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思萦绕那奔腾汹涌的大河

张谷林

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条件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当时,中美两国国力相差巨大。

在这样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等,连续进行5次战役,此后又构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实施多次进攻战役,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

全国各族人民由衷称赞志愿军将士为“最可爱的人”!

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2020年10月25日,来自北京及全国各地的志愿军后代130余人,参加了中国战略研究与管理研究会、志愿军研究会、四野后代联谊会,在鸭绿江边——辽宁丹东共同举办的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活动。参加活动的有: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后勤司令部,志愿军第13、9、19、3、20兵团部,志愿军38军、39军、40军、42军、66军、50军、26军、27军、63军、64军、65军、12军、15军、60军、47军、67军、68军、23军、46军、1军、54军、21军,志愿军炮兵1、8、21师,装甲兵坦克3师和铁道兵、志愿军空军等参战将士的后代。回顾70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缅怀志愿军先辈的伟大功绩,祭奠牺牲在三千里江山的志愿军烈士,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志愿军19兵团64军后代李西平词:

【江城子 · 志愿军】

烽火狼烟入边城,炮声隆,马嘶鸣。抗美援朝,铁流过安东。血染黄沙征百战,战联军,保和平。
志军战鼓震苍穹,舞长缨,挽强弓。中华儿女,豪气贯长虹。誓取英名留万古,壮志酬,踏歌行。

上图为志愿军后代,八路军研究会太行分会部分志愿军后代参加活动。
纪念活动现场图片均为志愿军后代张雁之、旷新伟、赵朋洋拍摄、翟若冬航拍。


志愿军12军后代瞻仰父辈战火青春


党旗,
鲜红飘扬的旗帜;
父辈,
恩同海岳的辉煌;
后人,
刻骨铭心的崇拜。

人民,
生存血脉民族根;
毛主席,
指导思想铸心魂;
革命军队,
赤胆忠心立奇功。

70年,
兵出东海驱虎豹;
80年,
风萧萧屹立太行;100年,
丹枫朝阳大变革。

勇士后代,
英雄儿女传人;
求索让我们牢记,
故事教我们珍惜;
往昔峥嵘情汹涌,
时代航船压舱石。

上图图片均为张雁之、成亚平等同志拍摄。



续写吧,心中的抗美援朝史话

我,不想用战火硝烟来形容它;
可我知道,
那是用鲜血和生命,
为我们的民族和国家,
铸就的生存基石。

我,
没有华丽激热的词藻来描绘它;
可我晓得,
无论我是怎样的高歌, 哪怕我泪流满面,也表达不出,
他们,
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献出的那份深沉大爱。

情思萦绕那奔腾汹涌的大河

2020-11-12

为了:”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举办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

为了参观这一主题展览,
我在网上预约、核对程序—–

经过10天的耐心等待,
天高气爽,
银杏树金黄,
11月10日,
排着长长的队伍,
步入了这座,
奠基新中国乾坤的历史殿堂。


那一天,1949年10月1日,我们的新中国成立了!

那一天,我们的领袖庄严宣告,驱散了100多年来的鬼魅阴霾;

五星红旗飘扬的天空,人们尽情的欢呼和享受,庆贺祖国和人民的新生。



开国大典,朱德总司令命令,

肃清一切反动派,

收复一切国土。

我人民解放军,

正进行复员和各种生产的劳动。

中国人民,

正沐浴着和平的阳光,

着手建设我们幸福的家园—–

但是,帝国主义要战争发财,美军从朝鲜半岛蜂腰部侵入——

正当剿匪进行时,

正当和平来临时,

正当战士们播种的庄稼快要收获时——-

美帝国主义入侵台湾海峡,悍然发动侵朝战争,

仁川登陆,

越过三八线,

直逼鸭绿江,

丧心病狂轰炸我辽宁安东地区——-

决 策

1950年10月,有19天,是高瞻远瞩、伟大决策的日子。

美帝越过三八线,

我们要管;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我们要战。

从10月1日到19日,

19个日日夜夜,

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

出兵!



那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日子,19日上午,彭德怀到达东北军区司令部;

39军吴信泉等军首长下达命令书,志愿军战士纷纷签署入朝作战决心书。

19日晚,志愿军开始分三路秘密渡过鸭绿江。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组成于祖国危难之时,战斗于国家积贫积弱之时,胜利于人民气多钢少之时!

抗美援朝是二战结束后,第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

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场战争。

是一场正义战胜邪恶、以弱胜强、艰苦卓绝的战争。

我想完整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史。我想知道,志愿军指战员听党指挥、敢于担当、以弱胜强的基本过程。

我想从中得到生存的力量——-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这就是我们的志愿军战士,

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联军,

所使用的武器。

入朝初期的这些战斗装备,全都是来自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战士们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武器。

不仅有三八大盖,甚至还有汉阳造。

日制、美制、英制、捷克制,以及国内兵工厂生产的。

仅火炮和枪械,就产自世界上24个国家98家兵工厂,其品种和型号多达110种。

步枪口径从6.5毫米到11.43毫米多达13种,各种枪械的型号更是多达几十种,口径繁杂、样式各异,被称为“万国牌”。

我们最可爱的人,

就是用这样的劣势装备,

围歼了美国大鼻子,

俘虏了美国来的军官和士兵!


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抗美援朝,
打的就是后勤。

师政委的日记里说:有粮运不上,运了装不上,

装了做不上,做了吃不上。

1950年10月25日,

志愿军第42军为配合西线作战,

迅速向东线开进。

志愿军战士,

就是穿着这样的服装,

使用这样的装备,

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

124师先敌抢占黄草岭要点,

370团2营4连受命守卫796.5阵地,

奋勇与敌拼杀,

战胜了不可一世的美军,

荣获了“黄草岭英雄连”锦旗。

彭德怀称此战“入朝作战第一枪”,

毛主席欣然将1950年10月25日,

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1951年党中央决定将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第一次战役历时13天,志愿军战士以大无畏的战斗精神首战美国强敌,赢得了入朝初次作战的胜利。是役我军不成建制地歼敌共1.5万人,并将“联合国军”打退到清川江以南。



抗美援朝,打的就是通信。

刚入朝时,为保证战役发起的突然性,彭德怀规定各部要控制电台,封锁消息,严密伪装,夜行昼宿,隐蔽地向指定作战地区开进。

而彭帅本人,身着从西安穿来的旧粗呢子黄军装,就从安东地区乘车离开了祖国,随行仅有参谋杨凤安,警卫员郭洪光、黄有焕。

吉普车后只一辆装电台的卡车紧紧跟随。

他是亲手揭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幕的志愿军统帅,

也是率先踏上朝鲜前线的志愿军成员。

上二图为志愿军使用的E27型收发报话机。

这台发报机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以及天德山、上甘岭等战役。

抗美援朝初期,志愿军一个军装备无线通信机只有69部,有线电话机375部,仅相当于美军一个师同类装备的5%和34%。

由于朝鲜前线对军用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紧迫需求,国内开始自主研制无线电通信设备。

当时有12家电信企业、4000多名员工不分昼夜地研制生产了多种通信设备。

其中包括:天津无线电厂生产的九一型100瓦短波电台(装备到军师之间)、八一型15瓦短波电台(装备到师团之间)、南京无线电厂生产的71型两瓦报话机(装备到团营之间),以及天津无线电厂生产的702型超短波步谈机(装备到营连之间),上述设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战术电台系列。

此外,各厂还生产收信机、发信机、野战电话、交换机、干电池、被覆线等器材设备供应前线。

上图右下为缴获美军的袖珍收发报机,以及各种通讯用设备。


一级英雄、一级模范和“朝鲜民族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获得者名单。


二级英雄名单。


二级模范和团以上烈士名单。


抗美援朝初期,美军使用的部分弹药和装备。


志愿军烈士安炳勋使用的卡宾枪,枪托上刻有“战斗英雄”4个大字。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

鏖战长津湖

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周围崇山林立,人烟稀少,自然条件恶劣。
志愿军的主要作战对手是美军第10军陆战1师。该师历史非常悠久,是美军的王牌部队,被称为常胜师,开国元勋师,几乎参加了美国建国以来的绝大部分战斗,而且都赢得了胜利。

这个陆战1师在中国近代史上,就犯有极大的罪恶行径。1900年攻入北京的八国联军中的美军就是该师部队;1945年二战结束后在北平、天津、青岛等地登陆的也是该师;1946年“安平事件”和强奸北大女学生的“沈崇事件”,还是该师所为。

1950年11月27日到12月13日,紧急奉命入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第20军、第26军和第27军与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在长津湖狭路相逢,展开了一场历时17天的血腥对决。

1950年,朝鲜遇到50年间气温最低的冬天,零下40度的酷寒像鬼魅一样无处不在,作战残酷程度超出了所有参战人员的想象,长津湖战役成为“中美两国都不愿提及的血战”。

第9兵团是刚刚从东南沿海赶来的部队,其着装都是适应于中国南方过冬的单薄着装。每个班十多人只有一两床棉被,夜间,十多个人挤在一起,互相搂抱取暖以抵御极寒。入朝第一天,就冻伤800人。

美军南逃时,沿途曾被这样的情景震惊: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俯卧在摄氏零下40度的阵地上,手握钢枪、手榴弹,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居然没有开火。几个胆大的美军爬上志愿军阵地,才发现整连126个志愿军官兵被冻成了冰雕,却依旧保持着战斗的姿势。这个全连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被冻死的连队是20军59师177团6连。长津湖战役中,还有20军60师180团2连、27军80师242团5连整建制被冻死在阵地上。

从此,“冰雕连”成为一座精神丰碑、一种文化符号,被载入我军军史。

战后,险些被全歼的美军指挥官史密斯少将感叹:“长津湖战役,是钢铁部队在和钢铁人作战。”

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战胜了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其试图在1950年的圣诞节前夕发起“总攻势”的计划彻底破灭。

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使我军建立了战胜美军的信心。



新兴里战斗:

志愿军第27军80师239团4连奉命沿铁路及其以南山地,由东向西搜索前进,实施渗透。

他们发现前面有一处灯火通明的独立房屋,周围有数名美军哨兵及几辆车辆,附近还有3间独立房屋,警戒相对较少,灯光不强。连长据此判断,眼前的独立房屋至少是营级或更高的指挥部,于是集中机枪手,占领有利位置,负责火力压制与掩护,并指挥5、6班分别从左、右两侧迂回包抄,突然向美军发起攻击。

原来,这里便是美军第31团团部及警卫连所在地。当枪声响起时,大部分美军还在睡梦中,就被打得七零八落,大部被歼,包括团长在内的几位指挥官都被击毙。
当连长带领战士冲进那座刚刚还灯火通明的房屋时,才知道原来他们端掉的是一个美军团部!一面完好无损的团旗还挂在墙上,3部大功率电台摆放在屋子的一边。连长和战士们没有想到,会在战斗开始后不久,便先端掉美军的团部,其意义不亚于割去龙首!

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

上一图为“新兴里战斗模范连”锦旗。上二图为4连缴获的美军步兵第7师第31团的团旗,又称“北极熊旗”。

“北极熊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成功攻入俄国西伯利亚,战功显赫,被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授予“北极熊团” 称号,并亲自授予“北极熊旗”。1932年7月也曾在中国上海游行,展示其熊罴侵略形象。但在抗美援朝战争长津湖战役新兴里战斗中,该团全团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歼灭。


杨根思

1944年他成为新四军一名战士。194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是位老英模,在解放战争时期就多次立功,被评为战斗模范,还荣获了“爆破大王”“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等光荣称号。

1950年,杨根思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

杨根思奉命率3排坚守位于下碣隅里东南的1071.1高地及其东南的小高岭。该高地扼制公路,是下碣隅里被围之美军向古土里南撤的必经之路。美军在飞机、火炮狂轰滥炸的掩护下,疯狂抢夺高地,炸弹、炮弹、燃烧弹混杂在一起,阵地上硝烟弥漫、烈火熊熊。

杨根思沉着指挥,勇敢应战,连续打退数倍于己的美军的8次进攻。战至上午10时,弹药已经耗尽,他带领战士们用刺刀、枪托、铁锹、石块与美军拼杀,最后全排仅剩两名伤员仍坚守着阵地,而此时,增援部队尚在途中。

在这紧要关头,面对蜂拥而至的美军,已负伤的杨根思抱起仅有的一个5公斤的炸药包,拉燃导火索,纵身冲进敌群,被惊呆了的美军还没有回过神来,就随着惊天动地的爆炸声被炸得粉身碎骨。

杨根思以他年轻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赞歌。



毛岸英

他是伟人的儿子。在陕北成为中国第一个知青,又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志愿兵。伟人和他都把自己看成一名普通的战士。

他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又曾经是苏联共产党党员。他参加过苏联的卫国战争,被派往白俄罗斯前线,担任坦克连党代表,后随部队开往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参加战斗。

1945年4月30日,当苏联红军战士在柏林国会大厦屋顶插上红旗的时候,毛岸英就在攻克柏林的坦克部队里。

攻克柏林后,毛岸英随部队凯旋,受到斯大林的亲切接见。

斯大林高兴地说:“谢廖沙,你这位毛泽东的儿子很勇敢。”毛岸英回答说,“报告斯大林同志,我和英雄红军一起作战,只不过是普通一兵。”

斯大林亲手赠给毛岸英一把小手枪。

1950年11月25日,刚入朝一个多月的毛岸英突遭敌人炮火轰击而牺牲。

毛泽东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上图为朝鲜艺术家李日明创作的汉白玉雕像《毛岸英同志》。

这是此次主题展览中,唯一的一尊志愿军单人塑像。



美帝为首的“联合国军”,遭到志愿军勇士们第二次战役的沉重打击后,全线崩溃,被迫撤至“三八线”及其以南,暂时转入防御。

上图下为志愿军缴获的“联合国军”臂章。



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

此时,敌人营垒内部笼罩着一派失败情绪,英、法等国和美国在战争意见上严重分歧。但是美国政府从其全球战略出发,决意继续进行战争,并且公开对中朝人民进行核讹诈。

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为打破美国政府“先停火,后谈判”,争取喘息时间,卷土重来的阴谋,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发动了第三次战役。

中朝人民军队按预定计划,经过短促的炮火准备后,全线发起进攻,并迅速突破敌人沿临津江、汉滩川及“三八线”预设的防御阵地,占领汉城,将“联合国军”赶至三七线一带,并继续向敌防御纵深发展。

志愿军第39军116师有4个连队同时担任抢渡临津江尖刀连。

战斗打响后,志愿军官兵冒着敌人的炮火,跳进冰冷刺骨的江水中向前冲锋,仅用11分钟便渡过临津江,为后续部队开辟了登陆场。

战后,4个连队都被授予“临津江突破英雄连”荣誉称号。



看得出来,这次主题展,有许多团队是举着党旗来的党建团队,也有许多操着各地方言的旅游团队。

还有年轻家长带着孩子来学习的。

这不,有一位年轻的父亲,带着年幼的孩子,一点一滴耐心细致地给孩子讲述展出图片和实物的故事。

正如本篇留言所讲到的,不忘初心,励志后人,继往开来,让子孙们记住那一场战争。


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

以美帝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第一、第二、第三次战役的打击下,丢失汉城(今首尔),退至北纬37°线附近地区。

由此,美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对在朝鲜是撤是守,又一次展开争论,最后仍坚持不退出朝鲜的方针。

为争取时间,恢复攻势,挽回其失败影响,美国操纵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通过所谓“立即安排停火”的“五步方案”,同时在国内大力扩军备战,在战场上加紧作战准备,从美国本土和其他地区迅速抽调大批老兵补充在朝鲜的部队,决心发起大规模进攻,夺回汉城,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压回到“三八线”以北。

第四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非常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进行坚守防御、战役反击和运动防御作战,历时87天,毙伤俘敌7.8万余人(其中志愿军歼敌5.3万余人),完成防御任务,赢得时间,掩护了志愿军后续兵团集结,为进行第五次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役,志愿军伤亡4.2万余人。



美帝联合国军使用的部分航空炸弹和武器装备。

志愿军战士穿的袜子,装食物的口袋,炒米炒面,用子弹箱制成的饭锅。

缴获美帝“联合国军”的各类勋章和帽徽。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

N多年来,第五次战役全过程就像团雾,

一直被舆论环境碎片化、边缘化,甚至受到污蔑。

这次的主题展,

拨开了这层灰暗阴霾。

它把第五次战役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转移阶段。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是志愿军总部原定的两个作战阶段。

而转移阶段,

则是被美军阴谋反扑,

志愿军和人民军将士能动顽强打出来的又一新的阶段。

这一“转移阶段”的定义,

可能属于最新的志愿军军史研究成果。

我们从上图历史原件和文字:

彭德怀至毛泽东电:“我主力不宜南进过远。”

志愿军政治部指示:进行连续动员,及时整理组织,边打边整理。

据此可判断:

志愿军首长,

对美军的各种反扑阴谋,

是明显洞察和有所准备的。


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

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

从1951年4月22日黄昏开始至29日结束,

历时约8天。

战役主要在西线进行。

中朝军队再次突破三八线,

歼敌2.3万人。

志愿军一直打到汉城周围和汉江两岸,

志愿军官兵们吃到了汉城的冷面。

第一阶段作战,

就已经夺回了朝鲜战场的主动权,

基本扭转了战场态势。

抗美援朝战争中,

土耳其旅是仅次于美军的敌人。

韦杰60军,

曾绍山12军,

顽强阻击,

突破防线,

激烈夜袭,

给土耳其旅以重创。

夜袭突击中,35师105团团长吴彦生和31师106团团长宋崇魁壮烈牺牲。

5次战役第一、二阶段,

志愿军指战员面对的就是牺牲。

他们当中还有:12军35师副师长蔡启荣、104团政委张平甫、34师101团政委臧克力等。

上图中有志愿军再过临津江;63军孤胆英雄刘光子使用的冲锋枪,他一人俘虏63个敌人;63军187师全歼英功勋部队第29旅格罗斯特营,俘虏该营营长。



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作战

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

从1951年5月16日黄昏开始至5月21日结束,

历时约5天。

战役主要在东线进行。

5月20日,东线在中朝人民军队连续五昼夜的突击下,把敌人打退至九城浦里、丰岩里、下珍富里地区。

美军第10军主力逐次东移。美军第3师由京安里东调至丰岩里、下珍富里地区,堵住战役缺口。

中朝军队再次突进三七线。

因主题展览参观人数众多,有的展台挤不进去,故此展有无第二阶段歼敌人数不详。

以往有歼敌数字约:1.7万余人。

上图为志愿军和人民军在县里围歼战中,歼灭敌军第3、第9师大部,并缴获全部重装备;15军在大水洞歼灭美第2师第38团团部,及第1、2营大部。缴获美军的地空联络布板。



第五次战役转移阶段作战

上面图片说明,美韩军队自5月20日开始,利用其机械化装备的优势,由西而东突然展开全线反扑,志愿军和人民军进行了为期20天的阻击作战,共歼敌3.6万余人。

尤太忠三十四师,

向敌南部进击,

打到了春川东南榆村里以东,

一个小山村新村一带,

陷入敌人重重包围之中。

山谷火光冲天,

硝烟弥漫,

部队遭受重大伤亡。

生死存亡,

面对战场失常情况,

尤太忠说不能把部队打光了,

也不能分散被敌人吃光了,

立即作出集中突围的决定。

全师利用敌人各部之间的空隙,

在黑夜里反复迂回穿插,

成功突破敌人重重包围。

过北汉江时,

尤太忠师长更是甘当断后,

直到指挥最后一名战士过去了,

他自己才过河。

在转移阶段,志愿军涌现多个优秀的反坦克小组

华川阻击:

第12军35师参谋长张镰斧曾经回忆:

27日,师指挥所与一0三团进至华川西南之新村、场巨里、九云里一带,而我们军的其他部队还在华川东南地区。为了掩护军主力安全转移,师奉命以一0三团于场巨里南北诸高地,担负阻击敌人沿公路北窜华川的战斗任务。

27日7时左右,美陆战第一师在坦克20余辆和大量空、炮轮番轰击下,向我发起一个连至两个营的十余次攻击。部队虽饿着肚子行军、作战好几天了,但全体指战员精神百倍,奋起与敌人作战。由于缺乏弹药,每次敌人攻上来时都等到敌接近只有数十米时,才开始突然射击,就这样给了敌人以重大的杀伤。

该团一连在敌人包围中,仍然严守阵地,直到超过了规定的时间以后,才机智的撤出战斗

在阻击敌人北犯中,该团六连全体指战员更是打得英勇顽强,在华川敌十余次猛烈冲击中,有两次敌人还冲上了阵地,也都被我白刃战反击下去。

但是经连续战斗,全连阵地上只剩下张永德、张路山、康福堂、吴崇树四名战士,他们四人在三面被包围中机智勇敢的打退了敌人最后一次疯狂的攻击,守住了阵地,留下了有名的‘华川四勇士’的美名

由于六连在这次突破加里山,切断洪阳公路以及华川阻击战中都出色的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战斗任务,战役后全连荣立一等功,并获兵团授予一等功臣连队的光荣称号。

为此,师专门为六连召开过贺功会。



91团转移突围主题展转移阶段作战中有第12军第31师第91团机动灵活、突出重围的图片。

1951年5月21日,美军的特遣队冲破阻击线,将配属九兵团的十二军三十一师阻隔于洪杨公路以东地区,而在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志愿军十一个军中穿插得最远的是91团(欠3营),他们正沿着三七线在下珍富里的公路上还在向南猛攻,在地图上看就是一个红色的箭头孤悬敌后。

此刻,91团危机四伏。

这可是由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发展起来的老红军部队,一千多名官兵啊。

但是,被阻隔于深远敌后的第12军第31师第91团,在李长林等团首长沉着坚定的指挥下,带领部队绕道翻越雪岳山,经过数次战斗,胜利转移突围,与31师主力会师,还向人民军移交了百名俘虏。(详见《天路开基人》一书下集)



八勇士之歌上图说明:

1951年5月27日,美军急速向北推进,志愿军第十五军在芝浦里地区阻击进犯之敌。

5月28日,志愿军63军并指挥65军194师,在涟川、铁原地区东起古南山,西至临津江畔,正面25公里,纵深20公里的地域组织防御。指战员们克服一个多月连续作战,粮弹严重不足的困难,在一无坑道,二无坚固工事的残酷恶战中,忽东忽西,时进时退,机动跳跃与坚守主阵地相配合,顽强遏制美军机械化陆空、火炮、坦克立体攻势。不惜代价,层层死守十二昼夜,坚韧抗击美军4个师47,000之敌的连番进攻,共歼敌15,000余人,粉碎了敌军抢占铁原、摧毁志愿军后方基地和交通线,割裂志愿军和人民军防线的企图,为兄弟部队安全转移、稳定抗美援朝全战场局势做出重大贡献。
1951年8月10日,《人民日报》刊载了连环画《宁死不屈的八勇士》,壮烈堪比狼牙山。


志愿军第63军第188师第563团1营1连2排12名官兵,坚守在铁原地区高台山主峰前的高地法化洞北山阵地上。在2排的掩护下,对面高地的8连已经安全撤离,可2排彻底失去了突围的机会,12人也已仅剩下8人。剩下的就只有靠着后方友军的悬崖了。

看着最后剩下的8人,副排长李炳群说:“同志们,我们是钢铁营猛虎连的战士……要让敌人知道,中国人民是硬骨头,志愿军战士是宁死不屈的!我们用最后一粒子弹去消灭敌人,然后我们跳崖!”

这8名勇士的名字是李炳群、贺成玉、崔学才、张秋昌、孟庆修、翟国灵、侯天佑、罗俊成。翟国灵、侯天佑、罗俊成被山腰上的树枝托住了,艰难爬行返回了部队,其他5人全部壮烈牺牲。后来他们被志愿军授予“八勇士”称号。



第五次战役,中朝人民军队取得了胜利,毙伤俘敌8.2万余人(其中志愿军歼敌6.7万余人,毙伤俘敌人数超过第一、二、三次战役的总和,第四次战役的总人数)。这次战役,挫败了”联合国军”以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在朝鲜蜂腰部建立新防线的企图。

经过这次较量,”联合国军”对中朝人民军队的力量重新做出估计,不得不转入战略防御,并接受停战谈判。看来,美国人的心里倒是装着美利坚的一句谚语:“打不过的敌人就是朋友。”



以打促谈 越战越强

以往,

无论我们怎么关心时事,

怎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我们的视野和知识,

往往停留在一个局限范围内。

这次主题展,

教会了我们放开眼界,

从抗美援朝的全景大视野,

从捍卫世界和平正义的大文化视角,

来看这场战争。

是谈是打,

是打是谈,

谈谈打打,

打打谈谈;

只有在越战越强中,

才能粉碎敌人的阴谋,促成和谈;

只有在打的基础上,

才能形成真实的和谈局面;

争取到和平正义的国际环境。



零敲牛皮糖“零敲牛皮糖”是毛泽东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个非常伟大的军事战略战术创造。

第五次战役后,在北京,中央和毛主席听了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的汇报,后又听取了几位军长专程回国的汇报,对抗美援朝前线战场的实际情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遂决定:今后作战不求大胜,不追求整团整营地歼灭美军。要开展小规模的作战,积小胜为大胜。

毛泽东把今后抗美援朝战争总的指导方针,概括为“战争准备长期,尽量争取短期”。

毛主席还用了一个十分形象而又非常通俗的比喻:“零敲牛皮糖”。

当前线志愿军指战员们,听到“持久作战,积极防御,零敲牛皮糖”战略方针的传达时,都高兴地说:“毛主席真伟大,真英明,真是洞察一切,完全了解我们这里的情况。”

果然,全军执行了这个方针以后,就主动多了,好过多了,伤亡也少多了,迫使敌人也转入防御状态。



开始停战谈判

第五次战役后,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战争转入相持阶段。

1951年6月23日,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提出关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建议,主张交战双方谈判停火和休战。把军队撇离“三八线”。

战争双方均表示同意举行停战谈判。

朝中方面代表团的工作由李克农主持。

7月10日,停战谈判在开城来凤庄举行。

从此,战争出现长达两年多的边打边谈的局面。

根据朝鲜战场形势的变化,中央军委和毛主席适时提出了“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结束战争”的指导方针。

中国人民志愿军认真贯彻中央军委的战略方针,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形式,依托阵地进行攻防,创造性地解决了防御和后方供给的重大问题。改善了装备,大大提高了现代化作战能力,粉碎了美军的“绞杀战”、细菌战和多次攻势,进行了战术与战役反击,以打促谈,越战越强,最终迫使对方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1951年夏秋季防御战

停战谈判中,美方提出其海空优势要在地面军事分界线的划分上得到补偿,企图将分界线划在中朝军队后方数十公里处,不战而得1.2万平方公里地区。

这一无理要求遭到中朝方面严正拒绝后,“联合国军”于1951年8月和9月先后向中朝军队发起“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实施了长达10个月的以切断中朝人民军队后方供应为目的的“空中封锁交通线战役”即“绞杀战”。

为打破美国空军的空中封锁,保障交通后勤运输,志愿军发起了“反绞杀”斗争。

中朝军队英勇奋战,粉碎敌人的两次攻势,并相继发动多次局部反击,共歼敌16.8万余人。

上图为双方作战战场,我军一级英雄高景灏,作战中缴获的美式枪械、防弹衣,我军的急救器材和天德山防御战时的标语。



天德山防御战斗

1951年的夏秋防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1951年8月18日至10月22日在“三八线”附近地区展开,依托野战工事抗击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局部进攻的作战。

在此期间,中朝人民军队为配合停战谈判,还进行了战术反击作战。
天德山防御战是志愿军在“秋季攻势”中给敌人以重创最经典的一战。

正面主攻天德山阵地的为美国精锐王牌骑一师,而他的对手则为志愿军第47军。

有一位贺龙部队6师18团在长征路上牺牲的老红军的后代,是47军141师422团5连“天德山特级英雄连”幸存下来的八名英雄之一。

他回忆说:1951年10月1日到5日,我作为一名战士,亲身经历了天德山反秋季攻势的阻击战,那是生与死的血战。

当时联合国军主要是美国,他们装备的大炮、飞机、军舰,远优于我们,一时我们是赶不上他们的,但是我们有钢铁般的战士。用挖地道,钻地洞的方法对付敌人的大炮和炸弹。当敌人飞机来轰炸扫射、大炮轰击时,我们隐蔽在坑道里(此时的坑道还不是岩石坑道,比较简陋),当敌人的士兵冲上来时,我们就和敌人拼刺刀进行肉搏。用这种方法,对付敌人的飞机大炮很有效。

打近战夜战是我们的长处,敌人的短处,充分发挥长处,以我之长克敌之短,也很有效。在51年10月1日~ 5日的天德山战斗中,我们连共伤亡230余人,消灭敌人870于人,炮兵打死的敌人不计算在内,平均是1:3,我们死伤1人,敌人要死伤3人。这比前五次战役好多了。那时我们死伤4人,敌人才死伤1人,现在翻过来了。后来上甘岭战役就是反“秋季攻势”时创造的坑道战的补充和发展。我现在虽然年过7旬,但60年前的事,想忘也忘不了,特别是那些身先士卒的党员、干部,争先恐后要“光荣”的战士,一张张活泼可爱的面孔,生龙活虎的战斗精神。

1951年,毛主席在“祝贺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胜利”的贺词中总结反“秋季攻势”取得伟大胜利时指出:照这种打法,要么把联合国军赶下海,要么坐下来谈判和平协商解除战争。1953年7月27日正式签字和平协商解除战争, 在一年前就预见到了。

将近一年的入朝作战,志愿军后勤补给有了很大改善。
随着苏式武器的不断到来,志愿军的武器装备也都焕然一新,一改入朝前期缺粮少弹,几乎没有像样的重装备可言的局面。


天德山防御战中,志愿军彻底扭转了在阵地上忍受联合国军狂轰滥炸的被动态势,而是集中了强大的炮火支援,甚至还与敌人进行了炮兵对炮兵的激烈炮战,其中就有“喀秋莎”火箭炮,大大减轻了一线阵地志愿军将士的防守压力。

阵地上的志愿军战士,看到自己的炮弹铺天盖地砸向敌人时,全都欢呼雀跃,没想到我们也能有今天呀!让你们这些可恶的侵略者也尝尝我们中国炮兵的厉害。

“喀秋莎”火箭炮最早参战是在第五次战役期间。

此后陆续参加了1951年夏秋季防御作战、1952年夏季战术反击、1952年10月的上甘岭战役、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及7月的金城战役。每次战斗中,火箭炮兵都以齐射火力,对敌阵地进行摧毁性打击。



人民军队第一次陆空协同作战

2011年11月30日,
牟敦康烈士为国捐躯60周年纪念暨《寻找牟敦康》首发式在京举行。

我国首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将军的夫人翟云英来了。

原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徐登昆等100多名空军老领导、老同志来了。

他们是为牟敦康而来,也是为那些在大和岛战役中牺牲的英雄而来。

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夺取大和岛的战役并不算大,
但它对朝鲜战局却有很大影响。

1951年7月10日停战谈判开始后,双方一直处于胶着状态。

美方代表声称,若想让他们从朝鲜西部诸岛撤退,必须割让开城地区的相当土地做交换。
而位于鸭绿江口70公里的大和岛、小和岛及附近的椴岛、炭岛,正是掌握在美军手中的朝鲜西部海域诸岛。

志愿军总部提供情报称,在大和岛上驻有韩军第9师1200余人。
美韩陆、海、空情报机关在岛上部署了雷达、对空情报台和监听设施。

负责停战谈判的李克农,给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发电报说,大和岛上的监听设施对我军威胁很大,美国人在谈判桌上又老在这几个岛屿的撤退问题上纠缠不休。

能不能拔掉这个钉子?

彭德怀接电后,立即命令:“实施陆空联合作战,拔掉这个钉子!”

志愿军总部决定以志愿军空军配合陆军50军,攻占大和岛等岛屿。

这对于刚刚成立一年的人民空军来说,陆空协同作战是头一回;空军多机种协同作战,也是第一回。

粉碎“绞杀战”,三个机型、速度和飞行高度完全不同的部队协同完成,彼此之间的配合至关重要。

为了打好这一仗,志愿军空军司令员刘震从10月底就开始筹划部署了。

空3师、空2师和空8师等空军精锐部队,成为完成这次任务的首选部队。

11月6日,头一回以团队形式在空中亮相的中国空军,给了美国人一个下马威。

轰炸任务完成得干净利落。

11月30日,吴清江记得,飞行员出征之前要做两件事,一是改善伙食,第二就是照相。

“5个人坐一排,中间隔开一点。用侦察科的大照相机咔嚓一照,然后再裁开。”

吴清江他们心里明白,这照的是烈士相。

王天保在天上转,瞅准机会就嗒嗒嗒开炮,开完炮他一翻身就跑开了。

身后的F-86也跟着王天保转,可没有他转得快,没办法瞄准。

这样打行不行?

王天保当时心里也没底,于是他把心一横,索性打得狠一点。“嗒嗒嗒——”三四十发炮弹打出去了。一架F-86被击落了。

一方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F-86喷气式战斗机,另一方是老式的活塞式螺旋桨飞机;一方是飞过几千小时参加过二战的飞行员,另一方是刚出飞行学校大门,第一次上战场的毛头小伙子。

年轻的中国飞行员竟然在双方力量悬殊巨大的情况下,开创了世界空战史的先河。

王天保成为首位用螺旋桨飞机打下喷气式飞机的飞行员,他的名字被永远记录在世界空战史上。

空战中,我空军9架轰炸机只剩5架,他们依然保持着队形来到大和岛上空。

一声令下,炸弹倾泻而下,落在了大和岛上。大和岛上火光冲天,浓烟四起。

当完成任务返回机场后,刘玉堤发现出征的24架米格-15回来了23架,唯独不见牟敦康的踪影。

刘玉堤问牟敦康的僚机严忠祥:“你的长机呢?”

严忠祥回答说,牟大队长看到敌机打掉了我们一架拉-11,他追下去,后来就失去了联系。

是夜,志愿军50军登岛成功,一举拿下了大和岛、小和岛,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

大和岛一役,轰炸机、拉-11和米格-15编队共有19名战士牺牲。



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斗争和秋季战术反击作战

有资料把抗美援朝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

这个阶段,中朝军队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方针,连续进行了五次战略性战役。

阶段特点是:战役规模的夜间作战和很少有战役间隙的连续作战,攻防转换频繁,战局变化急剧。

第二阶段从1951年6月11日~1953年7月27日。

这个阶段,中朝人民军队执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改变了我军以运动战和游击战见长的打法,逐步创新以坑道形式的阵地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进行持久的积极防御作战。

阶段特点是:军事行动与停战谈判密切配合,边打边谈,以打促谈,斗争尖锐复杂;战线相对稳定,局部性攻防作战频繁;战争双方都力图争取主动,打破僵局,谋求于自己更有利的地位。

1952年的春夏巩固阵地斗争和秋季战术反击作战,夯实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

春夏巩固阵地作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1951年12月至1952年8月,利用战场形势相对稳定的时机,为稳固防守阵地,坚守战线,消耗美军等有生力量所进行的作战。

秋季战术反击作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1952年9月18日至10月31日,在沿“三八线”附近地区的整个战线上,有选择地对美军等营以下兵力防守阵地实施的具有战役规模的进攻作战。

而对各个兵团或者各个军的整体作战部署来说,又有各自特别具体的作战阶段名称。

例如,针对第12军来说,大约从1951年11月1日接替67军阵地前后,至上甘岭战役之前的10月,再次与67军换防,就是一年金城防御战阶段。

即便在金城防御战阶段,也有他们各自的独到的战斗阶段。

这些独到战斗阶段中特有的一线战斗实施经验教训总结,又与专业研究者们、学者们的阶段性总体研究结果仍有所区别。

这些具体区别,在这次主题展中都有体现。
比如:

从“猫耳洞”发展到“主要工事最好是隧道式的”岩石坑道;

形成能主动出击作战和生活自理的,永久性大面积的地下长城式坑道阵地系统工程体系;

“零敲牛皮糖”战术动作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冷枪杀敌积少成多,小分队夜间出击,挤阵地,反复进退诱伏敌人加大杀伤力度,前后方多种信号指挥步炮、坦克协同作战,依托坑道争夺阵地,有计划地锁定目标进行营、连、排、班级别的批次结合主动进攻,等等。


这些由阵前战将、一线战士,不求一时的决战决胜,在前沿阵地创建实行尤有特点的小打小闹,却能够一点一点的积累优势,最终“攻守之势异也”,用最小的牺牲代价,打出了最大的好战绩。



细菌战抗美援朝反细菌战是主题展的压轴展之一。

展出照片和实物有:新华社1952年公布的伊纳克等25名被俘美军飞行员执行细菌战情况的供词,《调查在朝鲜和中国的细菌战事实——国际科学委员会报告书及附件》,投放细菌生物的炸弹,志愿军防疫人员使用的消毒桶等。

抗美援朝反细菌战,使我国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城镇乡村基层,影响深远。
我们都知道的50年代“除四害”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排除可能发生的细菌源。

1952年2、3月份,面对美国侵略者灭绝人性深入我内地的大规模细菌战,为粉碎敌人恶毒阴谋,志愿军总部进行了统一部署。

全军开展了防空、防炮、防毒、防火、防雨、防潮、防水(冬天为防冻)的七防运动和阵地定期检查鉴定制度,使部队的非战斗减员与疾病发生大为减少,从而巩固了部队的战斗力。

前线作战部队更是义愤填膺,积极努力做好各项反细菌战工作。

我们还是以第12军35师为例:

团以上机关设立了反细菌战办公室,在其统一领导下,部队深入开展了防疫卫生运动。

在此后几个月的防御作战中,全师除训练了防毒防疫人员421人外,还建设了水井354个,干燥灭虫室46个,洗澡堂70个,厕所1895个,厨房280个,挖污水沟27525立方公尺,制造捕鼠工具70630件,堵鼠洞1006个,扑灭了敌机敌炮施放的带菌老鼠101379只,带菌昆虫1700余万个(火烧与药剂捕杀的未计算在内)。

经过全体上下艰苦持久的斗争,终于取得了粉碎敌人细菌战的巨大胜利。



修筑坚石坑道

说到坑道,我们首先要弄清一点: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可不是在黄土高原或者平原地带的土地上挖地道,而是在与敌人面对面的,战场前线的山头阵地上,在全是裸露岩石的荒山上,掘进能防上百上千上万发炮弹、炸弹的岩石坑道。

这种根据地式的作战设施,是前线战士们用血的教训,在一次次的牺牲当中总结出来的。

1951年11月中旬,35师103团7连2班、104团4连3排和104团3营指挥所,利用“猫耳洞”向里挖进6、7公尺以上,筑成坑道掩蔽部,新坑道,都抗住了敌人的炮火轰击。

12月5日,101团四连肖贵强小组,第一个完成24公尺的纯青石坑道;6天后,101团5连李国玉小组打成33公尺蛇形石质坑道。

此时,103团5连2班王锁昌带领全班,就在前沿主峰打穿全师第一条,长90公尺,高1.3公尺,宽1.4公尺,并有四个坑道口的坚石坑道。

这是在前线,用最快时间,打出的最大、最长、生活和作战设施兼备,也最完善的第一条大坑道。

这条坑道,被他们的首长李德生命名为“红旗洞”。



筑城工具

志愿军指战员明白,为了能活着与敌战斗,就要挖坑道筑城。

筑城一开始,只是构筑加掩盖的土木工事。

虽然也考虑到敌人火力重、破坏性大,但只是强调在掩盖顶上要加强厚度。
所谓“坚不坚,一丈三”,就是当时提出来的。

后来经过几次战斗,流血教训证明掘开式的工事,是不能抗击重炮弹轰击的。
在敌人,越来越重的炮火中,实战教育了指战员。

只能在岩石山上,在几十米深的岩石山体里,构筑坑道,形成地下长城,才能有指战员生存、战斗的安全空间。

李德生介绍了前沿阵地雏形坑道,进行讨论研究,同志们一致认为:这是广大干部战士杀敌立功的智慧结晶,也是重大的发现,决定在全师各个阵地上立即全面推广。

矿工出身的王锁昌,带领全班开展民主,专研技术,介绍自己当矿工,“打眼”“放炮”的经验,就在前沿600高地的主峰,打穿了坚石坑道。大大鼓舞了全师筑城的信心,推动了筑城运动。

上图都是掘进坚石坑道的工具。

志愿军指战员,使用这样的工具,穿山凿洞,掏通座座高山峻岭,建成了抗美援朝地下长城。


坑道作战系统工程根据地

12军老战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著名画家何孔德油画作品《出击之前》。

在《出击之前》这幅油画作品中,他运用粗放有力的笔触及浓重纯正的色彩,塑造了守候在坑道中等待出击的志愿军战士的坚实形象。

八只眼睛警惕地注视前方,强烈的光感和洞口上方扑簌簌掉下的松土,使画面静中有动,渲染出激战之前时刻准备出击的跃动气氛。

依据志司总部、二十兵团诸首长,三兵团王近山、杜义德等首长春夏巩固阵地斗争和秋季战术反击作战总体部署,12军首长曾绍山、李震、李德生,31师赵兰田、刘瑄、林有声,34师尤太忠、罗洪标、蒋科等,与35师刘昌、宗凤州、张镰斧等,以及三个师各团团长,多次反复研究,共同制定了系列系统性协同作战计划。

1952年秋,中朝人民军队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全线进行具有战役规模的战术反击作战,攻占了敌军许多营以下阵地。

其中,被我军选入《抗美援朝战争的经验总结》汇编中唯一的一个“最典型最完美”的战斗范例“栗洞东山营进攻”,被军事科学院高级别专业研究人员评价为抗美援朝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中级别最高、也最为权威的营级诸兵种协同作战的经验总结。

栗洞东山战斗是在志愿军全线进攻中,以12军李德生副军长为主,与志司总部坦克兵赵杰司令员和炮兵部队,共同组成联合指挥部,为12军专门定制的,自9月28日起,分别以三个批次向敌发起主动进攻的第二批次营进攻目标。

第一批次起于9月28日17时30分。

我以100团(张超团)1、2连七个班,各种火炮支援60余门(含坦克6辆,自行火炮4门),向官岱里西侧无名高地实施反击。同时以101团(成冲霄团)3个排、104团(任保俗团)5个班,分别向690.1东北高地和座首洞南侧无名高地之敌进攻,攻占了阵地,并连续挫败了敌人的反扑,予敌大量杀伤后,于29日至30日,先后主动撤离,胜利完成了第一阶段出击作战的任务,共歼敌1200余人。

战斗中,100团2连3班长伍先华牺牲,他是12名“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获得者之一。1952年11月2日,志愿军政治部给伍先华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同年12月,他被志愿军政治部授予“模范党员”称号。伍先华生前所在班12军100团一营二连三班被命名为“伍先华班”。遗憾的是,因参观人数拥挤,我无法拍到伍先华展出资料。
后志愿军12军后代成亚平参观时,专门拍摄了伍先华烈士、黄家富英雄的参展照片,以及伍先华烈士的一级国旗勋章和证书。所以,这部美篇是多位志愿军后代接力完成的。

10月6日,栗洞东山战斗作为第二批次进攻作战开始。

我103团(王西军团)2营4、6连和101团5个班、104团5个班、100团8个班、93团(李基中团)2个班,分别向栗洞东山611高地和690.1东北高地、座首洞南侧无名高地、官岱里西侧无名高地、栗洞南侧无名高地之敌进攻。

我军占领611高地后,敌迅速组织兵力向我猛烈反扑,自6日夜至10日,我占领栗洞东山的连队,连续打退了敌人1个班至1个营的21次反扑,取得了战斗的全胜。

10月13日,敌复以1个营的兵力,向我690.1东北高地猛烈反扑。101团防守分队,在105团(潭笑林团)4连配合下,英勇抗击,大量杀伤敌后,退守坑道;17日,再以105团3个班的兵力出击,歼敌1个排后主动撤离。

至此,我胜利完成第二批次主动反击作战任务,共歼敌2300人。

后我军又乘胜进行第三批次出击。17日夜,以93团5个班和106团(武效贤团)1个排,分别向栗洞南侧高地和灰古介东北侧无名高地之敌发起攻击,迅速攻占了两处高地,全歼守敌4个排,在打退敌人多次反扑后,于拂晓主动撤离。
第12军主动反击以来,三个阶段约20天时间段内共歼敌军首都师、第6师、第2 师等部3800余人。(详见张谷林所著《天路开基人》一书)

这些战斗,都是依托坑道进行的,都是步炮、坦克协同的作战。这种规模化依托坑道、步炮、坦克协同的现代化作战模式,成为后续战役稳操胜券,灵活机动战胜美帝侵略者的重中之重。

仍以第12军第35师为例:在“筑城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下,全师上下一面作战,一面筑城,克服了天寒地冻、技术落后、工具炸药缺乏,敌人阻挠等重重困难,进行了四个月的突击筑城,经过无数次的修正改进,终于在1952年4月份,大体完成了‘地下长城’的坑道筑城任务。(请注意,主题展中提到的全军坑道工程是在6月份完成的,而35师是在4月份大体完成了,这就是前线部队与研究结果的一种区别)

《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三十五师简史》(1957年版)记载:“在防御作战中,我师共挖成了坑道675条,长21065米,各种掩体7172个,交通沟21万7020公尺,用木料1873901公尺;共用人工1036299个。使我们在防御作战中,战胜了敌人的优势装备,取得了主动,给以后的胜利奠下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系统发展”“系统工程”这种表述“坑道工事”的词组语汇,早在1953年12月时,12军的曾绍山军长就使用了。

他在第12军1954年年初版《战斗在朝鲜前线》纪念专著中的“保持荣誉,发扬荣誉,从现有基础上再提高一步!”文章指出:

“1951年10月接受了金城前线防御作战任务,当时正值冬季,天寒地冻,我们在敌人炮火昼夜不停的轰击下,仅凭简单的土工器具,一面战斗,一面筑城,一寸一寸的凿穿石山,系统并发展了友邻所创造的坑道工事,完成了浩大的带永久性的军事工程,把荒山变成一条牢不可破的防线。”

看到这里,我们似乎可以悟出,志愿军战士们以坑道阵地为家,像在家里抓耗子一样,一个个的收拾敌人,零敲碎碾侵略者哩!

历史有着惊人的一致性。

历史上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在鸭绿江南北两边,有两座人工铸就的长城。

一座是明代长城的最东起点虎山长城,位于鸭绿江断桥以东大约10公里。

另一座就是志愿军战士系统摸索并创新发展了史无前例的坑道作战工程—地下长城。

长城精神和抗美援朝精神结成了一体。


杨春增

“六打‘京畿山’ 痛歼‘京畿师’”

“座首洞700公尺无名高地,是通往560、轿岩山等敌主阵地咽喉,开始敌人是以一个排据守,4月份连遭我104团两次夜袭,全歼敌两个排后,除加强了工事与附防御设备,并增加至两个排兵力守备。

“我为引诱敌人反扑,以达到大量歼灭敌人,李德生师长派张镰斧去前方直接指挥104团(任保俗团),再次向座首洞发起攻击。

“8月5日,我104团一个半连,在各种火炮31门的掩护下,一举攻占该地。

“之后,我与敌人展开了连续的争夺战达5日,打退敌人反冲击25次,共毙伤俘敌810余名。

“9日我主动撤出,敌遭我继续打击后,对该阵地更加提高了警惕。李承晚为了给他的‘首都师’士兵打气,狂妄称呼座首洞东南700公尺高地为‘京畿山’阵地。 “在这次空前激烈的争夺战中,我104团4连,出现了奋不顾身守住阵地的人民英雄杨春增。
“6日早晨,4连3排杨春增带领八个战士连续打退敌人十多次的反扑,毙伤敌人一百多名后,阵地只剩下杨春增和卫生员牟元礼两人和唯一的一颗高级手雷了。他们还没有来得及收集武器弹药,敌人又向他们发起攻击,十多个敌人向蛆虫一样的向他们两人拥来。敌人有这么多,而手榴弹只有一个,情况是非常紧急的,如何才能守住阵地呢?杨春增盘算着,刹那间在他内心里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他要牟元礼迅速离开他去找弹药。等牟元礼走开后,他抱着手雷,抽出保险针,向着已经冲上来的敌人人堆中扑去。当牟元礼找到两颗手榴弹回来时,只见杨春增已经跳入敌群,一阵震天巨响,随着滚滚浓烟,成堆的敌人被炸得血肉横飞倒了下去。我们英雄的人民战士杨春增,为了祖国也壮烈的贡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为了纪念杨春增同志这种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军党委特发布决定,追赠他为‘模范共产党员’,志愿军党委给他追记了特等功,并命名‘一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并授予他‘共和国英雄’的光荣称号。他的战友牟元礼也立了一等功。
“为进一步给敌人以打击,9月6日,我104团9连在各种火炮及战车34门的配合下,再次向该敌发起攻击,经四分钟战斗占领了阵地,全歼伪首都师26团2营5连两个排后,与敌人又展开了八昼夜的激烈争夺战,先后打退敌反冲击35次,毙伤俘敌960多名。

在该战斗中又出现了舍身杀敌像杨春增似的英雄。“优秀青年团员郭隆凯同志和在激烈战斗中主动代理牺牲的指导员职务,组织战斗打退了敌人十余次冲锋,消灭敌人200余人;特等功臣陈述中同志等许多典型人物和英雄事迹。

“这几次战斗的激烈程度是我接防以来所没有,由于我们英勇奋战以及强大炮火的支援,给了敌人以猛烈的杀伤,就连一贯靠造谣欺骗宣传的美联社这次也不得不承认:‘炮弹把通向京畿山的战壕搞得像一块奇怪的墓地,被击毙的大韩民国士兵的手臂、腿和头颅堆积如山。’

“我又在全军统一号令下,配合友邻两度攻占该地,歼敌150人。

“六打‘京畿山’,共歼敌军1980余名,给伪首都师26团全部及一团两个营大部以致命打击,达到了大量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目的。

“不幸的是,此期间104团团长曹国英同志,在阵地上遭敌炮击牺牲。曹团长河北安国人,贫农出身,1916年生,1938年入伍,39年入党,入伍后从战士到任团长职务。1952年3月21日牺牲,享年36岁。

“9月6日,与104团四打“京畿山”同时,附属我师指挥的101团(成冲霄团)及105团一部,在各种大炮43门掩护下,向690.1北无名高地伪首都师机甲团3营阵地,发起攻击,预定计划是给敌人以大量杀伤后,见机控制该阵地。

“战斗打响后,我与敌展开14昼夜空前激烈的交手战,打退敌两个班至一个营的反扑43次,歼敌1410余名,到19日,我胜利地控制了该阵地。 “这个‘京畿师’遭我连续打击后,伤亡惨重,无力继续守备原有阵地,只好将吹嘘一时的京畿山阵地,偷偷交给江东李伪3师接替,收拾残兵败将,紧缩在东起690.1西至栗洞东山之窄形地带,每日惶惶不安,怕我再攻。”

作者注意到:

作为第12军副军长兼35师师长的李德生,在指挥六打京畿山阵地一仗,指挥栗洞东山之仗,与上甘岭战役第1阶段战斗,在时间点上是相互衔接和交叉的。李德生后又担任了上甘岭战役第2阶段的前线战斗指挥员。

六打京畿山阵地(35师师内称此战为六打541,541为阵地编号),作战起始时间是1952年8月6日,结束时间是9月20日。此役中参战的34师101团则一直坚守618阵地,前后与敌反复争夺54昼夜,直到11月1日胜利结束战斗,此时上甘岭战役已经打响17天了。栗洞东山营进攻3个批次之仗,作战起始时间是1952年9月28日,结束时间是10月18日佛晓。最终第3批次战斗结束之前,在其攻防阵地西部五圣山15军防御阵地的上甘岭战役已于10月14日开打。

104团部分部队从8月6日,一直打到10月10日;101团和105团等部分部队从9月6日,一直打到10月18日。

特别要指出的是,六打京畿山和栗洞东山营进攻先后3个批次之仗,这些战斗都分别分批有各种火炮及自行战车、坦克的强大支援,都属于多团队步炮、坦克协同作战,其战斗激烈程度为金城防御作战一年来所未见,为“零敲牛皮糖”、战胜美军优势装备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综合因素,可能可以解释:当时的三兵团首长,为什么会急调李德生副军长兼35师师长,担任上甘岭战役前线战斗指挥所的指挥员。



坑道里的幸福生活

下面引用第12军1954年版《战斗在朝鲜前线》纪念专著中,原湖南省文化局文博处处长,参与指挥发掘长沙马王堆三座汉墓的侯良同志,一名抗美援朝老兵的文献文章,来再现志愿军战士在作战坑道里的部分幸福生活。

“文化生活展览会

作者:候良

“35师在阵地上举行了一次文化生活展览会。虽然这里展览的只是部队创造的一部分,可是看过的人,对于战士们的丰富的智慧,都表示钦佩。

“这里展览的有战士们用钢丝和罐头盒子做成的胡琴16把,有五个用山羊皮做得鼓,11对用炮弹壳做的钹,十面锣。另外有用美国降落伞做的10件舞衣和跳舞戴的帽子。还有用炮弹壳做成的道琴一具。这些鼓最好的一个是103团支前1连战士杨代秀和文化教员合作的。鼓身做得好,鼓皮蒙得紧,钉得牢,像买的一样。他们的钹做了三次才成功,前两次是捶得太重了,结果不很响。103团7连4排炮班战士唐国粱做的胡琴最精致,他在杆的上端还刻着一个很玲巧的‘小老虎’。这里还有三把小提琴,野战收容所文化教员黄蒂做得最好,样式和买的很相似。104团9连一个班长用油壶做了一把小提琴,上面写着‘美国飞机上的钢丝,祖国的油壶,半天的时间,做成小提琴一把’。105团5连战士杨守信,用炸药箱做成一个13弦的洋琴。另外,担架2连战士邵子超做的粉笔,余明耀画的洋片(表扬小组长戚长均带病工作),也都很好。展览的还有广播筒,呱嗒板,莲萧棍等。

“这里墙上挂着有各式各样的墙报。在山炮营部的墙报上,战士陈驮荣画了一幅连环画,写着有趣的题目:‘1、大鼻子鼻子长;2、头发黄美国狼;3、命不长要投降。’还有,参谋长苏语写的是问卫生员:‘你看了‘钢铁战士’有啥感想?’回答是:‘张排长、老王和小刘为革命不惜牺牲流血,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政教张万祥写的是:‘粉碎美帝新阴谋—原子弹’。营长刘占魁是答复了班长谭纪林问的:‘美帝无理干涉朝鲜内政是何原因?通讯员田玉龙写的是:‘吴医助老模范’。炊事员写的是:‘快板表扬’。

“战士们不但会办内容丰富的墙报,也会办画报。山炮2连的画刊,一共有水彩和钢笔画17幅,驾驶员孙贵荣画的:‘白祖太、鄢学成,整天高粱米磨的老不停。’另外一幅是:‘长腿通讯员。’助手褚九渊画的:‘张德华真积极,抽空就学习。’刘真荣画了一幅打鼠架,很生动的写着:‘看傢伙!’(这个内容就和当时的细菌战相关)。

战士于景顺画了一幅‘炮兵援助步兵’(步炮结合)。还有禁用原子弹的漫画,另一幅‘闹把戏’的漫画,画着胡佛和杜鲁门在吵骂。”

上图为主题展展出的志愿军战士在坑道里的自制餐具、包饺子等实物和画面。
许多餐具和厨具,都是用美军的罐头盒、炮弹壳等制作的。

心灵手巧,乐观向上,就是他们的生活态度。

那时候的志愿军指战员们,能够保家卫国、为人民牺牲,都会觉得是一种幸福!

上甘岭战役全景画声光电演示



血战上甘岭

金城防御战,就是上甘岭战役的实战演练。在长达一年的金城防御战中,12军的坑道作战经受了各种检验。

通过巩固阵地、挤阵地等多种战法,“我们已将敌我之间的缓冲地区控制住,对敌人威胁甚大,敌人怕我们发动进攻,采取先发制人手段,于1952年5月31日2时50分,伪6师19团两个连向我挤占的双岭洞西高地,105团4连一个排阵地发起进攻,激战三小时,因敌我力量相差甚大,为了避免伤亡,部队分别转入坑道坚守(三个山头,三条坑道)。

“为了支援坑道作战,我主阵地上当即集中60炮以上火炮20余门,对该地表面的敌人进行火力袭击。在内外夹攻之下,敌人遭到了重大的杀伤。战斗中,敌为破坏我们的坑道,巩固既得之表面阵地,曾向我各班阵地开展坑道争夺战。

“攻我4连1班的敌人,向坑道内投入20公斤的炸药一包,企图将我坑道及人员全部毁灭。在此千钧一发之际,该连1排长常国华奋勇冲至洞口,将炸药上导火索拔下,保护了坑道及全体同志的安全。2班坑道在战士贺绍松及卫生员二人坚守下,敌人连续攻了许多次也没有任何进展。攻我3班坑道的敌人也是如此。

“战斗持续足足八小时。于10时40分,我开始反击,就收复了全阵地。此次战斗,共毙伤敌人150名(遗尸53具),缴获轻机枪四挺,武器弹药一部。

“这次战斗中,3支队4连1排长常国华同志,机智勇敢,带领全排同志坚守坑道一昼夜,并且大量杀伤敌人,在敌投入炸药包时,能奋不顾身的迅速拔下炸药导火索,因此,战后荣获军记一等功一次。

这是一次胜利的防御战,也是我们的第一次坑道战。

“在以前,全军上下对我们以坑道为骨干的工事体系是否坚固,对我们的工事在‘积极防御作战’的方针下,究竟还有什么缺点,在工事设备与战术指导上需要些什么改进等,均还不摸底。

“经过这次作战后,初步取得了坑道作战的一些经验,找到了坑道作战的关键所在,并在此一基础上,使我们以后的坑道防御战一次比一次进步,一次比一次打的好。

“6月14日至17日,伪6师19团,又以八个连的兵力,在敌机8至24架次配合下,先后再次向我双岭洞西105团一个排阵地,连续进行四天进攻,我被迫数度进入坑道。但是我们则利用坑道在四个晚上,对无坚实工事依托的敌人进行了四次胜利的反击。每次反击获胜后,均有计划的调整了坑道力量,随后又主动地撤进坑道。在我坑道内外配合,连续四昼夜作战下,敌人有生力量不断消耗掉,被迫于18日停止攻击。

“该阵地始终在我控制下,巩固的屹立在敌人阵地前。

“此次作战,我共歼敌560多名,俘敌两名,缴获武器一部。

“7月7日23时及8、9两日,伪首都师1团3营全部,1营两个连及搜索连,先后在敌机60余架次配合下,向我狐砚丁西南山105团7连阵地猛攻。一小时内炮击一万余发,我野战工事大部被毁。经四小时激烈战斗,转入坑道作战。当天晚上,该团以7连进行反击,在炮火支援下仅24分钟就夺回全部阵地,并击退敌人好几次攻击。战斗至9日结束。

“此次作战使伪首都师1团3营全部丧失战斗力,共毙伤敌人450余名,缴获轻、重机枪16挺及其它物资一部。战斗之后,七连集体记了一等功一次。

“经过这两次坑道作战,更加充实了我依托坑道进行积极防御作战的经验,并进一步发现和解决了坑道作战中一系列的具体问题,证实了坑道工事不仅能抗御敌人炮火的摧毁,而且可以作为依托,大量杀伤敌人。”

近年来,有研究材料提到了一些相关历史过程。

1952年4月26日,志愿军代司令员陈赓主持召开了防御战前线兵团军政首长及参谋长会议,总结和交流了数月来巩固阵地、积极防御作战的经验,统一了对坑道工事的认识,进一步提出了对坑道工事的战术和技术要求。

通过到第一线密集地走访调研,对于坑道在防御作战中的作用,陈赓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坑道工事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重要依托,这是解放战争的实践充分证明了的。今后我们的坑道作业,要向既能藏又能打的战术坑道方向发展。坑道必须与野战工事相结合,必须与防御兵力相适应,还必须有作战与生活的设备。”

5月1日,陈赓又在最后一次会议上作了总结,批评了坑道作业是自掘坟墓的说法。
陈赓指出,对坑道工事要有正确的认识,坑道工事要提倡,这是劣势装备的军队对付优势装备敌人最好的方法。如果坑道构筑不得法,自然也有成为坟墓的危险性。所以,坑道作业要有统一的规格标准。他要求各部队必须在雨季以前完成坑道阵地体系。

当15军军长秦基伟向他汇报,15军即将接防的五圣山地区阵地还没有一条坑道工事时,便急令3兵团所属的12军、60军抽调一批坑道作业骨干帮助15军挖掘坑道,组织四、五班轮换,不分昼夜的挖掘。

大约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在15军阵地上形成了以坑道为骨干的,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

尽管第15军已经有了基本的坑道设施,但依托坑道作战的实际时间,并没有超过两三个月,就突然撞上了上甘岭战役。

显然,无论在实战经验上,还是作战准备上,在最初的战斗中都会猝不及防的。
这可能也是3兵团王近山、杜义德等首长们,在上甘岭作战最紧张时,又紧急调遣紧邻第15军东侧阵地的12军31师和12军副军长李德生,配属增援第15军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志愿军总部的领导下,在3兵团首长的统筹部署下,在第15军和第12军首长的直接指挥下,上甘岭战役补足了坑道短板,又创新、发展了金城防御战的作战经验,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

据不完全统计:

上甘岭战役直接参战部队:15军45师(崔建功师)133团、134团、135团,29师86团、87团;12军31师91团(李长生团)、92团(李全贵团)、93团,34师106团。合计15军3个师、5个团,12军2个师、4个团,共5个师、9个步兵团。加上战役中陆续补充的2000余新兵,共约4.3万余人。

投入炮兵部队:炮兵第2师、颜伏炮兵第7师、火箭炮第209团,韦杰第60军炮兵团,共11个炮兵营,总计火箭炮24门、7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约110门(不含迫击炮)。

高炮部队:高炮第601团、610团各一部,高炮独立第20营、独立第35营,总计高炮约47门。



黄继光

黄继光,一个还在儿时,就非常神往的,响亮的英雄名字——-

可是,当我们要现代化了,当我们的生活更加富裕了,这个伟大名字,却被背反了。

一些年来,这个名字,消失了,没有了,甚至被污蔑了,网络上充斥着虚无和怀疑。

我已经快70岁了,我要参观这个主题展,其中一个火热的祈盼,就是想看望黄继光——-

今天,70周年过去了,我们的党,我们的统帅,我们的国家和军队,还有像我们这样年老的,还有像我们下一代的下一代,都还记着我们的志愿军英雄黄继光。

仰望那扑向胜利的油画,盯住那经历沧桑的勋章——-

一座巍峨的精神高峰,一汩上甘岭喷出的清泉,让我们记牢了一句话: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胡修道

胡修道,是抗美援朝战场全过程,唯一一位,战士级别,活下来的,金星英雄。
当过兵的人,进行过单兵训练的兵,都会理解,胡修道,是单兵作战能力最强的兵。

上甘岭战役,孤胆英雄,打退敌人41次进攻,杀敌280多人,自己安然无恙。
他只是一个新兵,新兵就上了上甘岭阵地。新兵一人坚守阵地,新兵承接了所有牺牲了的老兵、老班长、老排长的重托。

不忘初心,重托在身;牢记使命,精神永垂。



李德生的信

11月25日,根据上甘岭战役最新部署,106团直接配属秦基伟15军29师,由张显扬师长和12军34师蒋科参谋长统一指挥,郭涛协调炮兵。11月26日,十二军李德生副军长,向还在上甘岭参战的106团,发出了一份长长的信。

首长谆谆告诫106团指挥员:武效贤团长、于永贤政委、唐永舜副团长、郝一针主任、常锁柱副参谋长、康清林副主任,你们不仅是在全中国人民,而且是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打仗;

上甘岭战役,不仅是一个军事斗争,而且是一个政治斗争;

首长号召106团全体同志,三“发”一“着眼”,夺取537.7高地北山战斗的全胜。

生死之战,“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们已是第9个团参战。

军令如山!106团,被赋予打到底的任务。全团指战员一起,打了一场上甘岭战役的“收摊子”战斗。

11月17日夜间,106团接替93团,在敌人的眼皮子下,担负收复并扼守537.7高地北山的任务。

三天三夜,反反复复拉锯战,106团投入四个连兵力,伤亡720多人!

上甘岭战役,从10月14日到11月24日,打了43天。

106团,胜利“打到底,收摊子”,战斗到12月15日,打了28天。

106团指战员,有许多抗战时期129师386旅的山西老兵,更多的是来自韦杰部队的52团老战士,闻名全军的“王克勤连”就隶属52团。

集中兵力,扼守要点,集中全力,抢修工事,改善作战、生活条件。106团指战员,经过在敌火下艰苦努力,向15军部队移交阵地时,抢修的阵地坑道工事,已可容纳一个营的兵力和团以下伴随火炮了。



甄申战地日记

甄申在日记中写道:“敌人的飞机、炮兵和537.7主峰的固定坦克仍不停地向2号阵地进行轰炸。整个阵地经10多天的反复争夺后,好似用拖拉机耕翻了几遍,残缺不全的死尸肢体随处可见。”

字里行间,我们仍能感受到上甘岭战役的硝烟和残酷,仍能感受到甄申率领部队在这一没了金达莱高地的坚守。

抗战时的朱德警卫团,保卫过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上甘岭战役时的93团(李基中团),反击597.9高地的11号阵地和537.7高地北山的战斗。

甄申,是这个团3营的营长。

从11月8日到11月18日,甄申不要命的往前沿阵地跑,指挥全营击退敌人64次进攻,歼敌1500余人,打出了我军“寸土不让,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概。

每次说到甄申,他的师政委刘瑄总会笑:“小营长,那是个不怕死好机灵的小营长!”因为甄申个子小,娃娃脸,虎里虎气——-



为了一滴水一滴水,一个苹果,一条大河,是我们从影片《上甘岭》看到的真实。那满身背满水壶的战士,那遍布弹孔、弹洞的油桶,那鲜血染红的军毯,那自制的坑道滤烟筒、防毒筒、水壶、饭锅,运送热腾腾食物的瓷碗瓷盘,91团通讯排自制的工具袋——是我们在主题展中看到的实物。

为了伤员,为了战友,为了祖国——-

哪怕是一滴水,就是一条奔腾的大河;哪怕是一个苹果,就是多少条鲜活的汉子。

往南望,就是厮杀,就是牺牲;

往北望,就是亲人,就是家乡。

为了一滴水,往南冲;为了北方的亲人和家乡,勇士一去兮不复还!



鲜红的阵地旗帜第15军8连,那面穿透了381个弹孔的红旗;

小兵群对北山的冲锋,两根嵌满弹片的枯树干!一锹有70多个弹片的岩石末,一捆被炸断58处的电话线,战士们使用的手雷,黄继光牺牲处挖出的爆破筒,勇士们战斗的坑道和枪支——-

金日成都记得的15军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91团战士王万成,106团班长刘保成;第十五军与第十二军,千千万万个柴云振、张忠发(高保成饰演)和王成。

“英勇前进将红旗插到解放的阵地上”我们心中轰响着《英雄儿女》那声吼:“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上甘岭荣光

荣光,什么叫荣光?为什么会荣光?

不死的才会绽放荣光,只有精神文化,才会永垂不朽,那就是上甘岭精神,那就是抗美援朝精神!

没有人想死,特别是没有人想无谓的死。

只有人不怕死,死得其所,重如泰山!他们是光荣的志愿军指战员。

上甘岭的荣光,来自于牺牲的价值,来自于永生的壮烈,来自于团结的大爱,来自于胜利的永恒,来自于幸福的奠基——-

因为有了你,爱得以长存;因为有了你,家得以幸福;因为有了你,民得以安宁;因为有了你,国得以昌盛。你以顽强之躯,战胜了美帝联军,美国大兵再也不敢打了。

你以胜利狂想战犹酣,奠定了和平正义之石,安稳了三千里江山。

荣光,上甘岭的荣光: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正义的阳光。



王海大队蓝天激战奇迹

主题展中,有空军王海大队的专题展出;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南广场,一直陈列着一架绘有9颗红星的米格–15比斯歼击机,这就是王海当年驾驶过的功勋飞机。
王海,带着他的大队,在空中,和美国鬼子“格斗”;被人们称作,碧血蓝天“拼刺刀”。

王海大队与美国空军激战80余次,击落、击伤美机29架,荣立集体一等功;王海本人击落敌机四架、击伤五架,先后荣立二等功、一等功、特等功,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所在大队被誉为“英雄的王海大队”。

美国人被他们打怕了,想方设法的研究他们;结果呢?他们没有发现他们所谓的那些战术。

志愿军飞行员真的没有战术?不,他们有战术,尽管他们只飞了几十个小时。

他们的战术,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骨子里带来的,是从步兵带来的。发现、接近、再近一点,近战、快战、再灵活一点,勇往直前拼刺刀,勇敢加技术就是战术。
无私才能无畏,无畏才能不怕死,只有不怕死才会勇敢,这是王海大队的真理。

主机、僚机,攻击、掩护,掩护、攻击,战斗队形配合;占据空战有利位置,打出了敌人的弱点。

以“刺刀见红”的战斗精神,创造了15 : 0的辉煌战果。

王海大队战绩惊人,但是牺牲了4位飞行员,孙生禄、刘德林、阎俊武、田宇。
展台上就有空中烈士、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孙生禄,使用过的钢笔和飞行眼镜。

他们像空中的英雄花,永远在绽放着。



张积慧的勋章和转轮手枪

美国空军有个王牌飞行员,中国空军有个青年飞行员。

王牌飞行员飞了3000小时,青年飞行员飞了数10小时。

王牌驾驶着F-86,青年驾驶着米格-15。

大鼻子王牌碰到了青年,年轻的青年揍下了王牌。

戴维斯机毁人亡,张积慧缴了他的枪。

这不是绕口令,也不是数来宝;

这是抗美援朝空战中,中美空军对垒,一场真刀实枪的战争较量。

1952年2月10日,志愿军空军大队长张积慧在朝鲜空中作战中,击落美国空军“王牌飞行员”G. A. 戴维斯。戴维斯少校时任美军空军第334中队中队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参加战斗飞行266次,被誉为美国“空中英雄”。1951年11月入朝作战后,屡屡得手,成为朝鲜战场上“美军战绩最高的王牌飞行员”。

张积慧击落戴维斯时年仅25岁,机身上有4个击落战绩标识。

志愿军空军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被誉为“空中英雄”、“空中突击手”。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军功章。

上图为军博收藏,并于此次主题展展出的朝鲜民族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张积慧的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张积慧缴获戴维斯的美国柯尔特“侦探特型”转轮手枪等战利品。



边打边建和轮换作战

当今,校园课堂里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执着搞研究,也热衷讲课题,没有研究,没有课题,就没有研究生和博士生,也就没有院士。

孰不知,抗美援朝战争既是个顶级大课堂,还是个超级现代化科学大课题。

周恩来总理那个时候就说过,“朝鲜战争爆发,给了我们新的课题”。

“边打、边稳、边建”和轮换作战的抗美援朝战略解决方案,不仅仅是毛泽东主席的军事指导艺术,在抗美援朝战争的战略准备、战略决策、战场指导和战局控制等方面均有充分展示和发挥;

更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实现全国“前线与后方、战争与建设”相互配合战略格局,促进中国人民大团结、国内经济大建设、科学生产大推进、一切为了和平正义的大进步。

不仅打了仗,而且还练了兵。不仅打退了侵略,而且还捍卫了国土。不仅与美军高技术装备较量,而且还下定决心,坚决有重点的发展中国的高科技。

能不能打;能不能守;有没有东西吃。怎么打?怎么守?怎么解决人吃马喂?

面对海陆空装备齐全的现代化美军,立足“黄豆加步枪”、没有制空权、机械化的我军;我志愿军入朝作战同时,人民解放军既按现代化、正规化要求建设国防军,突击组建和扩建空军与陆军技术兵种,不断提高志愿军的现代化作战能力。

除了作前线的战略战术调整,如打小仗,反登陆,轮番作战以练兵外;还创造了崭新的、大规模人民战争形式,调动全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工作生产积极性。

可以说,这就是新中国立国之战前线争夺,国内支援的系统科学大课题;这就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认识力、行动力、集结力,根本执行力的淬火演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所有战争,都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人民战争。

伟大的毛主席一向强调:“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战后,从抗美援朝大课堂毕业的,一大批指战员们,迅速融入大课题的解决方案;投身于,新中国的奠基性建设事业,新中国的现代化军队建设,新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他们和全国人民一道,高高举起了五星红旗,让战斗的旗帜熠熠生辉。



反登陆作战准备

打起仗来,神鬼莫测。

有的仗,仓促、应急,没有多少准备,就遭遇了;

有的仗,未雨绸缪,准备充分,却没有打成。

东西海岸反登陆作战,精细部署,兵强马壮,动静很大,却是战火黎明静悄悄。

上甘岭连级防御战役后,为找回面子,美军又来了一次丁字山排级战斗,面对志愿军山地坑道工事长城,终于意识到,“范弗里特弹药量”也难以取胜。

为改变战局,克拉克妄图再来一个仁川登陆,计划代号为8-52。

上甘岭战役进行时,美军开始策划以两栖登陆为主,辅以进攻和轰炸我国东北作战计划;陆、海、空军大规模联合攻势作战,把战线推进至元山一平壤一线。

1952年t0月以来,克拉克就频繁进行了登陆作战演习。10月份4次演习,11月份3次演习,12月份15次演习。

11月底以来,美军还以各种手段,派出特务57次,410余人,刺探情报,搜集地理、水文资料等。

1952年底至1953年初,一线美军地面部队共有16个师,其中美军4个师,韩军12个师,二线有美军3个师,韩军4个师和英军1个师,日本还有若干美军和韩军军队在进行登陆训练,这是自朝鲜战争开始以来美军机动兵力最多的。

12月23日,志愿军总部下达《粉碎敌登陆进攻部署》的命令。

1953年4月底,各项反登陆准备工作全部完成。志愿军在朝部队增加到20个军,连同各兵种部队、铁道兵团和后方勤务部队等,总兵力达到135万人。

以志愿军第38、第39、第40、第50、第16、第54军共6个军,人民军1个军团另1个旅,地面炮兵14个团另9个营,高射炮兵2个团另13个营,坦克6个团,在志愿军和人民军西海岸防御联合指挥部(邓华兼任司令员、政治委员)指挥下,担负西海岸防御任务。

以志愿军第12、第15军共2个军,人民军2个军团另2个旅,地面炮兵2个团另3个营,高射炮兵5个营,坦克1个团,在志愿军和人民军东海岸防御联合司令部(志愿军第3兵团王近山兼任副司令员、代司令员,杜义德兼任政治委员)担任东海岸防御任务。

以志愿军第65、第46、第1、第63、第64、第23、第24、第67、第60、第68军共10个军和人民军3个军团另2个旅,地面炮兵14个团另18个营,高射炮兵24个营,坦克6个团(内人民军2个团)担任正面防御任务。

志愿军第47、第21军和地面炮兵4个团另2个营为预备队。

空军准备以14个师630架飞机参加反登陆作战,第一线始终保持5个师作战。

海军在西朝鲜湾航道布设了水雷,另有2个海岸炮兵连进入阵地,1个鱼雷艇大队和1个海上巡逻大队参加了反登陆作战准备。

东西海岸和正面绵亘1130千米的弧形防线上,形成了以坑道或钢筋水泥工事为骨干的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彻底改变了东西海岸阵地工事脆弱的局面。在东西海岸和正面战线,共挖掘坑道8090多条(总长720余千米),挖堑壕、交通壕总长3100余千米,构筑永备工事605个及各种掩体10.9万个。

在东西海岸设置了纵深达10千米的两道防御地带,还构筑了反空降和反坦克阵地。
加上在此之前构筑的工事,坑道总长达1250余千米,堑壕和交通壕总长6240千米。

弹药总囤积量达12.3万余吨,粮食总囤积量达24.8万余吨,可供全军食用8个半月,汽油储备了4个月的消耗量。

在反登陆作战准备期间,志愿军正面部队先后进行大小战斗760余次,共毙伤俘敌5万余人。

由于充分的反登陆作战准备,美军被迫放弃了登陆进攻的企图,转而同朝中方面恢复停战谈判。

反登陆作战准备,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个重大战略行动,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超过了任何一次战役准备。为志愿军和人民军随后发起的夏季反击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铺平了道路。

1953年朝鲜停战后,6月10日南京总高步校党委决定,组织学校干部赴朝参观志愿军夏季战役总结情况,教授会主任马云涛是参观团成员。

参观团先后到了12军、20兵团(郑维山、张南生部)和67军参观学习,了解了上甘岭战斗和歼灭李承晚军白虎团的全过程,以及邱少云等英雄战士的感人事迹。
马云涛回忆:走了一天一晚过了大同江,16日早晨到达预定目的地阳德。12军已在等候参观团。坐上汽车向莲花洞12军军部又走了五个钟头,160华里,一路上全是在山沟里转。

大家都很佩服这些司机的开车技术,在这样的高山峡谷,山路崎岖,道路不平,竟然像在平地开车一样,战争锻炼了一切。

马云涛一行到达军部后,他们预料不到山洞里竟有电灯,有自己修起来的作战室、办公室和宿舍,还有容纳千人的大礼堂,还有澡堂,可以吃到祖国运来的一切东西包括白面、大米,住在白松木房子里,有炕,中午饭很丰富。李德生副军长陪了参观团半天,处处让同志们感到温暖。大家晚上洗了澡,睡的很舒服。

9月18日,自从到达莲花洞军部后,十二人住在一个房子里,宽大的床铺,一切都很舒适。

虽然人多空气不大好,可是在这朝鲜气候多变的山沟里,夜晚挤在一个炕上倒是很暖和的。

十二军作战科长给参观团介绍上甘岭战役的情况,整整介绍了一天。9月22日,参观团从莲花洞12军军部动身,到该军东海岸驻军尤太忠34师、成冲霄、张超101团防地参观海防工事。

那里形势险要,看坑道、看地形,直到日落东山头才返回驻地。

第二天继续看挖的山洞工事,大家都深感志愿军战士的伟大,劳动的伟大。

下午听师政治部主任介绍战时的政治工作……

9月30号,由官岱里去英雄阵地上甘岭,五圣山山高一千米,爬上去要1小时45分钟。

团员们在五圣山上看到一个石碑,上写“中国人民志愿军马特洛索夫式二级战斗英雄黄继光以身殉国永垂不朽。中国人民志愿军215部全体。”参观团的同志们,在山上看到这块纪念碑肃然起敬,对这位年纪轻的战士,以身殉国的英雄,深深感到战士们热爱祖国,热爱和平而奋不顾身的精神。

10月1日国庆节,是祖国建国四周年。实地观看了597.9和537.3两个当时战斗最激烈的高地。

为了怕出事故或被人找他们的麻烦,参观团分为两组,这样目标会小些。

翻过一个山头,就看到一块木牌上写着“非军事区边缘”,从铁丝网过去就是军事区。为了不暴露身份,他们都带上警察袖章。

当时作战指挥的连长给祖国来的参观团详细介绍了597.9反击争夺战的情况。他们这个连从开始140人到战斗结束只剩下50人,可见战斗之激烈,还有许多无名烈士永远葬在了山头上。

10月12日,到达六十七军军部驻地银洞。六十七军夏季反击战总结会议开始,预计七天时间。会场是在一座新修的礼堂,在朝鲜战后这地方已经是很难得,房内能容几百人。军部刘参谋长作报告,分六个部分……



志愿军炮兵

1950年10月,炮兵入朝参战;10月25日,成立志愿军炮兵司令部。

司令员万毅,政治委员邱创成,副司令员匡裕民。

随着战事进展,炮兵和高射炮兵部队也陆续扩建、改装。扩建、改装后的炮兵部队,自1951年1月陆续入朝参战。

1951年6月至1952年5月,全国人民开展捐献飞机大炮运动。

第五次战役时,志愿军预备炮兵已由9个团增加到16个团,其中包括野炮、榴弹炮、火箭炮和反坦克炮部队;队属炮兵也大量增多,部队的技术、战术水平逐步得到提高。

1952年11月22日,军委决定志愿军炮兵部队实行轮换作战,以保证各个炮兵部队能及时得到战场锻炼和休整。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前,预备炮兵已发展到10个师共46个团,配有1855门火炮。
自1952年夏季开始,志愿军武器装备有了明显加强和改善,志愿军炮兵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战场作战越战越强,越战越主动。

1952年12月16日,毛泽东说:“今年秋季作战,我取得如此胜利,除由于官兵勇敢、工事坚固、指挥得当、供应不缺外,炮火的猛烈和射击的准确实为致胜的要素。”

1954年,赵章成任志愿军炮兵指挥所司令员、志愿军炮兵第二司令员。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炮兵部队共歼敌15.8万余人,毁伤敌火炮570余门,汽车730余辆,坦克、 装甲车950余辆, 击落敌机2300余架,击伤7500余架。炮兵部队有32300余人荣立战功,450个单位荣立集体功。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图为1951年10月马良山战斗中的步兵、炮兵、坦克兵联合指挥所,1952年11月上甘岭战役中步炮协同作战,各种嘉奖令和作战总结报告等文件。

上图部分图片由成亚平拍摄。



志愿军装甲兵

1951年3月,志愿军装甲兵部队开始入朝。7月参战。

首批入朝部队,由第1师师部组成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黄鹄显任主任。

1952年6月,第2批装甲兵部队入朝,由第3师师部组成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轮换首批入朝的坦克部队,赵杰任主任(后任志愿军坦克兵司令员)。

10月,坦克独立第2团入朝,轮换坦克独立第1团。

1953年1月,装甲兵指挥所改称装甲兵第1指挥所,负责指挥在正面战场作战的装甲兵部队。

同时,另组成装甲兵第2指挥所,担负西海岸抗登陆作战任务。罗杰任主任。

志愿军装甲兵参战后,正面战场保持4个团160辆坦克的兵力。

1952年6月起,坦克部队以分队为单位,配属正面防御作战6个步兵军,在金城至开城100余千米防御正面上展开;采取抵近射击的方法,参加防御和反击作战。

他们先后参加了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1953年春季反登陆作战准备和夏季反击战役。

在1953年6月进行的石岘洞北山战斗中,坦克第4团出动坦克18辆,采取直接瞄准射击的方法,击毁击伤美军坦克13辆,配合步兵完成了进攻任务。

其中,第215号坦克共击毁敌M46坦克5辆、击伤1辆,摧毁地堡26座,创造了我军装甲兵单车击毁敌军坦克数量最高纪录。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援予“人民英雄215号坦克”的光荣称号。

“单车作战机智顽强,歼敌坦克成绩辉煌”锦旗,至今悬挂在第71集团军某合成旅所在连荣誉室的墙面上;苏制T—34“英雄的215号坦克”,一直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地下一楼展厅展出。

聚光灯下,岁月的气息悄然弥漫,一身斑驳的它沉稳庄重。前伸的炮管上,6颗红五角星格外引人瞩目。

上图部分图片由成亚平拍摄。



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金城战役)今天是2020年12月1日,也是第12军第35师奉命参加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纪念日。

深切缅怀父辈,永远感念他们舍生忘死,在极其艰难困苦中创造的丰功伟绩;
更是为了,使后代记住,今天的长安幸福来之不易;

原志愿军12军35师师部,奉命执行上甘岭战役任务,头部太阳穴负重伤的陈楚玉后代,

海云敬诗:

《命运与祖国相连》

七十年前
东溟起狼烟

抗美援朝
二百四十万
好儿男!

长津湖畔
不倒英雄连
华川勇士
血肉阻击战
敌胆寒!

五次战役
首灭敌气焰
金城防御
地下长城坚
联军惨!

上甘岭打成了“伤心岭”
美帝乖乖缩回“三八”线
尽开颜!

和平至今
前辈热血换
国仇家恨
晚辈记心间
勿言完!

共同命运
严防国色变
苏联解体
西方何人怜
子孙坚!

当志愿军12军,撤出上甘岭战役,停战谈判仍陷停顿;

志愿军部分将士转向东西海岸,枕戈达旦,构筑工事,严阵以待,紧急进行抗登陆战役准备,彻底粉碎美军实施登陆作战企图;

美军反复暧昧,韩军疯狂叫嚣。

1953年4月底,美帝联军,战场总兵力巳达120万人;中朝军队,总兵力达180万人,其中志愿军20个军135万人。

经过反登陆作战准备,我军阵地更为坚固,火力大大增强,作战物资充足,彻底解除后顾之忧,完全掌握战场主动权。

此时,小打小闹战术性攻防作战不停;美国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当选新任总统;停战谈判虽已恢复,战争托延可能性依然存在。

1953年5月至7月,为促进停战谈判顺利进行,改善阵地和锻炼部队,中朝两军在“三八线”附近,边谈边打,以打促谈,发起抗美援朝最后一仗——夏季进攻战役。
稳扎狠打,由小到大,根据谈判需要,利用矛盾选择作战目标,确定打击重点,志愿军实施了三波次主动进攻。

第一次进攻,5月13日至26日发动。

志愿军第60、67、23、24军等,先后向各自预先选定的韩军第2、9、首都、6、8、5、20师及美军第3师等20个连排支撑点,攻击29次。

共击退韩军两个班至两个营兵力的反冲击113次,毙伤俘4100余人。志愿军伤亡1608人。

第二次进攻,5月27日至6月23日发动。

虽停战谈判明显进展,唯韩当局仍继续阻挠,设置障碍。中朝军队,为促进停战早日实现,确定坚决打击韩军,进攻规模扩大到营团阵地。

金城以东,北汉江两岸,志愿军第60、67军,对韩军第5、8两师阵地重点打击,其他各军选择各自攻击重点,进行配合。

5月27日,第60、67军发起进攻,各攻占韩军约1个营阵地,并分别击退1个排至两个营兵力的反冲击数十次,共毙伤俘韩军4000余人;

6月10日至15日,两军又先后对韩军第5、8两师防守的北汉江东西阵地发动进攻,共攻占3个团阵地,歼其1.1万余人。

第23、24、第46、第1军等四个军和人民军第3、第7两军团,亦对预定目标发起攻击。

此次进攻,中朝军队对美军和韩军团以下兵力防守的51个阵地,发动65次进攻作战,予韩军第5、第8两师以歼灭性打击,共毙伤俘4.1万余人,在北汉江两侧扩大阵地面积58平方公里。志愿军伤亡19354人。

第三次进攻,既金城反击战役,尤为重要,6月24日至7月27日发动。

6月20日,毛主席电告已到开城彭德怀:停战协定签字必须推迟,再歼灭伪军万余人极为必要。

彭德怀召开志愿军党委会,决定在全线发起第三次攻击。以第20兵团和第9兵团,第67、68、60、54、21、24等,6个军在金城以南,北汉江至上所里间,25公里地段上实施进攻,歼灭伪首都师、6师、8师、3师为战役目的,拉直金城以南战线。

志愿军第1、46、23、16等4个军及人民军第3、7军团为配合金城正面作战,也分别选择当面守军阵地发动攻击。

20兵团于7月13日晚,用1000多门火炮,突然以排山倒海之势、铺天盖地向敌人猛轰;我卡秋莎两个师向敌连打三个齐放。

在杨勇、王平指挥下,20兵团分三个集团同时向敌伪4个师25公里防御正面迅速突击。一个小时全线突破敌阵地。

68军203师607团侦察排的13人侦察班,在杨育才排长带领下,出敌不意,直抵伪首都师的白虎团团部。

突然开火,猛力袭击,当场打死敌团长以下54人,活捉19人。

歼灭白虎团部,炮兵营大部和乘车来援之伪首都师机甲团2营大部,并击毙敌团长。

随后美第8集团军向我反扑,我军英勇抗击,给敌以重大杀伤,牢牢守住了阵地。
战斗到7月27日,我军共歼敌50000余人,收复土地178平方公里,拉直金城以南战线,攻占敌阵地220多平方公里,造成了对我极为有利态势,胜利结束了金城反击战役。

整个战役历时85天,发动3次进攻,中朝军队共毙伤俘美军和韩军12.3万余人,扩大阵地240余平方公里,有力地促进了停战的实现。

毛主席认为照这样打下去,再打他两次、三次、四次。敌人的整个战线就会打破。1953年7月27日联合国军被迫与我方签订停战协定。

三年的朝鲜战争,敌人不得不承认失败告终。

克拉克上将说:“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将军说:“这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对错误的敌人,进行的一场错误战争。”



志愿军思想政治工作

志愿军战法,神鬼莫测!打东也打西,进攻也藏兵;动似猛虎,静若泰山。
巍巍然,有栋梁,以身作则,前赴后继;思想政治工作,战胜敌人的血脉。
政治优势,历来是我军建军灵魂优良传统。

之所以他像参天大树一样,因为他的根基深扎在战士们心里。

“该不该打”,“能不能打”,“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美帝国主义侵略野心,不仅破坏世界和平,而且严重威胁新中国安全;

中朝山水相连,人民唇亡齿寒;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教育,我们不管谁来管,正义之师,意志坚强。

大河上,运输线;行军路,谷山林;战壕里,坑道中;心连心的思想号角,响彻在三千里江山;雪片般的战斗决心书,凝聚成鲜红党旗同心圆。

过去是漫山遍野金达莱,现在是弹坑累累黑焦土;曾经是祥和安宁的村庄,现在是硝烟未尽的废墟;……

一滴水,你推我让;一块饼干,一个苹果,官送给兵,我送给他;指战员们,团结奋斗,战友深情,以命守护;危机时有我,向我开炮!

烽烟滚滚唱誓词,四面青山侧耳听。
青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
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
多少呼叫炮声隆,翻江倒海天地崩。
多少双手,紧握爆破筒。怒目喷火热血涌。
多少英雄,猛跳出战壕。多少道电光裂长空。
地陷进去独身挡,天塌下来只手擎。两脚熊熊趟烈火,浑身闪闪披彩虹。敌人腐烂变泥土,勇士辉煌化金星。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祖国春常在,英雄的初心使命开鲜花。


请战血书血书,一份战士用鲜血写成的请战书,平生第一次见到的70年前血写的战书。

“坚决(保)卫中国人民!为姊妹父母报仇!打倒美帝国主义!都是同志们团结!”
这是用血写成的,也是用牺牲意志铸成的!28个字,28个大字;28个中华传统文字,在一张普普通通的白纸上,锻造的千千万万烈火金刚。

一名战士,他有文化,他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他知道,为人民利益而死,死的光荣。

他懂得,为姊妹父母报仇而死,死得其所。

他理解,要想打败美帝国主义,赢得最终胜利,就要全体指战员同志们团结战斗!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能保卫人民,团结就可以为姊妹父母报仇,团结就会赢得抗美援朝的最终胜利。

团结是铁,团结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在爱国主义旗帜感召下,同仇敌忾、同心协力,让世界见证了蕴含在中国人民之中的磅礴力量,让世界知道了“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中华民族是吓不倒、压不垮的!”



支部建在连上

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从此,军队党建,形成了军队各级党的领导机关,为人民军队铸魂。制度构架,领导核心;思想领先,政治站位;党风化育,滋润心田;战士有了主心骨,艰难奋战不溃散。

有人问,枪林弹雨,为什么敢冲锋不退缩?

有人说,血战沙场,为什么战士们不怕死?

有人疑,冰雕连队,烈火焚身,扑堵枪眼,同归于尽,……为什么会英雄辈出?

有人感,人民支援,鱼水情深,百姓养育,不计代价,为什么革命军人和乡亲们是一家?

原因,就是支部建在连上。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战士离不开党支部,人民离不开共产党。

学习,武装,决心,心脏,“一个人活着要有心脏,党支部就是连队的心脏。把连队党支部建好,让连队的心脏坚强地跳动起来,才能使党的血液流贯我们这支部队的全身。”

抗美援朝,奠基之战,打的就是心脏跳动;革命精神、战斗意志、组织纪律性、理想信念、红色基因,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武器差,装备差,吃黄豆,吞炒面,钻洞子,进坑道,打乱了建制,建起新支部;始终有核心,始终有党在;从被动走向主动,从牺牲走向胜利。

战斗集体,战斗堡垒;战斗精神,科学精神;军事民主,诸葛亮会;从无到有,创造奇迹。

干部向前冲,部队打胜仗。服务老百姓,军民一家亲。

阵前战将的一切优势,核心力量就是党支部。军事战能的一切亮剑,就是党支部的执行力。

上图图片主要由张雁之提供。

志愿军第12军后代成亚平,在参观现场解说主题展中,文工团员女兵照片的真实故事。


战地文工团“为兵服务”,“去基层”,当年响彻在抗美援朝前线的口号!

1950年12月,志愿军总部文工团入朝,第一场大型演出,就是在君子里为中朝联合司令部成立进行的演出。

每天都有敌机轰炸,文工团排练时就遇到过多次空袭,不少团员在空袭中受伤。
不顾敌机轰炸,加紧排练节目,几天后,团员们便与朝鲜人民军协奏团一起,为金日成、彭总等领导表演了许多新排练的节目。金日成看完演出,当场向彭总索要文工团表演的《哦妈尼》剧本,要让人民军也来演这台戏 ,教育朝鲜军民永远珍惜中朝友谊。朝鲜战争极为残酷,文工团面临着极端困难和挑战。团员们大多为 20 岁左右的青年,他们在团长与政委带领下,为战斗生活在坑道里的官兵演出。没有道具,没有布景,自己动手裱糊硬纸片,刻成镂空的人物 、布景,再涂上一层融化的蜡烛油,将小歌剧《哦妈尼》《抓舌头》,改制成纸皮影戏,让最前沿的坑道战士也能在战斗之余,享受到祖国的关心。

文工团分散活动,深入前沿阵地,与前线官兵一同住山洞,吃雪吃炒面,活跃在最前沿。激战的上甘岭,临津江、白云山、五圣山,只要有部队,就有文工团的身影。
歌曲、曲艺,各种形式,演英雄,唱英雄,边演出边创作,歌颂中朝友谊,歌颂我军官兵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他们无数次冲过敌军封锁线,无数次与敌机周旋;让每一个前沿战士,都能感受祖国的关怀,舍身冒死,冲上与敌人咫尺之隔的阵地,把歌声送到战士身边。战士们爱看,朝鲜人民也爱看。

任红举,小小年纪,上了战场的基层文工团员,国旗勋章和特等功获得者。他拖着刘文的烂腿,一步一步往前走。女文工团员,衣服全没了,血也快流没了,但是她没感觉。刘文唱起了《白毛女》,她唱的是“爹爹出门去还债”,而不是“北风那个吹”,在歌声中她是快乐的,任红举的眼泪却流了下来。他和战友们趴在地上,接力把刘文送到了山上。老照片中,文工团员的手被打断了。50年后老战友聚会时,任红举朗诵道:“我彷佛举起了一杆五星红旗的‘旗杆’,你看不见五星红旗,但是你能感受到祖国就在我们身边。”身边战友感染着任红举,他甘为战友舍生忘死。五次战役中,所在部队在追击时被美军反包围,接到撤退命令时,大家已经饿了几天几夜,之后还要行军许多天,怎么办?望着山顶上美军驻地,任红举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去敌军驻地里找吃的。这时候要就孤胆作战。太可怕了,尤其在路上,月亮越照越可怕。美军的钢盔就放在那,枪也在那,整整一个排的人,睡得很熟。任红举只摸了一口缸,里面都是年糕,他就把年糕带回来,18个女同志都抢着吃。这次孤胆行动,把几十个人从饿死的边缘拉了回来,为后续撤退积蓄了力量,任红举因此立了特等功。再次出征,上甘岭战役打响。17岁的任红举,一边英勇作战,一边战地创作,完成了一生最心爱的作品《金星英雄》。讲述了胡修道独自往来于两个阵地,歼敌280人的英雄事迹。七十多年过去,战友们还记得,他们给战士们唱过:“上甘岭上战火红,硝烟滚滚遮日空”。

志愿军十面埋伏,政治部编排瓦解敌军的歌曲,由文工团进行演唱,并通过广播向敌方播送。

这些歌曲包括《平安夜》、《圣诞之歌》、《晚安!亲 爱的》、《念故乡》等当时在美国特别流行的歌曲,敌人收听到这些广播后,思家厌战情绪不断蔓延,极大的瓦解了敌人的斗志。

一些朝鲜群众都记得在那艰苦的岁月里,文工团的同志把节省的粮食分发朝鲜的老人和孩子,自己饿着肚子为群众演出的情景。

总部文工团, 为中朝友谊做了大量工作,朝鲜政府为表彰文工团 ,授予了文工团和七名优秀团员二级国旗勋章。

1958年10月28日,志愿军凯旋归国。毛主席在中南海,专门接见了文工团部分演员。文工团为主席即兴表演了《英雄小嘎斯》、《杜勒斯吹牛皮》等节目,毛主席高兴地说:“杜勒斯就是会吹牛皮!”



志愿军誓词与立功受奖统计

上图:中国人民志愿军誓词

我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残暴侵略,援助朝鲜兄弟民族的解放战争,保卫中国人民、朝鲜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利益;我们志愿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为消灭共同的敌人,争取共同的胜利而奋斗!为了完成这一光荣伟大的历史任务,我们誓以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上级指到哪里,打到哪里。决不畏惧,决不动摇,发扬刻苦耐劳、坚忍精神,克服一切艰苦困难,发扬革命的英雄主义,在战斗中创建奇功。

附:立功受奖有关资料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的第一次至第三次战役时期在志愿军范围中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立功标准,各部队规定的记功的等级批准权限都不尽相同,有“小功”、“大功”、“特功”还有“双小功”和“双大功”等等。有些命名也和实际情况还不尽相同,如“保国英雄”、“远征英雄”等等。

为了更好地适应朝鲜的战争环境,和进一步推动广泛开展的“立功运动”,志愿军总部于第三次战役结束后,根据国内总政治部拟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立功与奖励工作条例(草案)》,迅速制订出《中国人民志愿军立功条例(草案)》并颁发执行。

该条例统一了志愿军的立功等级、批准权限,建立了英雄模范的档案制度,使广泛开展的“立运动”更加适应了朝鲜战争的复杂作战环境,有力地助推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事迹的涌现。

根据“立功条例草案”中规定,志愿军的军功分2种4等:2种即单位和个人,4等分别是“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特等功”。英雄模范亦分为2种3等:即单位和个人,3等分别为“二级”、“一级”、“特级”,其中“英雄”称号授予在战斗方面有突出功绩者;“模范”授予其它方面的,如工作、生产、遵守纪律等等方面的先进。

英雄称号和模范称号享有同等的功绩和荣誉。评选英雄模范的条件为二级英雄模范必须建立3次以上的二等功或建立一等功以上功绩者;一级英雄模范必须是建立2次以上一等功或建立特等功者,特级英雄模范须是建立特等功一次以上的,在全国、全军范围内有代表性的、堪为旗帜的立功人员。

志愿军战功的批准权限为:团评功委员会有权批准班以人员、班以下单位的三等功;师和相当于师的评功委员会有权批准排以上干部及排以上单位之三等功;军与相当于军的评功委员会有权批准个人与单位的二等功;兵团和和相当于兵团的评功委员会有权批准个人与单位的一等功与二级英雄模范,及以下各等功;志愿军评功委员会或委托的机关有权批准个人及单位的特等功、一级英雄模范,及以下各等功和各级英雄、模范。

从条例上看,特等功的批准权限要高于二级英雄模范一个等级,荣誉也要高于二级英雄模范。

由于朝鲜战争的特殊性,条例中详细规定了战时和平时的功与英雄模范称号的授予标准。如荣立三等功即是以反坦克武器击毁敌坦克1辆者、驱逐机驾驶员击毁或重伤敌驱逐机1架或轰炸机2架者;二等功即要求在一次战斗中以反坦克武器击毁敌坦克2辆者、驱逐机驾驶员击毁敌驱逐机2架或轰炸机3架者、在战斗中夺取敌人军旗或拯救自己部队军旗免遭敌人掠夺者、海军人员在战时能克服困难和排除故障,保证准确顺利航行,对作战胜利有显著贡献者,等等,这些都在立功标准、条例中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各参战部队又在“立功条例草案”的基础上,制订了符合本部队和作战环境的更加详细的立功标准。如:步炮兵的《狙击杀敌立功标准》、《小分队活动立功标准》,铁路运输部队开展的“百日千列无事故”立功运动,汽车运输部队开展的“万里安全行车”立功运动,空军部队开展了“互助立功运动”,并制定了统一的《飞行员战时立功标准》等等一些立功标准。有力地促进和保障了战斗、战役的进行,极大地提高了志愿军指战员的杀敌立功的决心和士气。

功和英雄,模范称号的授予,奖励,均是以政治荣誉为主,物质奖励为缚,其规格为:

个人立功者

三等功:为会议嘉奖,并登报表扬,颁发奖证,给军属寄发喜报;

二等功与一等功:为会议嘉奖,在军旗下照相,并登报表扬; 特等功为通令嘉奖,在军旗前照相,寄发喜报并编撰传记,广播全国。

凡容立个人特等,一等,二等功者,另按奖励条例的规定分别授予各级奖章。

凡当选各级英雄,模范的个人,除按功给奖外,另按”授予荣誉称号及颁发英雄,模范纪念章的规定”,“赠与光荣称号”并分别授予英雄,模范纪念章。

单位功奖励和个人的相仿。

至于“授予志愿军各级功,各级英雄模范奖章,纪念章的规定”,由于种种原因,奖章和纪念章并未下发,而只是停留在条例中,在实际中只是在立功证中记载各级功和英雄模范的等级,次数。在抗美援朝的三年中,志愿军全军共有302724名功臣,集体立功的单位有14个团,51个营,648连,849个排,4391个班,还有494人获得英雄或模范的光荣称号(立功事迹发生时间基本在三年以前。)

但功勋,称号等的授予时间很多都超过了三年战争时期。

其中以英雄模范为例,就有1950年志愿军某部三连卫生员“二级救护英雄”张万荣等英雄;1951年的志愿军某部重炮连长“一级模范”张益仁等;1952年的某部三连连长“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某部四连战士“二级穿山英雄”肖贵强,某部九连付排长“炮兵勇士”李云汉等人;1953年的某部七连战士“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某部二营通信员“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等人;1954年的某部五连战“三级筑城模范”陈汉文等人。空军部队容立“一级战斗英雄”的有;王海,刘玉堤等五人,二级战斗英雄和二级模范有空军韩德彩,高月明,邹炎等16人。

在英模中,其中志愿军某部副连长杨连弟一级战斗英雄{1952年追认}在当时就是全国闻名的铁道兵部队的“登高英雄”。曾与1950年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1952年在朝鲜光荣牺牲后,又被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的光荣称号。追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其所在的连被志愿军总部授予“杨连弟连”。还有志愿军某部三连连长杨根思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就屡立战功。荣获“战斗英雄”等光荣称号。在1950年11月29日围歼美陆占一师的长津湖的战役中光荣牺牲。1952年被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杨根思“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的光荣称号,追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于朝鲜卫国战争二,三周年和抗美援朝一,二,三周年纪念日,分五次在志愿军总部授予志愿军干部,战士勋章,奖章。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国家领导人数次亲自为志愿军首长和部队干部,英雄,模范代表授勋。并派政府代表到志愿军各部队举行授勋典礼。三年期间共授予志愿军各种勋章,奖章526354枚。其中:彭德怀司令员,杨根思,黄继光,孙占元,杨连弟,邱少云,伍先华,胡修道,杨育才,杨春增,李家发,许家朋,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的光荣称号,并被授与“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授予志愿军的勋章,奖章,主要授予2种人员。一是:英雄,模范和功臣。二是:干部。对英雄,模范与功臣的授勋主要根据其功的等级及规定的勋章范围授予。自由勋章授予营以上干部,战士荣誉勋章授予连以下有功人员,功越高勋章等级越高。

对干部的奖励:凡打好仗,做好工作的,在朝鲜战斗,工作满一年,未受严重处分的,无恶劣影响的均授予(1951年给军以上干部,1952年给团以上干部,1953年给正排以上干部的授予均依此条件)

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颁发的勋章品种共计有:金星奖章,一级 二级 三级国旗勋章,一级 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一级 二级战士荣誉勋章。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政府颁发的计有,军功奖章,功劳奖章和58年志愿军归国时授予全体志愿军指战员的伟大的朝鲜祖国解放纪念章等几种。

另外,195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7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有功人员勋章奖章的决议》。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施和授予,实为广大参加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干部和战士的一大憾事!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艰苦卓绝的战争中所创建的功勋与日月同辉!



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罗盛教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罗盛教为救不慎落水的朝鲜儿童崔莹,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那一年,罗盛教刚满21岁。那个在数九寒天里向着冰河义无反顾纵身跃下的年轻身影从未走远,直到今天依然震撼我们的心灵。

罗盛教牺牲后,朝鲜石田里人民异常悲痛。他们按照朝鲜当地最隆重的葬礼,将他安葬在苍翠秀丽的佛体洞山上。石田里人民委员会在罗盛教牺牲的地方竖起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生长在朝鲜土地上的人民,都应该永远记着我们的友人罗盛教同志,学习他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军中女战士

1952年1月24日,在志愿军归国代表团的代表里,有29位女战士。

她们的英勇事迹,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敬佩。

在医务战线上的女战士们,一天跑几十公里以至百多公里的路,从一个山沟到另一个山沟去护理伤员。在严寒的大风雪里,在山洪暴发的雨季里,她们有时忘我地工作几天几夜不休息。在“联合国军”炮火和飞机轰炸、扫射之下,她们奋不顾身地救出伤员的生命。

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功章的女代表于宪桂在第二次战役时,为了护理伤员,曾连续五昼夜未合眼,过度地疲劳使她的疟疾复发并昏倒在地。

当她在床上醒过来,身上高热刚一退,她又跑到病室去工作。同志们劝她休息,她说:“我一想到负了伤的同志,再也躺不下了。”

第三次战役时正是冰天雪地的严寒时节,归国代表之一的刘剑辉因为昼夜护理伤员太疲劳,她值夜班时怕自己打瞌睡,就站在病室门口用冷风来吹醒自己。

某部王子厚看到一个重伤员的手背上打了个很大的洞,伤口一时很难愈合,她就要求割自己的皮去给他补伤口。可是伤员和她争执起来了:“不,我流了血,不能让你再为我流血。”

她坚决地回答说:同志,我是个共产党员,我们是阶级兄弟,我的肉就是你的肉!我割肉给你补伤口,不光是为了你个人,你快点好起来,可以更多地为人民立功!这个伤员被她说服时,眼睛里噙满了晶莹的热泪。



志愿军优待战俘战俘管理工作是一场特殊的战斗

——抗美援朝战争亲历者

周柏生口述 黄柽整理

“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是我军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

1952年5月我被调到碧潼的志愿军战俘营工作。这里就像一个静谧的休养所,没有钢筋混凝土的堡垒和铁丝网,也没有警犬和皮鞭。难怪所谓“联合国军”战俘初来营时都奇怪地问:“难道这就是志愿军的战俘营?”

6月,志愿军第二次敌军工作会议就在碧潼召开。会议认真总结战俘营工作经验;重申了毛主席“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是我军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的指示;传达了周恩来总理的重要指示:“对外俘的政治工作应确立以反对战争、争取和平为主题,不要上大课,着重办好图书馆、俱乐部,管好生活。”

我方以往在教育俘虏的内容上强调“阶级性”,方式上采取“填鸭式”。如要求战俘从本质上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性、工人和资本家的阶级矛盾等。战俘认为这是在谩骂其国家,侮辱其政治,诋毁其制度,因此感到厌倦、恐惧,甚至抵触学习。

第二次敌军工作会议后,我们及时改变了管教内容和方法,将原来的审处科(股)改为登记科(股),将教育科(股)改为文娱科(股),将阶级教育主题改为争取和平主题,设立俱乐部、图书阅览室等。让战俘收听北京、莫斯科及布拉格等地的英语广播,放映苏联和中国的影片,使他们了解中苏两国革命历史和人民生活状况,逐步消除他们“反苏反共”思想。

我们和战俘漫谈重要的国际大事,引导他们了解战争真相。我们还采用“以俘教俘”的方法,多次组织黑人战俘积极分子宣讲黑人民族解放的历史,并邀请一些外国进步人士如费尔顿夫人、贝切迪和阿兰·魏宁顿等来战俘营访问和座谈。

“中国奖品在美国花多少钱也买不到”

宽待战俘还体现在尊重战俘的人格和适当满足他们的基本要求。美国纠集的“联合国军”有16个国家的部队,被我们抓到的战俘来自13个国家。他们的国籍、人种、民族、阶级、宗教信仰、饮食习惯、文化程度、思维方式等不尽相同,因此矛盾尖锐,怪事迭出。

土耳其战俘信奉伊斯兰教,是不吃猪肉的。有一次,美国战俘将猪肉偷偷放进土耳其战俘饭碗里,结果被痛打一顿。我们严肃处理了此事。后来,我方把土耳其战俘与其他战俘分开管理,又设法满足各自的饮食习惯,让战俘自己管理伙食,吃什么,怎么吃,由他们自己决定,我们只控制伙食标准,战俘们非常满意。

1952年11月,战俘营隆重举行历时12天的秋季运动会。会场布置和仪式基本上参照奥林匹克运动会。全体战俘运动员身着运动服入场,面向主席台排成纵队,接着升旗、点火炬。运动员用中、朝、英三种语言宣誓:“我们誓以踏实之竞赛精神参加俘管处1952年秋季运动大会,愿遵守运动大会的纪律及各项规则,以真正和平友谊的精神参加竞赛。”比赛结束后举行了颁奖仪式,奖品是精致的北京景泰蓝、琉璃制品和檀香扇。有的战俘运动员把获奖的锦旗、奖品挂在胸前,他们高兴地说:“中国奖品在美国花多少钱也买不到。”

会后,战俘们给家人写信,讲述大会盛况。5团的814名俘虏还联名向美、英各报社、团体发出呼吁和平的信件6封。1团的俘虏为前线广播录制了36篇广播稿,并提供了家信79封。1953年我方出版了《俘虏营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册》、《在朝鲜的联合国军战俘》(共有226张照片),宣传我军宽待俘虏的政策。在停战谈判时,这些材料被散发到会场内外,使我们的谈判代表处于主动、有利的地位。英国的《世界新闻观察报》说:“纪念册等把真理带给了今日可能仍为美国所迷惑的成千人民,在任何谈论朝鲜问题的会议上,都应把它拿出来。” 

在朝鲜停战谈判中,美李军妄图用战俘问题大做文章。为揭露谎言,我们说服战俘中的原美联社随军记者诺尔背起了照相机,拍摄战俘生活照片,在美、英的报纸杂志上刊登,让谎言不攻自破,也驳得谈判桌上的美方代表哑口无言。这从另一方面说明战俘工作不但是瓦解敌军、削弱敌军战斗意志的有力武器,也是国际斗争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它是特殊的战斗。

“在美国从来没有人像志愿军这样平等友爱地对待我们!”

遣返战俘前,战俘换了新装,失物得到了补偿。我们还举行座谈会、欢送会,演出文艺节目。会上,战俘们普遍感谢我们的宽待政策,表示回去后讲实话,揭露美国政府对我战俘政策的欺骗宣传。有的黑人战俘激动地说:“志愿军从不歧视我们,在美国从来没有人像志愿军这样平等友爱地对待我们!”有的战俘对补偿失物喜出望外,美军战俘杰克逊说:“我原丢失的是块破表,赔偿给我的却是新表,真是想不到。如果美国人不相信,我就把实物拿给他们看。” 

在遣返前的晚会上,许多战俘踊跃跑上台用中文唱《国际歌》。

一个英军战俘说:“中朝人民军队对我们的友谊就像横跨在一条鸿沟上的桥梁,现在我已走过了这座桥,我认识了中国人、朝鲜人的真诚和友好,回国后我要领别人继续走这座桥。”许多战俘称我们的外语教员是他们的再生父母,写了上千封感谢信。还有20名美俘、1名英俘拒绝遣返。美国记者惊叹:这是对“自由世界”与美国生活方式的谴责。

到了板门店双方交换战俘的日子,世界各地记者云集。美国记者、摄影师也赶来拍照和拍摄影片。被志愿军释放的战俘依依不舍地离开我们,同我方工作人员握手表示感谢。

而我方被俘人员被遣返时情况则截然相反:战俘们还没有下车就将美方发给他们的衣服撕破脱下来扔回去,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中朝国旗高举起来。跨过边界后,大部分战俘痛哭流涕、咬牙切齿地控诉美方如何虐待他们:吃的是整粒包米、麦子,后来捣碎一下,算是“优待”;美方还将我被俘人员当作研制药品的试验品…… 

战俘遣返时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景,鲜明地反映出双方对待战俘的不同政策。

此情此景,令一向标榜新闻自由的美国记者愣住了,他们不想拍了,也不敢拍了;而其他国家的记者则如实地拍照摄影,他们向全世界展示了中朝军队宽待俘虏的人道主义精神。

上图中有战俘做礼拜的历史性照片。



做好停战至撤军思想政治工作

1958年2月19日,中朝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中国人民志愿军决定:1958年底以前,分批全部撤出朝鲜。

为圆满完成撤军任务,志愿军党委向全军发出:“不骄不懈,善始善终,军队撤出,友谊长存”的号召,提出“交好、走好、到好”的要求。

交好,就是除了武器装备和个人随身携带的物品以外,其余东西一律移交给朝鲜人民军;

走好,就是要圆满安全的撤出;

到好,就是回国受到人民群众欢迎,不居功,防止骄傲,服从祖国需要。

3月4日,志愿军政治部制定《撤军政治工作三十条》(草案),对撤军政治工作作了一系列具体部署,特别强调首先要在全军普遍深入地进行撤军政治教育,做好充分的思想工作。

根据志愿军党委和志愿军政治部的指示、各部队都集中一定的时间,围绕撤军问题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形势和任务的教育,保证了撤军任务的圆满完成。

抗美援朝战争持续近3年时间,1953年签订停战协定,为什么战争结束5年时间后,志愿军才从朝鲜撤完呢?有的学者研究认为,主要有3点原因:

首先,是从历史角度看。

停战协定后的局势,谁也不敢保证,强势的美军会不会卷土重来,尤其是在其战略目标没有达成的情况下。

战后美国在韩国留有驻军(至今仍有数万人),究竟半岛是暂时的休战还是长期和平,没有任何一方能够给出定论。

1953年—1958年,从中朝双方安全考虑,直到战争威胁基本消除,志愿军才能撤回国内。

其次,出于友谊和双方共同利益,志愿军支援朝鲜战后复建工作。

朝鲜不比韩国,如果没有中国的帮助,朝鲜很难快速从战争的消耗和破坏中恢复元气。

志愿军工兵帮助朝鲜修建学校、医院,修筑抵御南方侵略用的战壕和防御工事,地堡就超过10万个,桥梁1300座以上。志愿军广泛帮助朝鲜百姓从事农业生产,中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还提供给朝鲜相当的经济援助。

最后,5年是一个相对合理的周期,撤军是中国方面先提出来的。

抗美援朝战争在1953年结束,但广义的抗美援朝行动可以算到1958年底。



志愿军后勤保障工作

有一段历史,人民军队,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完成了骡马化后勤向机械化后勤的转变,这就是抗美援朝战争后勤保障奇迹。

首次出境作战,对手陌生、战场生疏,后勤方面呈现了许多新特点新需求。

战场物资需求迅速增长,保障任务越来越繁重,敌人的疯狂“绞杀”,后勤指挥工作面临日益严峻的形势。

第一、二次战役时,前方参战兵力和后方人员,比例为15.4∶1,第三次战役缩小为4.6∶1,第五次战役后勤人员已超过16万。

早期东北军区后勤,及其派出的前方指挥所,已经不适应需要。

1951年5月19日,中央军委作出《关于加强志愿军后方勤务工作的决定》,批准在志愿军司令部下设后方勤务司令部,由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同志兼任司令员,“负责管理在朝鲜境内之一切后勤组织与设施”。

同时,对军以下部队建制后勤指挥力量进行调整充实,从而建立了与作战指挥相统一的后勤指挥机构,形成了上下贯通的后勤指挥体系。强有力的集中指挥使后勤各专业力量以及铁道、工程、高炮、步兵等多兵种各领域力量形成有机整体,“在保障中战斗、在战斗中保障”,志愿军后勤保障持续改善,一线部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奠定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坚实基础。抗美援朝战争中创立的后方勤务司令部,是作战指挥体系的重大创新。

未来作战,在联合作战指挥构架下,后勤指挥必须深度融入联合作战指挥体系,突出强调战保一体筹划与指挥控制,切实使联合勤务保障成为联合作战的有力支撑。
抗美援朝战争,战场在境外,没有根据地,无法得到人民群众的就地支援,当地朝鲜人民甚至需要志愿军救助;志愿军虽能缴获敌物资装备,但是经常被敌机炸毁。这就急需建立稳定可靠的后勤保障体系。

为此,志愿军利用第三次战役后的间隙,于1951年1月22日召开了第一届后勤会议,会议认为“战争的现代化,促使后勤工作从落后的阶段向现代化、正规化的阶段转变……后勤要以新的指导思想、新的保障方法、新的工作制度,不断适应这一历史性的重大转变”。

此后,建立了3条固定兵站线支援部队作战。阵地战时,志愿军构建了战略战役战术相衔接的保障体系,在战役战术层面,以后勤分部为支撑、以军后勤建制保障为主体,形成了既分工明确又密切配合,分区供应与建制供应相结合,适应志愿军东西南三面作战的后勤网状保障体系。

稳定可靠的后勤保障体系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打胜仗的战略支撑。现代战争具有鲜明的体系对抗性,后勤作为联合作战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更加强调体系建设、体系保障,必须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将联勤保障力量、各军种后勤保障力量和地方支前力量融合为一个整体,为联合作战提供精确高效的物质和技术支撑。

物质的力量需要物质去摧毁。抗美援朝战争既是“气”和“钢”的较量,也是技术水平的较量。志愿军入朝初期,装备落后。为改善志愿军装备技术水平,我国从苏联购买了许多装备,喷气式战机、坦克、火炮等新型装备陆续入朝。逐步换装的志愿军战斗力快速增长,同时技术保障问题也迅速显现。

志愿军团以上各级建立了军械保障机构,组织应急培训提高后勤人员技术水平,逐步形成了装备技术保障体系。

志愿军某坦克师在朝作战16个月,共修复坦克、汽车1015辆次,火炮57门,高射机枪38挺,机械化装备保障能力快速提升。1952年初细菌战,全国医务工作者争先恐后地奔赴朝鲜战场,大量专家亲临一线。2月20日,第一批340万份疫苗和相关用品开始向前线转运,志愿军部队的预防接种率达到93%以上,同时还给朝鲜群众注射疫苗132万人次。在组织严密的群众性科技防疫面前,敌人的阴谋再次破产。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研究战争,吸收新科技,快速完成作战转型、后勤转型。
1951年8月,美军乘朝鲜北方发生特大洪水之机发动空中“绞杀战”,叫嚣要阻断“所有的公路交通、铁路交通”,摧毁“各条路线上的每一辆车、每一座桥梁”。

志愿军则以大无畏革命精神、人民支援必达前线的坚定意志和军事民主创新,彻底粉碎了敌人的“绞杀战”,建立起“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汽车兵“找规律、错时间、钻空子”,创造了许多对付敌机轰炸扫射的行车办法,使汽车的损失率从40%降低到百分之零点几。铁道兵创造了“集体直达”“分段倒运”“片面运输”“合并运转”“顶牛过江”“当当队”“水下桥”等一系列有效做法,凭借勇敢和技术,创造了“敌随炸,我随修,路随通”的奇迹。

志愿军后勤防卫先后共击落敌机109架、击伤698架,捕获及歼灭敌特和空降兵近1300名。1952年5月31日,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在记者招待会上不得不承认:“虽然联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力量,企图阻断共产党的供应,然而共产党仍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到前线,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创造新的保障奇迹。

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能否支撑起这样一场现代战争?事实雄辩证明,只要人民群众支持就一定能打胜仗,因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一把炒面、一把雪”曾是志愿军入朝初期的真实写照。

为了保证前线的最低供给,全国上下曾出现“男女老幼齐动员,家家户户炒炒面”的动人景象。

周恩来总理还抽出时间和机关干部一起炒炒面。


后勤保障的迅速增长

“千条万条,运输第一条”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前、后方后勤部门奋力拼搏,冲破敌人的层层封锁,战胜了志愿军后勤运输战线上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向前线运送了大量的军需物资,始终维系着战争的物资保障,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彭德怀说:“如果这次打胜了,全体指战员的功劳算一半,后勤算一半。”
1951年1月下旬,志愿军第一届后勤会议在沈阳召开。会议由东北军区副政委李富春主持,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代总参谋长聂荣臻、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等出席了会议。

会议总结了经验,统一了思想,分析了后勤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从抗美援朝战争特点入手,特别强调了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提出了“千条万条,运输第一条”的口号。之后,即提出了建设“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的任务。“千条万条,运输第一条”即是志愿军后勤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当年很响亮的一个口号。

第一次战役结束后仅20多天的时间,第一批400万斤炒面就送到前线。全国人民掀起了踊跃支前的热潮,各地的饼干及肉、蛋、蔬菜等制成品不断送往前方。截至1951年10月,全国铁路系统志愿赴朝的员工达6100余人。志愿赴朝服务的汽车司机,仅据东北地区的1951年6月统计就有5571人,占当时东北地区司机总数51.6%。3年中,从国内前运的后勤物资达9600余种、260多万吨,人民群众的捐款能够购买几千架飞机。

同时,后勤装备也向机械化迈进了一大步,火车、汽车成为主要运输工具,铁路运输达68万多车皮,各汽车团运输达150万多台次,抢修运输、防卫等设施不计其数。



杨连第

杨连第连,铁道兵一师一团一营一连。组建于1948年,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铁路抢修,和平建设时期,参加黎湛、鹰厦、成昆、襄渝、充石等铁道兵所担负的重要铁路干线的抢建和施工。从诞生的时候起,一直是铁道兵部队的标兵连队,曾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三等功2次。多次被铁道兵及师团评为先进连队。

1948年,一连在环境险恶、紧材料缺的情况下,提前20天修复了陇海天险——45米高的8号桥。在抢修中,杨连第带领18名勇士,搭单面云梯登上8号桥2号墩,冒着生命危险,在墩顶爆破100余次,铲平墩顶26立方来的突出部分,胜利完成桥梁架设任务。杨连第被誉为“登高英雄”。

在抗美援朝战场,一连在大同江、清川江、百岭川等重要大桥的保障、抢修中,冒着敌机频繁轰炸,出色完成任务。

1951年8月,杨连第出席了志愿军铁道兵首届庆功大会;9月,杨连第当选为志愿军战斗英雄国庆观礼团代表归国观礼,并应邀列席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1952年5月15日,副连长杨连第带领战士守护清川江大桥,发现第三孔桥移位。

连第指挥战士移正桥梁,被定时炸弹弹片击中牺牲。

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他“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的光荣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各1枚。

为纪念杨连第,铁道部命名陇海铁路八号桥为”杨连第桥”,并建立纪念碑。天津市北辰区建有杨连第纪念馆。

1952年6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一连“杨连第连”称号。



后勤与朝鲜人民的支援

保障后勤,其中有一条,就是做好保密隐蔽工作。朝鲜人民的支援,其中有一条,就是防间防特防渗透。

李克农特别强调保密:“一密之失,误我资敌;一分之误,战机即失;一字之差,人头滚滚。”

朝鲜北部地区山高林密,有利于我军隐蔽行动,再加上部队采取夜行昼宿、避开主要道路的行军方式,志愿军入朝后行军一周,美军虽然运用了空中和地面多种现代化侦察手段,却没有发现我军十几万大军的踪迹。正是由于志愿军出色的隐蔽伪装,才能在第一次战役中,给敌军以突然性的猛烈打击,击败敌先头部队,初战即胜。

随着后期运输量增大,敌方绞杀战的严酷,保密和防间防特工作量倍增。无论是战役前后方,这些工作都成了重中之重。该帽子知道的,头发也不能知道。

抗美援朝战争中,敌军不但对我进行窃听,还向我后方地区派遣特务,伪装成朝鲜人民军、志愿军或老百姓、政府官员,意图窃取我军情报。

志愿军各级党委高度重视防奸肃特工作,本着“密切配合朝鲜政府,发动组织群众力量,严密防范,积极搜捕,军事清剿与政治瓦解相结合”的原则,严密防范敌特渗透,有力打击其破坏活动。

每次战役发起之前,各项准备工作繁杂众多。如看地形、修路、大批囤积物资、挖屯兵洞等,敌方特务和间谍往往借机渗透潜入,企图获取我兵力部署、作战计划、后勤准备等情报。

为防止敌特渗透,志愿军各部队积极组织警戒工作。在人员管理上,对侦察地形的人员进行严格审查,同时注意确保不丢失伤员,并对嫌疑分子及可能发生问题的分子严加控制,个别不托底的人员坚决调离,不给敌特策反之机。

在阵地警戒方面,保持一定地段的戒严区,禁止老百姓接近阵地,发现可疑分子立即扣留,发现反动标语或传单及时处理,同时加强对空警戒,防止敌机对我轰炸破坏,特别是注意监视敌方夜间打信号。

在阵地防御作战时,建立严格的进出阵地手续,友军及上级参观勘察地形人员必须持有证件,并以电话逐级通报,必要时由司令部机关工作人员带领,防止敌特冒充。

朝鲜战场开展防奸肃特斗争,离不开朝鲜当地政府和公安机关的配合。

1952年9月17日,志愿军协同朝鲜当地政府开展大规模清剿活动,除担负作战任务的部队外,由各兵团、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组织防区内部队肃清“联合国军”武装匪特,共清剿匪特272人。在开展防奸肃特斗争时,志愿军注重发动朝鲜当地群众,共同打击间谍和特务。例如,在占领汉城前,志愿军政治部颁布的政策纪律守则明确要求,向市民宣传胜利,宣传防空、防特、防火。志愿军进入汉城后,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拥护,为防奸肃特斗争营造了良好的群众氛围。



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

经毛泽东批准,中共中央依托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开展了广泛深入、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包括针对部分中国人存在的亲美、恐美、崇美情绪,开展的仇视、鄙视、蔑视(“三视”)美帝国主义为中心内容的抗美援朝爱国宣传教育活动,动员青壮年参军参战,动员全国人民支援前方,组织慰问团慰问志愿军和朝鲜军民,开展订立爱国公约和增产节约运动,等等,特别是组织开展捐献飞机大炮运动,极大地改善了志愿军的武器装备。

抗美援朝运动是毛泽东人民战争理论在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创造的人民战争新形式,充分调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工作生产积极性。

周恩来曾经指出:抗美援朝运动“动员的深入、爱国主义的发扬,超过了过去任何反帝国主义运动,这是一个空前的、大规模的、全国性的、领导与群众结合的运动,它的力量将是不可击破的,中华民族的觉醒,这一次更加高扬起来了,更加深入化了”。



毛泽东主席说: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1952年6月24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宣告捐献武器运动胜利结束。

截至于1952年5月底,
东北地区捐款6525.08万元,可购战斗机435架;

华北地区捐款6795.06万元,可购战斗机453架;

华东地区捐款21540.67万元,可购战斗机1436架;

中南地区捐款13357.84万元,可购战斗890.5架;

西南地区捐款4471.22万元,可购战斗机298架;

西北地区捐款1365.41万元,可购战斗机91架;

内蒙古捐款465万元,可购战斗机31架;

其它地区和个人捐款1132.5万元,可购战斗机75.5架。

总计全国各界人民共捐款55650.37万元,可购战斗机3710架。



西北各族人民在抗美援朝运动中上图为时任西北局书记习仲勋同志与赴朝鲜慰问团西北分团的同志在一起。当时,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号召,踊跃投身于捐献武器运动,涌现出大批成绩显着的单位和个人,出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事迹。

北京市石景山钢铁厂的职工,通过增加产量、拣废铁、捐奖金等办法,捐献了“石景山钢铁厂号”战斗机1架。

甘肃玉门油矿的职工,在8天内用增产所得捐献“石油工人号”战斗机1架。

湖南省湘潭县76岁的勤杂工谭楚云,每月只有8元的收入,从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捐献武器号召之日起,就做一个竹筒,上面钻一个小孔,每天工余挑叁、五担水,把卖水的钱装进去,竹筒上写着“抗美援朝生产捐献 谭楚云记”字样。

辽宁省彰武县一个小学的1200名小学生,利用放学后和假期内的闲暇时间,拣粮食、打柴禾、打柳条子积累了1200元钱全部捐献出来。

四川省简阳县农民精心种植棉花,棉农们发起1斤棉捐献运动,在两个月内就完成了捐献两架“棉农号”战斗机的捐款。



参军、参战、支前热潮

1950年1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政务院发出关于招收青年学生、青年工人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的决定。

以甘肃省为例: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甘肃省省、市各分区、县都成立了军事干部学校招生委员会。
3年多时间,全省有6049名青年、学生与工人先后报名参加军干校,其中有1556人获得批准。截至1951年6月,全省报名参军青年有9.7万人,入伍新兵45459人,入朝参战1792人。

甘肃也掀起了踊跃支前的热潮。

兰州市120名修械、修车工人和西北汽车修理厂汽车运输队42名工人先后赴朝工作;

兰州市组织了两批赴朝医疗队,共46人;

“抗美援朝志愿兽医队”第二队队长杨诗兴两次赴朝,所著《朝鲜战地割贮马草问题的研究报告》得到了抗美援朝总会、中央军委兽医局和志愿军后勤卫生处等单位的表扬。

订立爱国公约

为了把爱国热情和实际工作相结合,从1951年3月起,全省各行业、各阶层群众纷纷开始订立爱国公约。

1951年6月1日,全国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关于推行爱国公约的号召后,省委发出指示,要求各级党委正确领导人民订立和执行爱国公约,并明确了订立爱国公约必须依照的原则。

此后,订立爱国公约由群众自发性的运动走向有计划有领导的运动。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中旬,全省公、私企业中已有109个单位订立了爱国公约。其中全厂性的公约73个,车间、小组的256个,个人的5887个,家属的24个。

爱国公约的推行,使全省90%以上的职工都订立了爱国公约,各机关、团体、学校、居民订立爱国公约的人数约占全省总人数的80%以上。

兰州市甘宁青邮政管理局业务股职工订立爱国公约后,业务上的差错逐渐由2‰降到0.2‰;

西北石油运输公司兰州总站四次修订爱国公约,节约和增产的价值达到100多亿元(以下统计数据均为旧币);

兰州市公私企业自订立了爱国公约后,仅1951年就有5个工厂的工人在9个月内提出并实现合理化建议84项。



最可爱的人

上图为全国各地民众,通过祖国亲人慰问团,踊跃捐赠志愿军战士的各种物品。
甘肃省认真做好拥军优属工作

根据中央发布的《关于开展拥政爱民拥军优属运动的指示》和抗美援朝总会发出的优待烈军属的号召,省委、省政府发出指示,对进一步做好拥军优属工作作出具体安排部署,全省各地相继成立了拥军优属委员会,领导开展优抚工作。

在农村普遍开展了以捐物救济、代耕代收、帮工、发放优抚款优抚粮等工作。
据统计,土地改革中有62万多亩的土地、48000多间房子、19000多头牲口和60000多件农具分给了烈、军属。

1952年,据43个县市不完全统计,群众为烈、军属及荣誉军人共代耕土地93430亩;

据35个县统计,群众给烈、军属捐送慰问金4亿多元,麦子3500多斤,还有杂粮、肉等。

在城市主要通过介绍工作、搞家庭副业、子女免费入学、享受免费治病等办法开展优抚工作。

几年间,人民政府共支付了各种优抚事业费526亿多元,重点解决了烈、军属在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

烈、军属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拥军优属成为遍行各地的良好社会风气。



胜利了 中朝人民胜利了

美国西点军校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评论:

中美两军的战斗接触是在中朝边境地区展开的,单从地理上讲,始于鸭绿江而终于“三八线”,胜负之势是不言自明的,没有必要歪曲和掩盖。

中国军队在毛泽东的统率之下竟成了一群狮子。

中国军队在韩战中表现出来的战胜困难的勇气、视死如归的气概和精明有效的战术,是非常令人钦佩的。

作为军人,我们自然是希望己方能获得胜利。但是作为一个客观论证的学者,我们以为无论从战役指挥和战场表现来评判,中国军队获胜都是合理的。

不堪设想,假如有一天不得不打的话,我只能祈望那时的中国军队不再有太多的毛泽东色彩。



彭德怀元帅的勋章抗美援朝中,高岗挑起领导支前工作重担,完成了为志愿军提供后勤保障的艰巨任务。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说:“如果真要论功行赏的话,得勋章的,前面应该是洪学智同志,后方应该是高岗同志,没有他们,我们就不可能取得这样大的胜利”。

正是抗美援朝令中国立于世界之林,抗美援朝是党中央毛主席高瞻远瞩的重要国策,奠定了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国策。



一级国旗勋章名册1953年8月29日,志愿军政治部,呈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国旗一级勋章的名册。(1952年10月以后之英模)。共52名。其中:

1. 特等功、二级英雄32名;

2. 一等功、二级英雄14名;共46名。

3.特等功、二级模范3名;

4.一等功、二级模范3名;共6名。



祖国人民慰问你们

1951年1月14日,全国抗美援朝总会发出通知,决定在全国发起大规模的募集慰劳品和救济品活动。3年多来,仅经过甘肃省、市抗美援朝分会转寄到朝鲜的慰问信就有8万多封,还有锦旗400多面和大批书刊。各族妇女制作慰问袋、针线包87000多个,各族各界捐送的慰问品100多种、10多万件。截至1954年3月22日,全省人民捐献慰问金5.995亿元,这些慰问品极大地鼓舞着志愿军将士,增强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志愿军战士黄家富接到岷县西川区三十里铺乡庙沟村姑娘杨世英的绣花荷包后备受鼓舞,为了开辟通道,他连续实施15次对敌爆破,创造了一人歼敌200余名的战绩,荣获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两人还建立了通讯联系,成为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



抗美援朝伟大意义和历史贡献

盖一座房子,首先要打好地基;搭一座桥梁,首先要建好桥基;修一条道路,缺少不了里程碑。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不仅有它的地基,不仅有它的桥基,不仅有它的里程碑,还有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还有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这就是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习近平主席与基辛格博士讨论抗美援朝战争时,基辛格表示“困惑”,说中国军队缺乏后勤保障、空中支援,装备如此之差,居然没有“打输”。习近平主席告诉他:“我们靠的是一种革命的战斗精神,我们的战士是不怕你们的,无论拿什么武器,都敢与你们较量。”

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

经此一战,中国人民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彻底扔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中国人民真正扬眉吐气了。这一战,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顽强品格!

经此一战,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震动了全世界,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这一战,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

经此一战,人民军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愈战愈勇,越打越强,取得了重要军事经验,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转变,极大促进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这一战,人民军队战斗力威震世界,充分展示了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

经此一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得到深刻塑造,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义事业受到极大鼓舞,有力推动了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它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世人,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支军队,不论多么强大,如果站在世界发展潮流的对立面,恃强凌弱、倒行逆施、侵略扩张,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这一战,再次证明正义必定战胜强权,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抗美援朝精神与两弹一星精神

抗美援朝告诉老一代,落后就要挨打,没有原子弹就会受到恐吓,没有导弹就会受到威胁,没有卫星就指挥不了现代化战争……

抗美援朝还没有结束,一大批抗美援朝战争的优秀指挥员,全国各地的军人们,全军各个部队的将士们,在党中央、毛主席、周恩来、聂荣臻,张爱萍等诸多将帅们,亲自指挥下,硝烟未尽,风尘仆仆,立马扬鞭;在抗美援朝精神鞭策下,参加了新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以军人们特有的能力结构实力,创立了两弹一星精神,为新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抗美援朝前线直接回国,从全国各个部队直接奉调:陈赓、孙继先、林爽、谷景生、刘有光、刘秉彦、张蕴钰、李福泽、栗在山、张震寰、李觉、周维、闫玉湖、周吉一、马云涛、刘川诗、张钧、刘亚楼、王秉璋、张怀忠、张镰斧、刘瑄、杨亚中、苗逢辰、黄毅、胡子邦、刘道生、杨国宇等众多位指挥员、思想政治和后勤保障工作带头人(按大致指挥和参加两弹一星事业的时间排序)。

1959年之前许多干部都是由周恩来、彭德怀双重任命的,率先分批来到两弹一星事业创业的各个不同岗位。

新中国一成立,抗美援朝打出第一个胜仗!许许多多身在国外的,身怀绝技的青年科学工作者,纷纷掀起返回祖国,报效祖国的浪潮,1999年,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的绝大部分科学家,都是在这一期间回国的。数十万以上的部队军人们,科技工作者们,工人师傅们,数千家全国各地的研究院所、工厂企业,隐名埋姓,都加入了新中国两弹一星伟大事业的行列,竭尽全力保证机密项目的顺利进行。红色的军旗飘呀飘,纯真的党心红又红。为了新中国的康庄大道,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向往,拼了!迎来东方红的乐曲响彻宇宙,迎来大国神剑飞向太平洋。胜利了,是军队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是新中国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的胜利!



抗美援朝70周年建设成就和留言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烈士遗物



抗美援朝70周年志愿军人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奖仪式,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奖章



领袖寄语英雄岁月、纪念章和书籍


隆重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永远奋斗



后记:

自11月10日参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走了15,000步左右,至今天12月7日,已将近一个月时间了。

在这近30天的时间里,依据参观时所能看到的内容和拍摄到的近360多幅照片及其顺序,通过每天一点一点的认真学习、理解主题展的相关内容,陆续写下了52,000多字的心得体会,也算是个人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脉络,对抗美援朝精神的基本内涵,有了初步的认识。

多谢各位读者的支持和朋友们的帮助!

谢谢了!

(浏览 1,777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