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存金:春风又绿大杨湖

张存金:春风又绿大杨湖

七十七年前发生在鲁西南的那场定陶战役,是解放战争一开始我军打赢的第一场漂亮仗,为相继而来的“三大战役”决胜全局拉开了序幕。这场战役,因为巧妙运用“分割围歼、各个击破”的高超战术而彪炳史册,因为创造“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惊人奇迹而名闻天下。当时就被毛主席称赞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作战原则的典范,后来又多次点名推荐,都收录在《毛泽东选集》的文章中。全国解放以后,这场战役作为现代革命战争的经典战例,正式编入了人民军队的军事教科书,广为流传。

定陶战役亦名大杨湖战役,因为这场战役的主战场是在大杨湖村,关键的几场战斗都发生在大杨湖及其周边。“王近山血战大杨湖”是这场歼灭战的重头戏,被誉为革命战争中的英雄壮举。当年,党中央运筹帷幄,刘伯承、邓小平前线指挥,号称“疯子”战将的六纵司令员王近山,率领主攻部队冲锋陷阵,浴血奋战,一举歼灭国民党王牌军整编第三师,活捉敌师长赵锡田。给蒋介石全面围剿冀鲁豫解放区的阴谋以迎头痛击,“大杨湖”由此成为一个威震敌胆的名字。前些年,以铁血战将王近山为主要原型的电视连续剧《亮剑》主人公李云龙,曾经火爆荧屏,李云龙式的干部一直受到社会追捧,又一次引起人们对大杨湖战役的缅怀,大杨湖村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大杨湖现为菏泽市牡丹区大黄集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鲁豫两省交界处,周边与五个县区毗邻。该村自明永乐年间建村,虽然已有600多年历史,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偏僻乡村。正是1946年9月这场出奇制胜的战斗经历,让这个原本平常的村庄,谱写了悲壮的血与火的传奇,给这块向来贫瘠的土地,植入了血染的红色基因。时隔50年后,一炮走红的李云龙形象及其亮剑精神,神奇地叠加在大杨湖身上,让人们对这个充满故事的村庄,更生发了许多美好的想象。

分享大杨湖的故事,不妨从近代说起。地处边界的大杨湖人,过去长期在社会边缘谋生存。在与封建压迫和自然灾害的抗争中,一向勤劳纯朴、坦诚厚道的大杨湖人,形成了不畏强暴、不避艰险的坚强性格,养成了“民族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早在1840年,为了声援林则徐在广东禁烟和抗英的正义行动,村民主动捐钱捐物,并派杜保国等10余人远赴广州资助支援。1900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村民同样义愤填膺,又专门派人去天津声援义和团“扶清灭洋”的爱国义举。在这些史上有名的重大事件中,曾经有过大杨湖人的援助之手和呐喊之声。

南湖红船涌起的滚滚波浪,井冈山点燃的星星之火,很快波及到地处边远的大杨湖,这里是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较早建立党支部和红色政权的村庄。在济南加入党组织的曹县人王石均,1936年受山东省委特派到家乡做党的工作。他到位后的第一个关注点,就是在群众基础好的大杨湖村筹备发展党组织,先后吸收杜书润等12位同志入党,并于1937年3月建立了杨湖村党支部。紧接着就采用民主选举的办法,组建了村委会、武委会、妇救会等村级组织。仅在对敌斗争形势最严峻的1937年到1940年,大杨湖党支部就陆续发展党员109人,其中本村83人,周边村26人。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党员积极带头,村民携手并肩,抗敌锄奸,惩恶除霸,展开了如火如荼的革命活动,经受了你死我活的严酷考验。星星之火很快燃成燎原之势,大杨湖成为白色恐怖下的坚强堡垒。

张存金:春风又绿大杨湖

在那场永远难忘的大杨湖战役中,杨湖村人踊跃助军参战,出动精壮劳力300多人,跟随主力部队运送弹药、粮食,抬担架,押送俘虏。组织200多名妇女骨干抢做军需,救助伤员。枪林弹雨中,有10位村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40多人受伤留残。战斗结束后,整个村庄火光冲天,弹痕累累,房倒屋塌,几成废墟。战役总结的时候,野战军首长很动感情地对大杨湖党组织和参战群众给予了重点表彰。

残酷的革命斗争经历,考验并淬炼了大杨湖人。那场战役前后,一批批优秀的共产党员从这块火热的土地上走出去,投入到更广阔的革命事业中。陆陆续续约有40多人,其中参加地方党政领导工作的10余人,参军入伍的女战士10人,上冀鲁豫边区中学学习的15人,后来考上大学深造的4人。这些喝杨湖水长大的热血青年,都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无一人犯错误受处理。杨湖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杜书润、第一批党员杜文仲、杜荷三,解放后分别担任了部级、厅级领导职务,他们在为党为国鞠躬尽瘁的同时,还心系桑梓,关爱家乡,支持原菏泽地区及大杨湖村加快发展,做了不少惠及民生的好事。第一批女兵杜琴生、杜俊英、杜玉梅,大半生戎马生涯,身经百战,自身荣誉满载,其丈夫也都是战功卓著的老红军,有的还是共和国开国将军。

经历过大杨湖战役的那一代人都知道,当年战后清理战场时,司令员王近山带人来到阵地前沿,看到瓦砾遍地、尸横遍野的惨状,沉痛地对身边的指战员说:“一定要告诉六纵的后来人,让他们一辈子永远记住大杨湖,永远不要忘记牺牲在这里的战友和群众”。铁血将军王近山说这话的时候,抑不住泪流满面,声音哽咽。

祖国没有忘记大杨湖,六纵的后来人也没有忘记大杨湖。1951年8月,党中央即派曾希圣为团长的老根据地慰问团,专程来到了大杨湖。中央来的人在村里走访慰问,看望有功人员、军烈属和伤残军人,并召开全村群众大会,演出文艺节目,播放电影。为了改善群众生活,拨发小米48.3万斤,添置住房1035间。为了改善生产条件,带来一批太平车、织布机、播种楼、石磨、犁耙等农用工具。为了改善教育条件,还带来一部分教学教具。另外专项拨付小米3000斤,折款402元,用以筹建革命烈士纪念碑,同时宣布减免3年的公粮和税收。慰问团传递的是党对老根据地人民的感谢和温暖,送来的是党对老区人民的关怀和支持。大杨湖人感动得流下了热泪,拉住慰问团人员的手,千言万语说不尽,久久不愿松开。

张存金:春风又绿大杨湖

流逝的时光,没有剪断人民群众对英雄们的敬仰,空间的分离,没有隔断英雄后人对人民群众的牵挂。在大杨湖村,几乎每年都要举办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大杨湖战役纪念活动,为的是让红色文化绵延不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村委会至今还保留着一颗当年遗留的哑弹,还保存着一段弹孔密如蜂窝的树桩。这些战地实物,浸透了战争年代的烽火硝烟,无声地诉说着那个时期的苦难辉煌。用青石凿刻的“大杨湖战役纪念碑”,高高挺立在村东广场上,是周恩来总理侄子周秉和先生的手笔,鲜红的题字和印章,寄寓着老一辈革命者的初心和信仰,昭示着后来人对革命英雄的怀念和敬仰。这些年来,大杨湖村党支部书记杜保平带领村民代表,多次赶赴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到王近山同志灵位前献花悼念,瞻仰祭奠。面对老将军的戎装遗像,一行人拱手而拜,俯首而哀,送去的是大杨湖全体父老乡亲的慰问和思念,带去的是红旗下长大的新一代人改革创新的业绩和心愿。

2016年6月,王近山的女儿王媛媛从北京来到了大杨湖。她所在的一个公益基金组织来菏泽举办公益活动,她利用工作间隙,专程来到父亲一生念念不忘的这块土地,看望这里的父老乡亲。她在绿荫掩映的街道上徜徉,试图捕捉那号角硝烟的过往;她在村头巷尾的田地里逗留,试图寻觅父亲和他的战友们拼杀的足迹;她在房前屋后的人行道上徘徊,试图等待父亲曾经熟悉的身影。几位正在街头唠嗑的中老年群众,看见她走来,立马迎上去嘘寒问暖。王媛媛问道:“这个村历史上发生过什么大事吗?”回答几乎是异口同声:“大杨湖战役”。王媛媛又问:“知道是谁领着打的吗?”有位年龄最大的老大爷突然举起手来,高声喊道:“王近山”,王媛媛一下子惊住了。当同行的人介绍她就是王近山的女儿时,老大爷一把抓住她的手,亲切地说:“孩子,欢迎你回家”。一句话触动了王媛媛内心的柔软,她紧紧攥住老人家的手,泪水情不自禁的涌满眼眶,就像离家已久的孩子突然见到久别重逢的爹娘。老人告诉王媛媛,他已经84岁了,那场战斗打响时,他刚满14岁,轰轰隆隆的枪炮声响了三天三夜,这情景深深铭刻在童年的记忆里,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王媛媛告诉大家,父亲大半生在战火中冲锋陷阵,经历了上百次激烈的战斗,但有两次是让他终生难忘,一提起来就落泪的,一次是菏泽的大杨湖战役,另一次就是朝鲜的上甘岭战役。这次大杨湖之行,让王媛媛找到了回家的感觉,也让大杨湖人接通了与英雄后人的联系。时年离世38年的王近山将军,应当笑慰于九泉。

历史的车轮撵过一个又一个春秋,在大杨湖群众心里,那场战役已经融进了他们的血脉,刻进了他们的遗传基因。在这块用鲜血染红的土地上,历届党组织带领人民群众,继承先烈遗志,共建和谐家园。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在建设小康社会新的战场上,再次吹响了冲锋的号角。他们要啃下的硬骨头,就是乡村振兴,实现小康。按照牡丹区党委关于加快发展的战略部署,大杨湖人敢于亮剑、敢于担当,不断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在这块红色沃土上,走出了一条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全民创业、共同致富的新路子。

张存金:春风又绿大杨湖
张存金:春风又绿大杨湖
张存金:春风又绿大杨湖

杜保平是个精明强干而又诚实厚道的年轻人,作为革命烈士的后代,他从接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第一天起,就掂出了这副担子的分量。他团结带领一班人,精心谋划了在红色土地上建设绿色幸福家园的发展蓝图,并在搞活商品经济方面以身示范,带头趟开勤劳致富的路子。党员干部、村委付主任杨可友,是听着爷爷讲大杨湖战役的故事长大的,自幼养成了不怕困难,勇于争先的品格。2011年,他克服资金技术等困难,率先创建了杨宏木业公司,很快就发展成杨湖村一马当先的民营企业。杨宏木业与另一家急起直追的兴鲁木业一起,成为杨湖村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充分的就业岗位,而且带动更多的农户办起了木材加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出口欧亚美等国家和地区。政府主导的精准扶贫车间,也为贫困户及其他弱势群体脱贫致富打开了绿灯。

张存金:春风又绿大杨湖

当年曾经送来烧酒为战地伤员消毒疗伤的“老干干”酒坊,如今已发展壮大为远近知名的杨湖酒厂,“杨湖酒”的取名就来源于大杨湖战役。这家企业的掌门人李宪德,是个喜欢剃光头的红脸汉子,卧蚕眉下一双大眼睛滚圆锃亮,天生具有好汉情怀。他带领他的精英团队,始终坚持实在做酒、诚信做人,默默付出,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改善群众生活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也正是因为这种“实在”和“诚信”,让他及他的杨湖酒赢得了很好的口碑。为弘扬红色文化,他们还特地打造了红色故事馆,常年向人们展示和讲解大杨湖战役中的英雄壮举和军民的鱼水深情,悄无声息地把血染的风采溶入浓浓的酒文化中。

在大杨湖一带村庄,像杨可友、李宪德这样的企业带头人有一大批,他们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长大,自觉践行亮剑精神,像当年战场上英勇顽强的野战军战士一样,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的战场上奋力拼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破浪前行的闯将。在他们的影响带动下,识时务的大杨湖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早就突破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模式,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展翅翱翔。曾经留下革命先辈热血和雄风的老战场,正在成为新时代创业者叱咤风云、大有作为的新战场。

张存金:春风又绿大杨湖

今年3月30日,又是一个艳阳高照的好日子。我陪同中国作协联络部主任李晓东、中国散文学会会长、党支部书记叶梅等人,去参加中国散文学会党支部与大杨湖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启动仪式。真是天赐良机,给了我一个再一次亲近大杨湖、感受大杨湖的机会。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我们一行乘坐中巴车,从菏泽城区出发,沿县乡公路迤逦而行,很快便到了大杨湖村口。迎面看到的是一幢重檐犄角的石质牌楼,横梁上“红色大杨湖村”赫然醒目。两边方柱上镌刻着“红色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十个鲜红大字,“红色”与“英雄”对仗呼应,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有故事的村庄。进得村来,街道上整洁卫生,树木葱郁,让人眼前一亮。粉刷一新的墙面上,不时看到端庄秀丽的大字标语:“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亮剑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诵读红色经典,唱响时代旋律”等等,这就给人一种强烈的感觉,红色文化早已成为大杨湖村的底色,早已成为大杨湖人思维取向的主基调。

张存金:春风又绿大杨湖

张存金:春风又绿大杨湖

启动仪式安排在党支部、村委会所在的中心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场中间高耸的旗杆,鲜红的国旗迎风招展。宣传栏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个大字格外抢眼。党徽与红旗交相依托的创意雕塑上,书写着“守初心追梦小康路,敢担当亮剑新时代”的誓言,突出反映了大杨湖人决胜小康的豪迈志向。精神文明建设专栏上,张贴着“善行义举四德榜”,介绍了全村评选的新一批“最美家庭”“最美庭院”“好婆婆”“好媳妇”,体现了大杨湖人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和谐美丽家园的现实面貌。踏进党支部、村委会的门槛,抬眼便看到四句铭言:“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代表了这个村级基层组织的执政理念。杨湖村党政服务中心就设在这里,他们秉持“情系于党、服务于民”的观念,坚持“用心服务、以爱沟通”的态度,统筹服务着医保、养老、民政等一系列民生事项。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一约四会”的制度文本,就挂在显眼的地方。看得出来,这里既是全村的政治中心,又是服务中心,还是文化中心。

张存金:春风又绿大杨湖

广场的中心部位,伫立着一尊绛红色的石碑,镌刻了青年军旅作家孙华伟撰稿、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振华书写的《大杨湖赋》,文章气势恢宏,文辞清丽,书法庄重典雅,灵动飘逸,格外引人注目。从“红色大杨湖,英雄亮剑,精神血脉赓续不断,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到“绿色大杨湖,生生不息,推进产业兴旺,实现绿色发展”,再到“金色大杨湖,欣欣向荣,奋发再图强,未来启新篇”,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让人一阅可知大杨湖村的前世今生,一览可识大杨湖人的精神气象。

张存金:春风又绿大杨湖

阳光普照的广场上,坐满了村里的党员和群众,一张张纯朴的笑脸上,溢满了欢乐和自信。启动仪式采取简单便捷的方式进行。先是为“结对共建”牌匾揭牌,为《大杨湖赋》揭碑,同时为中国散文学会鲁西南创作基地授牌。然后是中国作协、中国散文学会和市、区、村负责人分别致辞发言。最后是中国散文学会定向捐赠红色图书。当中国散文学会党支部书记叶梅和大杨湖党支部书记杜保平,在主席台上双手紧紧握在一起的时候,全场响起雷鸣般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掌声,是对结对共建的欢迎和支持,是对文化振兴的希望和信心。

张存金:春风又绿大杨湖

年过花甲的老作家叶梅,从主席台上走下来的时候,健步如飞,满面春风。从一踏上菏泽这块土地,她的精神就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叶梅在当下的文学界,可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她出身于革命干部家庭,当年老父亲随军南下,从鲁东一直打到鄂西,这种红色背景使她对革命老区有着特殊的感情。她曾经在乡、县、市级政府担任过行政领导职务,是个能打能拼的女强人,这种经历让她始终心系底层民众。她是个有才华的多面手作家,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影视剧本都得心应手,涉及的题材既有国家层面的宏大叙事、更多的是民间的凡人常事。这种视角让她一直关注民生,从未脱离人间烟火。她是一个有担当接地气的文学社团负责人,一向主张作家要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不能脱离时代的脉动和大地的气息。她自己带头并要求作家要做到“心中有灯,脚下有路,前方有梦想”。这种境界让她多年来从未间断地与大地接触,与民众结缘。叶梅接任中国散文学会会长不久,就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力推与基层结对共建,并抛出了招选对象的彩色绣球。这个绣球有幸落在了大杨湖头上,中了彩的大杨湖人十分高兴,无不沉浸在日子越过越红火的憧憬中。

张存金:春风又绿大杨湖

李晓东、叶梅等人兴致勃勃地走到参加会议的人群中,与村干部谋今筹往,与老百姓共话家常。他们走到街头巷尾,与老年人缅怀烽火当年,与青年人畅谈前景未来。他们去木材厂参观科技创新,去杨湖酒厂考察红色故事。他们去学校看望老师孩子,他们在“大杨湖战役纪念碑”前凭吊瞻仰,合影留念。一路走来,兴趣满满。在叶梅眼中,让她最感兴趣的,就是大杨湖人脸上绽开的笑靥,那些毫不掩饰的笑容,笑得是那么自然,那么舒坦。以至于离村的时候,叶梅仍恋恋不舍。她深有感触地对身边群众说:“我已经爱上了这个村子,结对共建让我们成了一家人。我希望大杨湖人日子越过越好,脸上永远挂着灿烂的笑容。有朝一日,大杨湖人的笑,会走进我的作品里”。

返回北京的前一天晚上,我和市文联、市作协、牡丹晚报及牡丹区委、鲁西南散文创作基地的同志一起,为他们设宴送行。大家都十分开心,也十分随意。如果说接风时双方还是主客关系的话,那么结成对子之后,相互就成了一家人,感情更加亲密,气氛更加温馨。我们都喝了点杨湖酒,好酒长精神,愈加让人兴奋。举座兴高采烈、谈笑风生。席间,叶梅会长情不自禁地朗诵起她的获奖散文《根河之恋》的经典片段,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一下子把欢快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大家这才发现,叶会长也是性情中人,她的率真、随和、感性而又不失理性的性情,再次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也许,她是借用“根河之恋”,倾诉的是“大杨湖之恋”。

我被她的热情感染了,就以“结对共建”为题,即席口占一绝,高声给大家吟诵:“与时俱进开新途,结对共建真帮扶,叶茂梅红好光景,春风又绿大杨湖”。大家一边鼓掌赞赏,一边齐声呼唤:“好,春风又绿大杨湖”!

当宴会尽兴而散的时候,正值皓月当空,群星璀璨,皎洁的月光笼照着春机勃发的大地,给人间带来美好的憧憬。

2023年8月1日

张存金:春风又绿大杨湖

作者简介
张存金,笔名金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菏泽市作协名誉主席,曾任菏泽市副市长,菏泽学院党委书记。

顾问: 张存金  付守明  赵传山       

              张乾山  赵统斌  赵   桦         

           孟中文  李志国  盛红娟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风雅颂文学馆):张存金:春风又绿大杨湖

(浏览 146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