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魂与根文化—长城精神文化的自守型保障和平

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


几千年来,中国人,中国的文化、文明、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领域的发展基点,都是“自守”型的,都是以“自守”的能量保障和平生态环境的。


近代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在“自守”的前提下,开始了真正意义的对外开放。国际贸易得到大幅度增长,西方文化大规模的进入中国腹地。中国现实经济正在快速形成国际消费文化,中国现实文化更加绚丽多彩。


世界的多元化格局和多样性文化,对中国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也无疑增加了不好控制的多种发展进程中的负面因素。


我们不能片面的把“自守”看成“保守”,我们不能片面的把长城的“自守”型文化,当成不“走出去”的文化。


长城精神文化突出保持的“自守”型文化,既表达了中国人对和平的祈求,也表达了中国人自我保护、幸福生存、开放包容、创造世界人类合作共赢局面的根本模式和安稳定力。


古代丝绸之路的长城关隘,典型的反映了中国人这种古老的“自守”型意识形态格局。


在中国,可能人人都会唱“花篮的花儿香”,都知道那是“陕北的好江南”。


这首歌见证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开展的大生产运动。那个时期的“自守”型文化,是被国民党统治者进行“门户封锁”的结果。


1940年,八路军385旅部队驻守陇东,保卫陕甘宁边区。


陇东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地带,曾为轩辕黄帝活动过的祖先区域;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从未丢失过的一块保存最完整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享誉全国的《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绣金匾》《军民大生产》均出于此地。


为响应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出的《关于开展生产运动的指示》,耿飚曾率部队到达陇东偏远山地屯田开荒。


那里深山丛林里的野兽,不仅糟蹋庄稼,还伤害人畜。


耿飚组织部队打猎,一个月下来,没曾想打到了4只老虎、七八只豹子、上百条狼、狐狸以及上千只野兔。


耿飚将一只老虎送给延安的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在大生产运动中留下了一段绝无仅有的佳话。
这一段佳话,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启示?


开展大生产运动,居然能打出野兽和老虎!


现代人很难想象,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困难环境,有着多么自然原始的生态环境。


可想而知,当时的陕甘宁边区有多么艰难困苦。


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守”生存,显示了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指战员,有着什么样的精神意志!


在那样“原始”的生存环境,中华民族的“自守”型文化,保障了抗日持久战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


这些,都体现出中华民族大文化发展的历史性规律。


今天,面对国际环境中属于钓鱼岛一类的窃取、讹诈,中华民族的“自守”型意识文化仍然会大放异彩,“咄咄逼人”。


1941年初,王震率三五九旅开赴南泥湾军垦屯田,成为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


1942年9月9日,《解放日报》发表《积极推行“南泥湾政策”》的社论,号召各根据地学习三五九旅的经验。


1943年,由于大力开展大生产运动,以及自然灾害的好转,边区获得极大丰收,粮食产量不仅可以达到自给自足,还有余额可供出口。


这些非常具体的实例,就是近代史中一次典型的“自守”型底层文化,在抗日战争特定时期表、中层文化的渗透和反映。


在西北斗绝一隅、积贫积弱的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坚持“自己动手,生产自给”,“自力更生,克服困难”的方针,“一面战斗、一面生产、一面学习”,“丰衣足食”,创造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南泥湾精神”;实则为我们声张了古来已有的“自给自足”的幸福生存意识梦想,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制度(表、中层文化)基础。

(浏览 1,151 次, 今日访问 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