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21年到1949年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壮丽的篇章,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从留下《可爱的中国》动人篇章的方志敏到”壮志不渝励后人”的旷继勋,从”浩气长存”的狼牙山五壮士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从“发展苏区经济事业”的毛泽民到“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凝聚在他们身上的英雄主义精神和情怀,历久弥新,永不褪色。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021年,时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特推出《建党100年|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专栏,以他们的人物简介及部分事迹为主要内容,引导人们深刻理解英雄主义精神构建的民族精神内核,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引导人们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和信心,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振奋民族精神,不忘初心跟党走,把英雄模范的崇高精神转化为推动前行的强大动力,共同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
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
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
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
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
拚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
这首《带镣行》是著名革命烈士刘伯坚在英勇就义前写下的。
刘伯坚,汉族,四川省平昌县人。他早年曾就读于川东高等师范学校、成都高等师范学堂。1920年赴欧洲勤工俭学。1921年与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2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旅比(比利时)支部书记、中共旅欧总支部书记。1923年年底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任中共旅莫支部和旅莫共青团负责人。在国外期间,接触到马列主义理论,了解了世界各国民族解放斗争历史,增强了对党建发展的理论认识水平。
1925年秋末冬初,他接待冯玉祥派往苏联学习的鹿钟麟等国民军高级将领,向他们宣传革命理论。1926年春,冯玉祥赴俄考察,刘伯坚接待冯玉祥,向他宣传革命思想,介绍十月革命经验,冯玉祥很赏识刘伯坚,要求共产国际派刘伯坚跟他一起回国主持政治部工作,获得共产国际同意。
1926年8月回国后,按照中共中央指示,刘伯坚应邀在冯玉祥部任国民军第2集团军(原西北军)总政治部副部长。后历任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部长,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1928年,刘伯坚被党组织再次派往苏联学习军事,并出席了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30年回国后到达中央苏区,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并担任苏区工农红军学校政治部主任。
1931年年底,刘伯坚参与领导和指挥了国民党第26路军宁都起义,并担任由起义部队改编的第5军团政治部主任。按照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的要求,刘伯坚等在红五军团建立起党的组织,按照红军的建军原则,对部队实施革命的政治教育和多方面的政治工作,使这支起义部队很快成长为红军的一支劲旅。刘伯坚开展政治工作的特点是教育和团结人。黄镇回忆说:他“勤奋好学,诲人不倦。待人和蔼,平易近人,生活艰苦朴素。”宋任穷也回忆说:“刘伯坚为人正直,是非分明,平易近人。”
1932年5月至1934年1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并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中央红军长征北上后,按照党的安排部署,刘伯坚仍然留在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3月4日,他在率领部队突围时不幸负伤被捕。
3月21日,壮烈牺牲。时年40岁。
2009年9月,刘伯坚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让英雄精神融入民族血脉
我们就能不断激发前行力量!!!
来源: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警音):(第十二期||刘伯坚)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