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征文选登/聂爱玲/我的父亲与“飞雷炮”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征文选登/聂爱玲/我的父亲与“飞雷炮”

我的父亲与“飞雷炮”

聂爱玲/文

 

电影《大决战》淮海战役中有一段震撼人心的故事情节,在围歼双堆集国民党黄维兵团的战斗阶段,我军的“特殊武器”,一百八十余门“飞雷炮”排列到阵地前沿,随着总攻时刻到来,战士们点燃导火索,几百个20公斤重的炸药包,分三波飞向敌方阵地,黄维兵团苦心经营的野战防卸体系,顿时成了一片废墟,促进了淮海战役最后胜利的进程。这个我军的“特殊武器”一一“飞雷炮”就是我的父亲聂佩彰和他的战友们创造发明的。

我不满周岁时父亲就离开了我,从记事起父亲是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一座墓碑上的名字,对父亲的所有了解仅限于墓碑后几十个字的碑文。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参军入伍以后,我渴望了解父亲一生的愿望越发强烈。
我看过电影和电视之后心情非常激动,原来父亲的一生如此传奇!为了更深入了解父亲,传承他的革命精神,决心更详细地收集父亲的有关资料。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征文选登/聂爱玲/我的父亲与“飞雷炮”

我给中央电视台军事科技频道写信,他们在回信中给了我专题片中采访过的,昆明十四军几位健在的父亲老战友的联系方式,我和一位前辈建立了联系,他给我寄来了一本珍贵的资料“步兵十四军四十师战史(工程兵部分)”,之后我还专门去北京、昆明父亲的老战友家登门拜访。
我给原总参工兵部“人民工兵的足迹”编辑部写信,他们给我寄来了这本书,书中老战友们多篇回忆文章中都更详细生动的描述了父亲在战争各个时期的工作和贡献。
我专程去参观“总参工程兵军史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每处展馆都有“飞雷炮”的展品在永久陈列。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征文选登/聂爱玲/我的父亲与“飞雷炮”

我从部队退休后,又到父亲的山西老家寻根祭祖。沿着父亲战斗过的足迹,去沁源父亲抗日战争时期的战场,去沁源下庄“岳北军分区抗战英烈纪念碑”(此纪念碑为父亲聂佩彰督建并撰写的碑文)祭奠抗日先烈。去长治上党战役纪念馆,父亲曾经在那里参加了解放战争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第一场战役“上党战役”,并立下战功。
通过多年来各种方式地收集和整理有关史料,对父亲一生走过的革命历程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
父亲聂佩彰早年曾在东北军的东北讲武堂工兵研究班学习过工兵八大技术。后因“九一八事变”发生,随被冲散的东北军撤至关内,又回到家乡。1937年1月,在山西太岳地区参加了按照中国共产党指示创建的“山西青年抗日决死纵队”,从此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培养教育,上级首长的关心和爱护,使他的技术才能在革命军队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抗日战争时期,在沁源围困战中沁源地区的武装力量和广大民众长期坚持地雷战、麻雀战、伏击战、夜袭战与日寇展开不懈斗争。在这期间聂佩彰领导的工兵小组为部队和民兵举办地雷培训班,培训骨干埋雷、布雷技术。铁雷不足的情况下又研制石雷。培训班培养出几百名造雷高手又带出上千名造雷能手,开展人民战争,大摆地雷阵,为围困战的最后胜利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944年冬决一旅成立工兵连,聂佩彰为第一任工兵连长,上级关怀和重视他,让他只管教技术,研究战术,他也成为战时的一名特殊连长。
在解放战争的上党战役中夺城打援是重中之重,聂佩彰所在决一旅接受了长子城攻坚的战斗任务。敌军工事牢固火力网密集,如果强行攻城我军必会付出很大的牺牲,聂佩彰和战友们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决定,指挥工兵连在敌人的鼻子底下秘密挖掘一条几十米长的坑道,施工中聂佩彰用阴阳先生看风水的罗盘,再结合迫击炮瞄准镜定向方法保证掘进方向,用烟袋杆和香火测量坑道高低深度。坑道挖掘成功后趁黑夜用五口棺材装滿2000斤炸药运送到城门底下,随着攻城的信号弹升起,爆破手点燃导火索,长子城门被彻底炸毁,保障了步兵大部队的攻城成功!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征文选登/聂爱玲/我的父亲与“飞雷炮”

“飞雷炮”的创造发明是聂佩彰和战友们在战斗中多年来的想法,战友的牺牲让他们萌生了用一种什么办法能够代替人工送炸药,用更小的代价夺取更大的胜利。1947年6月,在一旅四纵的工兵集训大队干部会议上提出了想法,得到纵队首长的关心和大家的支持。他和战友们根据以前发明的迫击炮飞送宣传单和沁源围战时“掷石机”拋射石头的原理制定了实验方案。经过和战友们无数次的试验,用汽油筒抛射炸药包的“飞雷炮”终于试验成功。“飞雷炮”试验用的黄色炸药来源,都靠拆卸敌人投掷未爆的炸弹和手榴弹,这些危险动作,聂佩彰都叫战友闪开,而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由他独自完成。“飞雷炮”这一我军自制的武器是工兵的炸药和炮兵发射技术双重作用相结合的成果。在之后的战斗中,进军大别山,突破国民党黄河防线,解放洛阳攻坚战中“飞雷炮”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有了后来淮海战役中“飞雷炮”的大显神威。
这些年来收集整理父亲的生平事迹,踏寻父亲的战斗足迹,一路走来对自己来说经历了精神和心灵的洗礼。感受到革命前辈们崇高的革命信仰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更加怀念和崇敬父亲,我不曾记得父亲的音容笑貌,我不能忘记的并不只是父亲的功名,而是他为了革命事业,在生死之间选择了毅然决然地前行的革命意志。坚持不懈地继承和传承父辈的革命精神是我们革命后代终身的光荣责任和义务!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征文选登/聂爱玲/我的父亲与“飞雷炮”

作者简介

聂爱玲:1953年生,1969年入伍,1971年入党。曾在121野战医院参加过辽宁海城、河北唐山抗震救灾任务。1999年退休。现为沈阳市军队离退休干部北陵休养所休干。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征文选登/聂爱玲/我的父亲与“飞雷炮”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征文选登/聂爱玲/我的父亲与“飞雷炮”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征文选登/聂爱玲/我的父亲与“飞雷炮”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辽宁省散文学会):“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征文选登/聂爱玲/我的父亲与“飞雷炮”

(浏览 297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