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搜狐
北平和平解放是中国第二次国共内战平津战役的尾声。1949年1月15日,天津的国民党守军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歼灭,北平的国民党守军陷於绝境。16日,国民党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邓宝珊代表总司令傅作义与解放军代表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会面商谈,双方於21日达成《关於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22日傅作义在协议上签字。22日,北平傅作义所部25万守军按协议陆续撤出市区,接受解放军改编。31日,解放军和平入城,平津战役结束。至此,中国共产党控制了华北主要城市及大片地区。
1948年底的北平,面临着重大的历史转折,这是战与和、破与立、新与旧的转折点。
1948年11月29日,平津战役打响。12月15日,参加平津战役的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以及东北、华北军区地方部队共约100万人将25万国民党军队重重包围在北平城内

为适应迅速发展的战争形势、准备接管北平,12月13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任命了主要领导干部。1949年1月1日,成立了北平市政府。

毛泽东指出:对于平、津、张、唐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人民解放军完全有能力、有把握用战斗手段将其全部迅速歼灭,但是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保护文化古都北平以及北方工业重镇天津的工商业,仍然力争用和平方法解决问题。军事上,人民解放军将国民党傅作义集团分割包围,切断其一切退路。政治上,中共北平地下组织动员多方力量争取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促成北平和平解放。

从1948年12月15日开始,双方正式接触和谈判共进行3次,经过曲折和斗争终于达成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1月21日,双方代表在《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上签字。22日傅作义在《协议》上签字,并发表广播讲话。




根据《协议》规定,1月22日至31日,国民党军队的华北“剿总”总部,第4、第9兵团部及8个军部、24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连同特种部队及非正规军,总计25万人,全部开到城外指定地点,听候改编。



1月31日,人民解放军第41军第121师分别从西直门、德胜门、复兴门等处进入北平城接管防务,与傅作义部队进行了交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千年古都回到了人民手中,新的北平诞生了。




121师进城后,负责稳定社会秩序,维持社会治安,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和机关单位的安全。


2月3日上午10时,人民解放军举行了盛大的进驻北平入城仪式。部队由永定门入城,经永定门大街、前门大街至前门箭楼,接受检阅。




检阅结束后,部队与由西直门入城的队伍汇合,由广安门出城。



2月12日,20多万民众在天安门广场集会,热烈庆祝北平和平解放。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在北平和平解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将党的领导、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相结合,巧妙地将打与谈结合起来,最终实现了对国民党军队的和平改编,保护了北平城内市民的生命财产,完整保存了北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为新中国定都北平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