战中柏林战役苏军的级别,火力非常强大,可以说到了饱和点。父亲回忆过,他讲完以后,毛主席一句话都没说,只是拿起一根烟抽。快抽完时,问了一句:“叶飞,你用这么多炮打,会不会打到美国人?”
?
当时,美军顾问部署到了国民党的营一级,总顾问就在金门。父亲很干脆地回答“无法避免”。毛主席听完没作指示,就散会了。
?
上世纪60年代,叶飞(左二)在福建接见击落美U-2飞机的指战员。
?
当天晚上,王尚荣来看我父亲,给了他一张条子。条子是林彪写给毛主席的,提议把炮击金门的消息通过华沙会谈机制告知美国。这个时候父亲感觉到这次战斗不简单了,不是单纯的战斗,而是一场复杂的政治战。
?
毛主席考虑的不只是蒋介石,还有美国人的反应。看到条子,父亲就问王部长:“主席有没有说要我表态。”王尚荣说“没有,只是给你看看”。父亲说:“那行,你说我看过。”
?
第二天继续开会,决定按原来的部署打。但毛主席让父亲住在北戴河,接一个直通前线指挥所的电话到房间。父亲这时明白了,毛主席才是这次战役的总指挥。
?给蒋军护航的美军舰队掉头就逃?
?
8月23日,金门炮战打响。驻扎在厦门的前线部队开火,向金门岛打了将近2万发炮弹。这时候,父亲仍然在北戴河。
?
从作战上来看,前线指挥官不在前线,这是不正常的。所以我推测,是不是毛主席想要我父亲清楚知道这一仗的高度政治敏感性,因此作出这样的安排。
?
8月25日,毛主席主持政治局常委会议,地点在北戴河海滩游泳场的休息室。主席刚刚游完泳,穿着睡衣就主持开会。参加会议的人是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此外,彭德怀、王尚荣、胡乔木、吴冷西和我父亲也列席了。会议主要是讨论炮击金门的一些安排。
?
上世纪60年代,叶飞(右四)参加毛泽东在火车上召开的部分省委第一书记会议。
?
吴冷西当时是人民日报总编辑、新华社社长,他在1995年出版的《忆毛主席》一书中对那次会议有过回忆:“毛主席一开始就说,从这几天的反应看,美国人很怕我们登陆金门、马祖,而且准备解放台湾。其实,我们向金门打了几万发炮弹,是火力侦察。我们不说一定登陆金门,也不说不登陆。我们相机行事,慎之又慎,三思而行。因为登陆金门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系重大。”
?
毛主席在度假的海滨指挥这场重大战役,挥洒自如,让人感觉到一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气度。
?
到了8月底,毛主席让我父亲回前线指挥部。9月7日中午12点,金门炮战中最重大的一次战斗爆发了。为什么重大?因为美军舰队介入了。那时候,我们已经炮击两周了,金门、马祖的供给线基本断了,他们需要补给,于是找了美军舰队来护航。
?
这让我父亲面临了最严峻的考验:美军来了,这个仗怎么打?当时的情形,美军悍然闯入我国领海,将士们是很气愤的。但父亲那时已经很清楚金门炮战的高度政治敏感,所以马上直接请示主席,主席回复“照打不误”。
?
父亲又请示:是不是连美舰一起打?得到的命令是“只打蒋舰,不打美舰”,并且让父亲等美蒋联合编队抵达金门料罗湾港口后、北京下达命令才能开火。父亲还有疑问:如果美舰向我开火,我们是否还击?主席明确回答:没有命令,不准还击。
?
父亲下达命令后,前线指挥员有些疑惑,纷纷追问。但父亲知道战略意图,给三军下了死命令,必须严格执行。前线官兵严阵以待,想来是一场恶战。第二天,美军的第七舰队护航国民党运输编队,向料罗湾驶来。
?
到了中午,父亲接到了北京的开炮命令。一时间,炮弹齐发,直接击沉了国民党的一艘登陆舰。这时候最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美军舰队拐了180度的弯,掉头就走。国民党那边气得报话机都忘记用密码了,他们上头问“到了没有”,答“美舰全跑了”,都被我们听到了。
我认为这是炮击金门战役最重要的转折。父亲这时才真的明白,毛主席为什么决定这么打。
他马上把美军的反应报给北京。这就很明显了,美国人并不想帮蒋介石守金门、马祖。金门、马祖距离厦门只有10公里,比距离台湾本岛近得多。美国人是更希望蒋介石只守着台湾本岛,不要总想反攻大陆,最后慢慢变成两个中国。看清这一点,可能比打下金门更重要。
?
我方炮击后的金门岛海滩。
?毛泽东说:就是要帮助蒋介石守好金门?
?
过了几天,毛主席以国防部长名义在新华社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停止炮击一个星期,给国民党军补给时间,但前提是美国人不能护航。如果美舰护航,我们就开炮。
?
这个时候,父亲更明白毛主席的意图了。其实在1949年时,父亲指挥进攻金门失利,军队损失很大,他是有沉重负担的,期待能将功补过。包括福建前线的战士,都希望尽快打下金门,一雪前耻。但形势不同了,必须以大局为重。父亲后来总是说,前线指挥员一定要有政治头脑,不能只讲个人意气。今天回想,他是从北戴河回来后就明白金门炮战是一场政治战,所以把个人情结完全抛开了。
?
今天有很多学者(包括美国学界)研究,当年我们到底有没有解放金门的计划?父亲和我谈过这件事,这个计划是有的。上世纪50年代,华东军区就制定了解放金门的计划。当时,陈毅是华东军区司令员,张爱萍是参谋长,我父亲是福州军区司令员。
?
毛主席把他们叫到一起听了听情况,那也是父亲第一次见毛主席。听完以后,主席也没有说金门的事,反而对我父亲和张爱萍说,“你们两个到朝鲜去看看”,意思是先看一看跟美军的作战。所以,父亲1953年去了朝鲜战场。1954年,彭德怀从朝鲜战场回来后,就到了厦门,跟我父亲说要随时准备打。
?
到金门炮战时,连苏联都认为我们完全可以拿下金门岛。那为什么不拿?父亲后来也总是想这个问题。他晚年时和我谈过,认为毛主席在美舰掉头后其实就不想再打金门了。
?
金门、马祖在地理位置上更靠近福建,历史上也一直归属福建。但它们留在台湾,台湾就不至于成为孤岛,不可能独立。毛主席后来几次在中央会议上提到金门炮战,说:“炮击金门,就是要帮助蒋介石守好金门。”
?
“一个中国”的原则,蒋介石也是一直坚持的。所以在那以后,双方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实战了,总是打打停停、半打半停,还有“单打双不打”的约定。
?
1979年8月2日,时任海军政委的叶飞(右)陪同邓小平在军舰上视察海军部队。
?
?30多年后炮火变成了焰火?
?
金门炮战宣布停火时,已经到了1979年元旦,中美正式建交那一天。虽然看上去是打了20多年,但真枪实弹打的就是1958年那一个多月。到后来,双方炮筒里打出去的都是传单。
?
父亲在金门炮战中担任前线总指挥也就是前期备战和炮火密集的那几个月。到“单打双不打”时,他就不在前线指挥了,而是回到省委抓工作,后来去了北京。
?
但父亲心里总是记挂着台湾。在交通部工作时,他有一次在天津港视察,听汇报时了解到一种国外的滚装船,汽车可以直接从船上开到码头。他一下子就有了兴趣,问坦克能不能上船,又问按照钢板厚度计算的话,容载量是多大……问得很详细。回北京的路上,父亲说:“如果要解放台湾,这个船比登陆舰还管用,只要占领一个港口,直接坦克就能开上去。这种船要多进口几条。”
?
父亲晚年常回厦门小住。厦门这个城市对他是有特殊意义的。他在厦门上中学,参加共青团,从事秘密工作。解放后又长期在福建工作。我小时候,也经常在厦门。
?
照明弹在金门岛夜空。
?
“九二共识”达成后,有一年春节我陪父亲在厦门过,他特意到海边去看焰火,就在当年的前线。那时候,厦门和金门是同时放节日焰火的,两岸都可以看到来自海峡对面的焰火。
?
看到两岸的焰火,父亲心情很好。从炮火到焰火,他也很感慨,有一种化干戈为玉帛的感觉。尽管还没有统一,但两岸已经和平共处,不再是当年兵戎相见的样子。他说过,希望两岸不要再有战火。作为一名老军人,他深知战争的残酷。
?
父亲过世后,按照他的遗愿,骨灰安放在厦门的烈士陵园里。这里是他参加革命的地方,还有很多当年与他并肩浴血的战友。当然,这里也是父亲守望祖国统一大业的地方。
叶小宇(口述)
《环球人物》记者张丹丹、
实习生宋蔡涵予(整理)
?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环球人物):金门炮战总指挥叶飞之子解密:为何当年近在咫尺却不拿下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