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藏“衣冠冢”20余年的中国共产党首部党章

秘藏“衣冠冢”20余年的中国共产党首部党章

导语:中共一大在秘密状态下召开,还因陌生人的闯入而被迫转移会场,也并未制定本应伴着党的诞生而诞生的党章。中共二大同样是秘密召开的,会议虽然短暂,却创下了中共党史上多个“第一”。其中,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就是在此次会议上制定的,这也是中共二大唯一存世的中文文献。

秘藏“衣冠冢”20余年的中国共产党首部党章

中共第一部党章的诞生

中共一大召开时,并未制定党章。从1921年7月到1922年6月底,党团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国党员增到195人,团员增加到5000人左右,迫切需要制定一个正式的章程,作为党的思想与行动指南。

1922年7月16日,中共二大在上海市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到23日结束,共召开了3次全体会议。会议虽然短暂,却创下了中共历史上多个“第一”:第一次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宣言》;诞生了第一部党章《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次提出党的统一战线思想;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对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青少年运动提出了要求;第一次决定加入共产国际;第一次提出“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共六章二十九条,详细规定了党员条件和入党手续,对党的组织原则、组织机构、党的纪律和制度等都作了具体规定,它的诞生标志着党的创建工作的最终完成。

秘藏“衣冠冢”20余年的中国共产党首部党章1929年油印本党章?

秘藏“衣冠冢”20余年的中国共产党首部党章

传奇密藏:一个家庭至死不渝的担当

中共二大唯一存世的中文文献,便是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那么,它是如何保存下来的?在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中展示保存下来的这部党章的封面上,都盖有“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的字样。张静泉是何许人?

张静泉,1898年出生于宁波府镇海县霞浦镇。1914年,张静泉到上海法租界白尔路的老宝盛(恒记)银楼当学徒。后来还娶了顾玉娥为妻。但之后妻子因病去世。1921年,张静泉加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

之后,他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上海最早的几名工人党员之一。1922年5月,首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团中央书记施存统兼任上海团地委书记,张静泉是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3个执行委员之一。

中共二大结束后,中央领导机构按照规定,将大会通过的章程和9个决议案送给共产国际,由此有了文献的俄文稿。与此同时,还铅印了小册子,分发给党内有关人员。当时,作为全国195名共产党员之一的张静泉,也得到了一本小册子。

1923年,张静泉担任上海团地委书记,主持上海团的工作。9月,张人亚担任上海金银业工人俱乐部主任。这时,他开始用“张人亚”这一名字。

秘藏“衣冠冢”20余年的中国共产党首部党章

张人亚

1924年3月,张人亚奉调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国内发生“五卅惨案”,革命斗争极需干部,7月,张人亚奉调回国。1926年9月,党中央再派张人亚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但张人亚抵达海参崴后,被查出患有沙眼,不准入境,只好留下来治疗。治疗眼疾之际,上海工人举行武装起义,需要干部,张人亚又奉命回到上海,接受了新的任务。1927年初,张人亚任中共江浙区委宣传部分配局负责人,奉命参与筹备上海总工会机关报《平民日报》,并兼任发行所负责人。《平民日报》报道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的各项消息,揭露帝国主义、军阀反动派压迫残杀人民的暴行,宣传革命的道理,为上海工人大罢工和武装起义,响应北伐军,建立市民政府,作了必要的舆论准备。

秘藏“衣冠冢”20余年的中国共产党首部党章

《平民日报》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危急时刻,张人亚让其他同志疏散隐蔽起来,派弟弟张静茂一人留守机关。4月14日下午,国民党反动军队派兵查封了报社,逮捕了张静茂。张人亚费了很大周折,才将张静茂保释出来。

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上海,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危急关头,张人亚想到的是党的文件和马克思主义书刊的安危。这些文件带走不方便,留下来有可能被反动派搜去,付之一炬又太可惜。考虑再三,他决定将自己学习和保存下来的党的重要文献、中共二大、三大会议决议的秘密文件、马列主义著作的中译本等书报资料,带回老家,托父亲张爵谦保管。

秘藏“衣冠冢”20余年的中国共产党首部党章

张人亚父亲张爵谦

1928年冬,张人亚冒险秘密回到宁波镇海霞浦老家。在当时严峻的形势下,父亲张爵谦对儿子的行动猜测得差不多。不能久留,张人亚临走时,将一个包裹交给父亲,告诉他一定要藏好。

到了后半夜,张爵谦拎着这一大包东西,向菜园里停放张人亚妻子顾玉娥棺材的地方走去。几天后,张爵谦告诉邻居,儿子张静泉长期在外不归,已经不在人世。这之后,张爵谦在家乡的长山岗上为张人亚和妻子修了一座合葬墓。张人亚一侧是衣冠冢,棺柩内放的是张人亚带回来的书刊文件。

张爵谦默默守候着,等候儿子回来取走这些物品。但这一等就是20多年。20多年里,革命形势起起落落,老人内心担忧、焦虑、盼望交织,但始终没向他人透露半句。全国解放后,张人亚仍然没有回来。张爵谦只好在报纸上连着数日刊登“寻人启事”,但仍无半点儿消息。

到了1950年,全国大陆已经基本解放,张人亚还是没有消息。张爵谦估计儿子可能牺牲了,而自己也进入了耄耋之年。左思右想后,他把三儿子张静茂从上海叫回来,对他讲述了20多年前的往事。最后爷俩合计,将棺柩里的东西取出来。打开棺材,取出大包打开,里面全是文件和书报,还有一张“上海金银业工人俱乐部成立大会”的合影。张爵谦看着这些,久久没有作声,最后他对张静茂说:“这是共产党托我保藏的东西,你把这些带回上海,交给共产党。”

秘藏“衣冠冢”20余年的中国共产党首部党章上海金银业工人俱乐部成立大会合影照片,现为馆藏国家一级文物,收藏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张静茂把这批文件书报和照片带回上海后,为纪念哥哥张人亚和父亲,他专门刻了两枚纪念章。长方形的纪念章上书“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山穴二十余年的书报”,正方形纪念章上刻有“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纪念章刻好后,张静茂在这些文件书刊上,分别盖上了这两枚纪念章。

秘藏“衣冠冢”20余年的中国共产党首部党章

1952年7月初,上海总工会建立了上海工人运动史料委员会,在《解放日报》上刊登征集上海工人斗争史料的启事。张静茂看到后,将张人亚留下的文件、书报都送去了。史料委员会挑选了其中与上海工人斗争史有关的百余件文物留下,其余的仍要张静茂带回,并嘱咐他好好保管。

1956年,张人亚的父亲张爵谦病逝。

1959年,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前身)征集革命历史文物。张静茂将张人亚的遗物全部捐赠。张人亚的遗物都是弥足珍贵的革命文物,其中有国家一级文物15件、国家二级文物3件、国家三级文物6件。后来,这批文物又分别由中央档案馆、国家博物馆和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珍藏。中央档案馆珍藏的中共二大、三大文件集和《共产党》月刊等,也是国家珍贵文物。其中《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现已影印在后来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珍贵档案》一书中。据专家考证,这版中国共产党党章是唯一存世的中国共产党党章原始中文文本。

秘藏“衣冠冢”20余年的中国共产党首部党章张人亚秘藏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1920年4月下旬,陈望道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全文翻译工作。1920年8月,以“社会主义研究社”名义出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上海面世。这版宣言的封面印有水红色马克思微侧半身肖像,由于排版疏忽,封面错印成《共党产宣言》。9月再版时封面书名改正为《共产党宣言》,马克思肖像底色变成蓝色。这两本珍贵的《共产党宣言》被张人亚珍藏下来。张静茂将这两本著作无偿捐赠给了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

秘藏“衣冠冢”20余年的中国共产党首部党章一大会址纪念馆珍藏的《共产党宣言》

秘藏“衣冠冢”20余年的中国共产党首部党章

寻找张人亚

说到此,张人亚后来到底去了哪里?

1928年4月,张人亚任中共中央秘书处内部交通科科长(1929年7月后又称“内交主任”)。1927年冬,中共中央从武汉迁回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当时党中央有宣传部、组织部、秘书处、军委、妇委、兵委、党报委员会等机关;群众团体有工会、青年团、互济会等机关。为保证安全,所有机关之间的联系都由内交员沟通,不准自行往来。张人亚到任后,将接头办法作了改变,重新整顿了内交员队伍。由于提高了警惕,加之防范措施严密,好几次国民党敌特搜查中央机关和联络点时,都被张人亚机智地应付过去了。他还几次顺利地完成了护送和迎接中央领导人的任务。

1929年7月,张人亚被派到外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为中央筹集经费。张人亚通过向进步人士和工人群众募捐,不出半个月就筹到了两千多元大洋,解了中央的燃眉之急。为便于筹措经费,1930年,张人亚来到芜湖,开了一所金铺,作为地下联络站和从苏区收集上缴中央经费的中转站。店里的营业收入都上交中央。

1930年底至1931年初,张人亚奉命回到上海,担任中国革命互济会全国总会主任。1931年6月,为加强地方工作,党中央又派他担任中共芜湖中心县委书记。1931年底,张人亚奉命去中央苏区的前夕,把自己从苏联带回的十几张明信片、5枚私章和两张当票、上海的公园年票等物品都交给张静茂保存,约定胜利再相聚。没想到的是,这次分别竟成永诀。张静茂1968年6月6日在上海病逝,享年68岁。遗憾的是,直到临终,他也不知道哥哥张人亚的下落。

秘藏“衣冠冢”20余年的中国共产党首部党章

张人亚的弟弟张静茂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很快,第一届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成立,首任中央工农检察人民委员部部长是何叔衡,副部长是高自立,委员有张人亚、董必武、刘少奇等。1931年底,中央出版局成立,隶属于临时中央政府,初期设于瑞金叶坪,是苏区新闻出版和发行事业的管理机构。1932年6月15日,张人亚接替朱荣生任中央出版局局长,并兼任中央印刷局局长。

战争形势下,张人亚领导中央印刷局因陋就简,艰苦创业,印刷了大量的书籍和报刊。他还采取各种措施,出版、印刷并发行了一大批苏区急需的政治、军事、经济、文教等方面的书籍。毛泽东曾在苏区大会上,对苏区的出版事业促进群众文化运动迅速发展给予过高度评价。

秘藏“衣冠冢”20余年的中国共产党首部党章张人亚带病坚持工作的画像

1932年12月23日,张人亚带病从瑞金出发,去福建长汀检查工作。在长汀有一个毛铭新印刷所,这是中央苏区最早的红军印刷厂。张人亚此行的任务就是指导印刷发行工作。由于长期高强度工作,再加上营养不良,张人亚在途中旧疾复发,无法救治而殉职离世,时年34岁。由于当时环境恶劣,通讯不畅,殉职后的张人亚埋在何处无据可查,时至今日仍不得而知。

1933年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发表邓颖超撰写的《追悼张人亚同志》一文,文章称张人亚“党龄与党同岁”。

秘藏“衣冠冢”20余年的中国共产党首部党章《红色中华》上刊登的张人亚的悼词

?(来源:《炎黄春秋》2021年第2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秘藏“衣冠冢”20余年的中国共产党首部党章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河北党史):秘藏“衣冠冢”20余年的中国共产党首部党章

(浏览 1,590 次, 今日访问 2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