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顺文艺. 第153期】散文?汤汤河顺人 | 白青年

【河顺文艺. 第153期】散文?汤汤河顺人 | 白青年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汤汤河顺人

文|白青年

感恩相伴,感恩有你

【河顺文艺. 第153期】散文?汤汤河顺人 | 白青年
【河顺文艺. 第153期】散文?汤汤河顺人 | 白青年
【河顺文艺. 第153期】散文?汤汤河顺人 | 白青年
【河顺文艺. 第153期】散文?汤汤河顺人 | 白青年
【河顺文艺. 第153期】散文?汤汤河顺人 | 白青年

? ? ? ?汤汤河顺人,想了半天,想出了这个文稿的标题,这可能令你摸不着头脑,为何用汤汤来修饰这“河顺人”呢?这要从我的人生文学经历谈起。说汤汤?[ shāng shāng ],它的词义是“水势浩大、水流很急的意思”。而我用在这里,是指胸怀宽阔、浩大,急人所急的意思。如果说汤汤tàng,tāng,意思就是热心肠了。这就是我给我眼中河顺人的定义。

?

? ? 说起河顺,我的家乡林州市任村镇白家庄距河顺镇约有五、六十里,因没有亲戚,就了解不多,去的更不多。但与河顺镇的老师和朋友结缘却较早。可以这么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河顺乡就有了我崇拜的良师益友,多年来是他们一直在给予我力量,帮助、支持、鼓励,直到今天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和热心人总是在我脑海里出现,令我浮想联翩、感叹连连……

? ? 最先接触的是使我终身难忘的,曾鼓励我、帮助我、胜似亲情的恩师——崔复生先生。

? ? 那要算是以文会友吧。最早认识崔复生老师是1985年的秋天,他在县文化局大院。就在那一年,林县文化馆刚开始举办《林县文化》报时,是文化馆王买金和彭新生二位老师介绍认识的。那几年林县正在全面展开十项集成编纂工作,我是一个农民,当然对编纂的事儿是门外汉。不过文学艺术确是我的爱好,那段时间常骑自行车70多华里去县广播站投稿(新闻、消息通讯之类的广播稿),自然被采用的也不少。

? ? 至于文学创作则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开始的。非常荣幸的是我的拙作《鲁班壑.虎头山》竟在1986年《林县文化》第二期三版刊登,正巧崔复生老师的散文《今人.古槐》在第一版!这也是我第一次读到崔老师的文章。我暗自欣慰,一个农民写的文章能和中国作家协会河南分会理事、县文联领导能在同期报纸上刊登……当然,这首先要感谢林县文化馆和《林县文化》的各位老师。更为荣幸的是在1987年我还被林县文化局评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从此,我的文学梦想之花渐次绽放……

【河顺文艺. 第153期】散文?汤汤河顺人 | 白青年

? ? 1991年,我曾在天津打工当瓦工,当年冬天的一个上午,突然接到崔复生老师转来的电话,他说:“你写的《泡桐花》在《林县文苑》刊登,并荣获‘七一’诗歌征文二等奖,回家过年时来我这里领走。在外安心打工挣钱吧,养家糊口不容易!”一席话说得我热泪盈眶。春节回家,车到县城时正好天亮。我当时衣着破烂,满脸疲惫,背着行李卷,像个流浪的乞丐,来到崔老师家中,他还是慈眉善目,问寒问暖。

【河顺文艺. 第153期】散文?汤汤河顺人 | 白青年

? ? 后来写了一篇小小说《马县长收礼》,自我感觉不错,想在《林县文苑》发表,就去找崔老师。见面后,他说:咱办的报纸停了,文联是个没钱的单位,没有经费。说着我把手稿给他,他看后非常高兴,当即领我去《林州报》报社编辑部,他向编辑推荐说这篇文章很有创意,建议刊发。几天后,我的那篇《马县长收礼》的小说以笔名白皓在2002年7月12日《林州报》山情副刊发表了。

【河顺文艺. 第153期】散文?汤汤河顺人 | 白青年

? ? 2016年秋天,当我去采访红旗渠劳模任羊成后,又去拜访崔老师。我告诉崔老师打算写一篇纪实文学红旗渠劳模任羊成的书,崔老师一听,高兴地站了起来:

? ? “那太好了,我支持你,咱林州还没听说谁写过呢,好题材。只要我还活着,初稿写成后我负责帮你打印清样和校对。”打清样是要掏钱的,可不是张纸的事儿,但崔老师愿意帮助我这穷弟子,并承诺为我写的书作序……

? ? 长歌当哭!可惜呀,这竟然成了我们最后一次长谈,终生遗憾——2017年元月中旬的一天,郝顺才老师打来电话说,崔老师离开我们了…..

? ? 我与崔老师相交31年,回想起在那个农村没有手机、网络的信息时代,邮政是唯一的信息工具,崔老师每年春节前对我不是打电话就是赠送贺年片,总使我感受到温暖和鼓励……

【河顺文艺. 第153期】散文?汤汤河顺人 | 白青年

? ? 每年我从外地打工回来总要去崔老师家转转,有时还在他家食宿。每次他都送我很多杂志和出版的新书,如《中原文学》《奔流》《民间故事》,还有诸多作家的新作,如:杨贵才《寸心揺摇》、张尚兰《蜕》等等。

? ? 崔老师做人很实在,每到他家总不让称呼他什么主席、老师,他说:“叫我老崔就行,不要穿靴带帽,不要像前些年学生写作文一样,开头形势大好,中间抄书抄报,结尾标语口号。当人要实在,写文章要实在,特别是人物报告文学。写作要写你熟悉的东西,写作不是了不起的事,但也绝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写作更不能当饭吃。”

? ?他是一个从《血染的芳草》中滚打出来,《今人古槐》引发业余作者,经过国家的大困难时期,立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雄心壮志《太行志》,一生《对起百姓》,他的作品由骨子里渗出来的都是泥土的芳香和红旗渠水的甘甜。

【河顺文艺. 第153期】散文?汤汤河顺人 | 白青年

? ? 我结识的第二位文友魏俊彦先生——又是河顺人。

? ? 初识魏俊彦先生是崔复生老师介绍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林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刚刚成立,就着手以林县文化馆为依托开办《林县文化》报,为全县爱好文学的人士搭建了创作的舞台。那时魏俊彦先生所在的单位县委党史办公室设在林县建筑工程管理局大院里。魏老师是位不苟言笑的人,但心底善良、淳朴,是一个真正可交的好老师、好朋友。他没有一点官架子,乐善好施。

? ? 记得有年秋季的一天,我从外地打工回来,拿着稿件去崔老师家中,正巧魏老师也在。他正在请崔老师过目一篇手稿。

? ? 我偷扫了一眼,魏老师手写的是作家协会名单,感觉他的钢笔字十分漂亮,令我非常敬佩。随即,我也把自己写的一篇通讯稿递了过去。因为没有稿纸,文章写在工地上废弃的材料表背面。我难为情地说:

? ? “这是圆珠笔写的,没有魏老师写的规矩。”

????崔老师很高兴地说:“初稿铅笔也可以,不是非得用钢笔,只要字迹清楚就行。文不嫌自丑,武不嫌手笨。”

? ? “老崔,我看让老白当咱作协理事还可以。”魏老师接过崔老师的话头说。

? ? 崔老师说:“那都没有啥,这白青年是一个农民,靠打工挣钱养家糊口,还热爱文学,不断写作,真不容易,又那么忙……”(注:2003年12月,林州市作家协会成立,我被入选会员,魏俊彦时任作协秘书长)。说罢崔老师取出两本稿纸给我。

? ? 魏老师见状,急忙拦住说:“崔老师你用吧,我给老白解决吧,让他给我们党史办多写点党史方面的稿子。”后来俊彦给了我两本稿纸。两本稿纸对我这个爱写作的农民来说,那个年代真是非常难得的!可以说,我后来写红旗渠方面的文稿还真指望了它呢!

【河顺文艺. 第153期】散文?汤汤河顺人 | 白青年

前排右一为白青年,前排右三为魏俊彦

? ? 2018年秋后,我掏了800元刚买了个智能手机,也不会操作,买时售货员给我把所有手机上的号码设置了,就可以自动添加微信。

? ? 有一天,网名新生的朋友加了微信,我按下语音通话就说:“彭老师好!”——我以为是彭新生老师。

? ? “老白,我是魏俊彦!新生是微信名。”一听声音,我就想起了他曾送给我稿纸的事,心情很激动。他老是叫我“老白”,后来才知道,他比我年长几岁呢,应该叫“小白”才是,但我知道他不是看我这青年面老,而是他们那个年代的干部对人的尊称。那天俺俩聊了很长时间……

【河顺文艺. 第153期】散文?汤汤河顺人 | 白青年

? ? 我这几十年写过一些党史方面的稿子,任羊成自然是其中的一个人物。我心中总想把林州的这位著名的劳模事迹更广泛地推出去,让我选中的媒体就是咱河南的《党史博览》杂志。我从魏老师的事迹中知道,《党史博览》杂志社的社长曾和魏老师一同参加过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一同在人民大会堂戴过大红花,就想让魏老师把我的文稿介绍上去。等我一和他说明情况,他就立即与《党史博览》杂志社沟通上了,并排定了档期。

? ? 之后,他把坎坷不平的亲身经历写成的文章发给了我好多篇。每篇我都是边看边流泪读下去的,如《病床前的父亲》《长治聚会乐开花》《泪花在人民大会堂流淌》上下篇等等。从此微信不断。他的书特别是《创业丰碑》《红色印记》《中国共产党林州市历史大事记》《林州热土领袖情》《林州水利史》以及去年刚出版的《林州市革命老区发展史》等等,我这儿都有,我爱不释手翻阅数遍,对我的写作大有帮助。

?

【河顺文艺. 第153期】散文?汤汤河顺人 | 白青年

? ? 他是心系党史、心著党史的楷模,

? ? 他是从死亡线上与病魔抗争的勇士。

? ? 他是党史系统的全国先进工作者,那个时期,据说全国只有12位,河南省仅有的一个,曾受到胡锦涛总书记(前任)和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首长接见的人。这是河顺的骄傲,也是河南的骄傲!

? ? 我从2018年开始,慕名向《芝兰园》投稿,并有幸与河顺的又一位人士吕志勇先生认识。

? ? 《芝兰园》总编吕志勇老师,1994年起在全国多个知名刊物、杂志发表作品数百万字,之后又创作长篇小说14部,是农民作家后起之秀,被赞誉为林州市“第二个崔复生”。他曾经驱车70里专门来我家探望,与我促膝谈心,教我怎样写作,鼓励我努力写出新的作品。并送给我他写的的两本著作,这使我内心十分感动!

【河顺文艺. 第153期】散文?汤汤河顺人 | 白青年

【河顺文艺. 第153期】散文?汤汤河顺人 | 白青年

? ? 我的作品在《芝兰园》发表后,吕老师极力推荐,有的被中国青年网等转载,这对我这个农民业余文学爱好者来说,激动之情是无以言表的。?

? ? “红旗渠最美奋斗者”征文,在《芝兰园》和红旗渠报上发表后,多名作者的作品,已在《时代报告》《河南日报》等报刊和媒体广泛传播……

? ? 前段河南省首届“出彩中原”荐书决赛在尚书房海汇中心店举办。他主编的《旗帜》一书入选。该书内有我的两篇,这当然要感谢主编吕志勇先生啦!

? ? 2020年9月,《芝兰园》总编吕志勇和于报生筹办红旗渠“最美奋斗者”征文培训会。那天,许多爱好文学的人和一些知名作家,冒雨从林州四面八方赶来石板沟参加会议。

? ? 其中有林州籍知名作家李金富,也是河顺人。他被特邀过来,正巧晚上俺俩同住一间屋在二楼,又有幸与他相识。李老师说话很优雅,他把他带的仅有的两本公开出版图书《人物风采》和《谈写作心得》特意签名送给了我。那次培训,吕志勇老师做了精彩的讲解和指导,金富老师还以《写作能够改变人生》为题谈了写作、投稿方面的事宜。每位学员受益匪浅,找到了报告文学创作的切入点……

【河顺文艺. 第153期】散文?汤汤河顺人 | 白青年

【河顺文艺. 第153期】散文?汤汤河顺人 | 白青年

? ? 2018年10月,林州党史微信平台【经典】连载了我写的《红旗渠劳模任羊成》后,引起了河顺一个网名叫雪里青松的热切关注,他每期都发朋友圈并还转发到今日头条。之后我发现,他在芝兰园也发表了许多优秀文章。近年来他没少帮助了我,我的一些作品他都给予仔细修改和梳理。后来听说他是东寨村的,是河顺教育界有名气的好老师、好校长——杨存保先生。

?

【河顺文艺. 第153期】散文?汤汤河顺人 | 白青年

? ? 杨存保年龄比我大几岁,但他从来不让我称他老师、先生什么的,和我兄弟相称,总是耐心指导我、帮助我、鼓励我,这就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有人说他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一点也不为过…….

? ? 后来又认识了河顺镇栗家沟村的栗欣老师,也同样给予我许多热心帮助……

? ? 真诚地向以上的河顺人说一声谢谢!在你们的支持、帮助下,我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始终如一地敬畏文学,才不被那些浮躁文学所迷惑,一路走到现在。

? ? 这时,我忽然明悟,当初自己取微信名:“顺顺当当”,感情是冥冥之中与河顺人的缘分,怪不得我的文学之路还算顺顺当当哩。

? ? 感恩——汤汤河顺人!

?

? ? ? ? ? ? ? ? ? ? ?写于2022615

?

【河顺文艺. 第153期】散文?汤汤河顺人 | 白青年

【河顺文艺. 第153期】散文?汤汤河顺人 | 白青年
【河顺文艺. 第153期】散文?汤汤河顺人 | 白青年
[END]

?-?作 者 简 介

【河顺文艺. 第153期】散文?汤汤河顺人 | 白青年

白青年??笔名白皓,顺顺当当。河南省林州市任村镇白家庄农民。60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安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文章散见新华网、人民论坛网、中国青年网、人民法制网、学习强国、党史博览、党的生活、时代报告、安阳日报、红旗渠报、林州党史等,著有长篇纪实文学《红旗渠劳模任羊成》一书,在安阳市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 五个一工程”?评选中被评为优秀作品 奖。

-End-

版权声明:【河顺文艺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河顺文艺):【河顺文艺. 第153期】散文?汤汤河顺人 | 白青年

(浏览 501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