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研究】不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哪里会有家乡观念?

【探寻研究】不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哪里会有家乡观念?
【探寻研究】不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哪里会有家乡观念?

回忆父亲对我影响最深的事情


1960年暑假,我由南昌八一小学考取南昌二中的初中部,秋天开学将读初中。父亲平日很少空闲,但是一有空,他总是喜欢给我讲一些关于家乡的古老传奇,以及与方志敏一起闹革命的有趣而惊险的故事,有时还会讲上一段自己小时候调皮捣蛋的故事。在他的影响下,我从小就对我的家乡充满了好奇,仿佛也充满了爱。虽然在我八九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回过家乡一次,但仅仅是路过没有在家乡湖塘村住下。加上当时年龄也小,印象不是很深。

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一个年已13岁的男孩子,不算大也算不小了。我主动向父亲提出暑假要到家乡去劳动锻炼。爸爸很支持,他高兴地说:“不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哪里会有家乡观念?”但是他还是不太放心,安排了两个在大学读书的侄儿方贤、方彪陪我同行。贤哥、彪哥是在家乡出生和长大的,烈士的后代,解放后才进烈士子弟学校,读工农速成中学、江西大学。

我和两个堂哥,从赣中平原的省城南昌,坐火车来到赣东北山区的弋阳县城住了一晚,然后坐汽车到了漆工公社(镇)。我们再步行,穿过一片大林子,那参天的大树,特别是林间跳跃着可爱的小松鼠,它们一下子把我心目中的家乡活化了。出了林子,就过古老的石拱桥,阳光下家乡小河的水那么晶莹欢畅、清澈婉转。走过两里路,我们经过一口比较大的池塘,我们进了村子。“湖塘村”因此水塘而得名。父亲交代我们不要打扰亲戚们,我们住进了当时的村委会的礼堂楼上。

【探寻研究】不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哪里会有家乡观念?

第二天,我们参加了的劳动,主要是同父老乡亲们一起去稻田耘苗除草。家乡是山区,大部分是冷水田,种单季稻。我在南昌的学校也到过附近的人民公社参加耘苗除草的集体劳动。但是,那是平原地区,要靠人爬在水田里前进,同时用手除去杂草。可是,在我们家乡,这种劳动,是每人拄着一根长棍子,边前进,边轮流用左右脚丫子把杂草踏进泥里,这就叫耘苗除草。开始看似有趣,但是,碰到烂泥深水田(那简直是沼泽,能把你陷下去大半个腿子,我就碰上了,还是钱仔叔、驼子叔 (方远钱、方远焕,他们都是我的堂叔) 把我给拉了起来。

【探寻研究】不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哪里会有家乡观念?

劳动之余,我成了“贵宾”。因为我们全村都是同宗同姓一个祖宗,都是亲戚。多年来又为革命前仆后继、同生共死,参加“弋横暴动”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我们村先后为共和国捐躯几十号人,村子先后十七次被烧杀抢掠,承受了巨大的牺牲。可是,能够在革命队伍中看到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且活着回到家乡看看的却仅仅只剩几个人了。我父亲就是幸存者,而且当了“大官”。

父亲解放以后很少回来,能够请来他的儿子到家里吃餐饭,叙谈亲情加同志情,也真是难得。因此,我和哥哥们的晚饭,都被乡亲们安排得满满的,而且由辈分大的优先安排请我们,不得插队。到了后来要离开村子了,排不过来。结果想出办法,在一家安排晚饭多家送菜来,硬是站在你的身边看你哪怕你尝上一口也好。

劳动之余,我和方贤、方彪哥哥到家乡的河里去游泳。那时候河里的水很清、很深,一般我们不到林子边上的拱桥下去游泳,因为那里的水深而且有旋涡容易出事。有一次,方贤在河里摸到一只不小的甲鱼,交给在岸上的我。这只甲鱼够狡猾的,一到岸上它就装死。我把它翻过来,观察了一会儿,它闭着眼睛一动不动。看着哥哥他们游泳,还有村里的孩子在玩水,我眼馋得很,以为这只甲鱼不行了,就在它的身上压了-块大卵石。那知我刚要下水,一转身的工夫,它马上顶开石头翻身逃窜到河里,待我扑过去想抓它也晚了。这件事当时就被当作城里人犯傻的笑话,在村里传开了。

【探寻研究】不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哪里会有家乡观念?

没想到几十年后,当年村子里光着屁股跟我们在河边玩水的小男孩方富春,成了弋阳县的局长,我们一起吃饭时他提到这个笑话。他是“富”字辈,而我是“荣”字辈,长他两辈。我们家族近代的辈份犹如诗句、对联,我想这条老的辈份联一定是在清朝,由祠堂请秀才甚至是举人编撰的。辈份联的每一辈用个字,从第一个字一直排下去,十个字供十辈人用。这条辈份联是:“世代名高远,荣华富贵长”。

我父亲是“远”字辈,他的原名为远钧,上学才取学名为志纯。待到上个世纪“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父亲作为“江西省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被打倒了八年“解放”了出来。村里派代表来南昌看望父亲,专门请他为村里续编新的“十字辈份联”(我在这里暂且这么叫)。因为在文革中“抓革命,促生产”搞得过头了,后代繁衍得过快,村里连老的十字辈份联里的最后一个“长”字辈,也给用完了。父老乡亲们让我父亲续编新的辈份联。依我看一则是“远”字辈确实已经是村里族内男性最高的辈份,他威望也最高;二则是家乡用农民的方式,为他们这位德高望重吃够苦头的长辈“平反”和“恢复名誉”,其次才是“人才辈出”的需求。父亲欣然接受,待他让身边的工作人员把代表们安排到民政厅招待所后,就把这道考题给了我。那时我正值“而立”之年,和着我少年时期建立起来的乡情,和着我们父子两代人对家乡人民的期望,和着我大学读完,还有那么一点文化知识,按照对联平仄的要求,同时按照起名字用字的一般要求,我拟出了新的十字辈份联:“治国安邦士,腾龙跃虎才”。

【探寻研究】不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哪里会有家乡观念?

父亲对我所拟的辈份联,满意并且认可。他废物利用旧挂历,用毛笔在旧挂历的背面,书写了两份,一份留存家中,一份交给了家乡的代表带了回去。也许家乡的这份原件保存在新修的村史(家谱) 中了。也不知道新的辈份联现在用到第几个字了。

还是回过头,把四十几年前的那段故事给讲完吧。

那年,大约劳动锻炼一周之后,我跟着方贤、方彪哥哥专门花了两天时间,沿着当年红军打仗走过的路,登上附近的磨盘山,我亲眼看到上山的小路旁的竹子上,刻有当年革命的标语。在山上磨盘山垦殖场的老房子的墙壁上,还保留着当年红军的宣传画和宣传口号。至今我还感到家乡磨盘山上竹林中的山风它吹在我身上那股特殊的凉意。它仿佛使少年的我一下子明白了许多。那年,回到家中,父亲问我,有什么感受?我回答说,磨盘山上的风真凉,村里从树上采集下来的籽做出凉粉,井水冰镇后,吃起来真爽!

在我的记忆中,那年的南昌酷暑难当,城里的一切似乎都很躁热。那一年暑期,以及往后的年代,我对家乡的感觉,为什么永远会是那么的清凉,那么的赏心悦目呢?

作者:方荣欣,方志纯之子。


【探寻研究】不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哪里会有家乡观念?

审核:周国弋

初审:陈丽华

编辑:罗叶琴

作者:方荣欣

【探寻研究】不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哪里会有家乡观念?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江西方志敏干部学院):【探寻研究】不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哪里会有家乡观念?

(浏览 39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