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第二:王徵最早提出地心引力,发明自行车、蒸汽机、自走火船,却把功劳都托名给了西方

堪称徐光启第二的王徵最早提出地心引力,发明自行车、蒸汽机、自走火船,却把功劳都托名给了西方。

时至今日,西方一直宣称蒸汽机是瓦特发明的,地心引力的学说是由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发现的,还杜撰了一个苹果掉下来砸到头上便灵光一闪联想到地心引力的故事。而后,牛顿经过反复的实验和论证,终于发现了“地心引力”,随后又引申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并于1687年将自己的研究和发现进行整理汇总,编著了一本《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这便是普遍认为的世界上关于“地心引力”最早的学术著作。

然而,根据《明史·列传》记载:

天启七年(1627年),有传教士邓玉函口译、王徵笔述绘图,完成了《远西奇器图说录》(简称《奇器图说》)。

徐光启第二:王徵最早提出地心引力,发明自行车、蒸汽机、自走火船,却把功劳都托名给了西方

徐光启第二:王徵最早提出地心引力,发明自行车、蒸汽机、自走火船,却把功劳都托名给了西方

在这本1627年刊印于扬州的书里,赫然有着地心引力的详细描述,而此时牛顿尚未出生(牛顿生于1643年)。距1687年编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本书还有整整60年。

《远西奇器图说录》是中国第一部机械工程学著作,原书共6册3卷,后增第4卷王徴自己早先的研究《新制诸器图说》。

第一卷,绪论,叙述力学基本知识与原理,并分别讨论了地心引力、各种几何图形的重心、各种物体的比重等,(来自于《同文算指》的浮力原理在这里被归到了阿基米德头上),说是“首次被介绍到中国”;

徐光启第二:王徵最早提出地心引力,发明自行车、蒸汽机、自走火船,却把功劳都托名给了西方

徐光启第二:王徵最早提出地心引力,发明自行车、蒸汽机、自走火船,却把功劳都托名给了西方

徐光启第二:王徵最早提出地心引力,发明自行车、蒸汽机、自走火船,却把功劳都托名给了西方

第二卷为器解,介绍杠杆、天平、等子权度、轮轴、斜面、藤线器(即螺旋)、滑轮、轮盘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及计算方法;

徐光启第二:王徵最早提出地心引力,发明自行车、蒸汽机、自走火船,却把功劳都托名给了西方

徐光启第二:王徵最早提出地心引力,发明自行车、蒸汽机、自走火船,却把功劳都托名给了西方

?

第三卷为机械原理应用,介绍各种较复杂的实用机械,如起重机械、提水机械、引重、转重、风车、水泵、转磨、水日晷、解石、解木、耕作等,每幅图后均有说明,共绘有54幅图。

徐光启第二:王徵最早提出地心引力,发明自行车、蒸汽机、自走火船,却把功劳都托名给了西方

徐光启第二:王徵最早提出地心引力,发明自行车、蒸汽机、自走火船,却把功劳都托名给了西方

徐光启第二:王徵最早提出地心引力,发明自行车、蒸汽机、自走火船,却把功劳都托名给了西方

第四卷为新制诸器图说,共载九器,包括虹吸、自行磨、自行车、代耕、连弩等。

这是华夏近代第一部近代物理学、机械著作,也是华夏最早采用拉丁字母符号排序的科技书籍。

如下所示,翻开第一卷,在重学方面有一段描述包含了力学、机械学、算学、几何学等诸多知识概念:

“力是力气、力量。如人力、马力、风力之类。又用力之谓,如用人力、用马力、用水风之力之谓。艺则用力之巧法、巧器,所以善用其力、省其力之总名也。重学者,学乃公称,艺则私号,盖学、理学、算学之类,俱以学称,故曰公。而此力艺之学其取义本专属重,故独私号之曰重学云。”

徐光启第二:王徵最早提出地心引力,发明自行车、蒸汽机、自走火船,却把功劳都托名给了西方

?

王徴对地球引力的描述是这样的:

试观上图,圆为地球,甲为地球中心,乙、丙、戊皆重物,各体各欲直下至地心方止,盖重性就下乃其本所故耳。譬如磁石吸铁,铁性就石,不论石之在上在下,在左在右,而铁必就之者,其性然也。

翻译成大白话大致就是:

“地球是一个圆球(圆为地球),上面的重物都想要下落到地球中心为止(重何,物每体直下,必欲到地心者是),这些物体呢,本来就有这样的特性(乃其本所故耳),就像磁石吸铁一样(譬如磁石吸铁),都是奔着磁石过去(而铁必就之者),也是本来就有这个特性(其性然也)。”

徐光启第二:王徵最早提出地心引力,发明自行车、蒸汽机、自走火船,却把功劳都托名给了西方

如果说《远西奇器图说录》的知识,诸如力学、地心说,重心及其求解,求水体积、浮体体积,比重,简单机械及其联合使用等等都是来源于西方古代和文艺复兴时期,那么请问,为什么地心引力比西方早了60年?

究竟是谁抄了谁的作业?

西方对此是避而不谈的。不但如此,为了证明《远西奇器图说录》来源于西方,他们还特意炮制出了一系列著作,并宣称这些著作早于1627年。比如,1578年出版的《数学仪器与机器博览》(Threatre de Instruments Mathematiques et Mecaniques)、1588年出版的《奇异精巧的机器》(Le Diverse e Artificiose Machinedel Capotano)。

但是,西方抄袭者只是个画手,而不是该领域的专家,所以压根儿不懂原理,在绘图时无意之间犯了许多明显的错误,导致按照这种图纸制造、复原的器械和工具根本无法使用!!!

徐光启第二:王徵最早提出地心引力,发明自行车、蒸汽机、自走火船,却把功劳都托名给了西方

有意思的是,《远西奇器图说录》中的许多农具、器械在华夏历史上一脉相承,早在明代以前的许多典籍如元代的王祯《农器图谱》中就已经出现了。

1999年1月,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屯留李高乡北部的宋村发现了一座金代墓室。据墓室内的纪年题记,该墓葬的时间为金太宗天会十三年(1135年)。据考古发掘简报,在墓室的壁画中一共绘有8件农具,其中南壁墓门左侧的“轮犁”形制不同寻常,因为在犁架下带有双轮。

在目前已知的我国古代各种形制的犁中,这是唯一的。

徐光启第二:王徵最早提出地心引力,发明自行车、蒸汽机、自走火船,却把功劳都托名给了西方

类似的轮犁在明末王徵与来华的德国传教士邓玉函(Johannes?Schreck)1627年合作完成的《远西奇器图说》出现过,其卷三有一幅“代耕图”。

徐光启第二:王徵最早提出地心引力,发明自行车、蒸汽机、自走火船,却把功劳都托名给了西方

徐光启第二:王徵最早提出地心引力,发明自行车、蒸汽机、自走火船,却把功劳都托名给了西方

李约瑟(Joseph?Needham)考辨称,该图底本出自1578年雅克·贝松(Jacques?Besson)所著《数学仪器与机器博览》,是经模仿改绘的。

徐光启第二:王徵最早提出地心引力,发明自行车、蒸汽机、自走火船,却把功劳都托名给了西方

那么,请问,1135年与1578年,哪个时间更早?

西元10世纪时,欧洲还是黑暗的中世纪,不要说普通百姓,就是王公贵族都是文盲,哪有什么发达的农业技术?

实际上,在世界数字图书馆里有一本书,名叫《机器与仪器的制造场》,绝大部分人都看不明白其中的机械图示意,原因很简单,因为作图之人不懂原理、画得太拙劣了。

据说,16世纪晚期,欧洲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的崭新类型的书籍,其代表种类的文献被称作“机器制造场”。 第一座制造场便是由一位名叫雅克·贝松(约1540-73年)的数学教师所制作,此人生于格勒诺布尔,后来受到皇家赞助,改行来“画图”了。

《机器与仪器的制造场》一书中声称:

“图版描述了仪器的尺寸和图像,许多后来被用于制作机器的原型图,包括车床、石头切割机、锯床、马车、炮管、疏浚机、打桩机、磨面机、拖拉机械、吊车、电梯、泵、打捞机械、航海推动机械以及许多其它的机械。”

可是,当你仔细翻阅这本书就会发现,书里的机械图上述机械原型根本就对不上啊!

对不上啊!

徐光启第二:王徵最早提出地心引力,发明自行车、蒸汽机、自走火船,却把功劳都托名给了西方

不过,当你把《奇器图说》中的那张“循环链斗式输送机”图,拿来对比时,就会瞬间发现,咦?这货与《机器与仪器的制造场》的某张图怎么长得有点像?

但是,仔细一琢磨,好像又有点不同……

嗯,有人原理没吃透,毕竟,他不是机械制造专家,而是个数学老师,呵呵。

为了给别人脸上贴金,某版本的《奇器图说》中是这么说的:

“王徵看到当时金尼阁(Nicolaus Trigault ,1577-1628 年)带来的7000 册的西方图书,其中有关科学和技术的专著,附有印刷精美的插图,王徵从中认真钻研并依此想象设备的制作方法。他请特伦茨为自己翻译讲解了维脱鲁维 (Vitruvius)、西蒙·布鲁日 (Simon de Bruges)、干治士·阿格里科拉 (Georgius Agricola)、阿戈斯蒂诺·拉梅里 (Agostino Ramelli) 等人的作品,并一边听取特伦茨的讲解,一边记下笔记。

特伦茨通过 50 余幅插图,详细介绍了起重机、引重机、转重机、调水机、转动石磨机,解木、解石和岩石切割机,以及日晷和水铳的工作原理。”

《远西奇器图说录最》则声称:

“意大利工程师阿戈斯蒂诺·拉梅利(Agostino Ramelli)及维托里奥·宗卡(Vittorio Zonca),以及法国工程师雅克·贝松(Jacques Besson)的作品复制于此译本中。”

瞧瞧,数学老师摇身一变,成了“工程师”了。

徐光启第二:王徵最早提出地心引力,发明自行车、蒸汽机、自走火船,却把功劳都托名给了西方

关于《奇器图说》与《奇异精巧的机器》、《数学仪器与机器博览》的对比问题,包括“长安今何在”、“楚士详丁”在内一众眼尖网友,以及程碧波教授等人已经专门扒过了,兹援引如下,有兴趣或有钻研精神的小伙伴们可以仔细研读一下:

《奇器图说》与《奇异精巧的机器》对比图

徐光启第二:王徵最早提出地心引力,发明自行车、蒸汽机、自走火船,却把功劳都托名给了西方

从绘制水平来看,右边图形的绘制质量好于左边。

从机械动力的布局流畅来看,右边图形也似乎比左边流畅。

右边图中,动力从人手传到轮B,再传到轮C,轮C上缠着绳子,绳子经过轮J转向朝上,将动力传给轮E,轮E的旋转使得水桶H被提升。这个动力传导过程十分清晰。

而左边《奇器图说》的图中,红色标注3处的绳子,与红色标注4处的绳子并不相连,动力无法传输。似乎左边的图形是错误的。

但是,却有两个问题右边的图形无法解释:

1、提水桶上的动力传送系统没有问题,但怎么把水桶放下去?

2、轮K是做什么用的?

在第一个问题中,如果操作者要把水桶放下井,就只能反向转动曲柄,使得通过轮B的反向旋转,使得轮C亦反向旋转。但轮C的反向旋转只能让绳子松弛,无法让绳子传递动力。而松弛的绳子距离水桶还要经过轮J和大轮E,只要这两个轮子稍微有点摩檫力,水桶的重力就无法牵动这两个轮子,因为放下去的水桶是空的,很轻,而轮6显然很大。因此水桶无法放下。

在第二个问题中,轮K在地上有阴影,因此这是一个实体存在的轮子,其莫名其妙地搁在一旁,与谁都不连,用处何在?

来看左边的图形。

由于轮4和轮2的绳子互不相连,因此其具有各自独立的动力来源。轮子2已经清晰地绘制出来,但是轮2上缠着的绳子被遮挡住了。轮4并没有绘制完,被遮挡住了,但是轮4与轮6之间的绳子是清楚的。因此左图事实上是轮1同时驱动轮4和轮2运动,使得轮4和轮2各自具有动力。

轮4的绳子是拉水桶上来,那么轮2的绳子就应该是拉水桶下去。轮6上亦应有两条绳子垂下来,一条绳子连接轮4,一条绳子连接轮2。但是连接轮2的绳子亦被右边的立柱挡住了。由于左图中总有一条绳子为紧绷承受力量,所以水桶上升和下降均有动力。但仅仅解决水桶下降的问题还不够。由于绳子使用时间长了会被拉伸变形,导致绳子过长而无法紧紧勒住轮6,导致轮6打滑。所以此时就需要调整轮2和轮4的转速为不同步,从而可以勒紧绳子,解决轮6打滑问题。一旦绳子勒紧后,再恢复轮2和轮4的转速为同步。因此就需要使用变速轮。

图左的轮5恰好就是一个变速轮,轮5上有一大一小两圈齿轮。变速轮5是对图中轮4被遮挡部分的描述,表示轮4是一个变速轮,不是说真有轮5孤零零地搁在那儿。后面我们将会看到,这是中国机械制图中,对被遮挡部分机械机构的通用表达方式。

当然,仅仅一个变速轮4尚不能实现从轮1到轮4的运动方向的改变,但在《奇器图说》的本图之前不远处就是运动转向齿轮结构,如下所示:

徐光启第二:王徵最早提出地心引力,发明自行车、蒸汽机、自走火船,却把功劳都托名给了西方

上图就是转向齿轮的复杂机械结构。所以随即来转重第一图是很自然的。

变速轮5的作用还不仅仅是使得轮2和轮4不同步来勒紧绳子。轮2亦是变速轮5的结构,如果轮2和轮4同时变速,则整个机械的运动速度就可以改变。因此当提升水桶重物时,可以用慢档,放下空桶时,可以用快档。图1左边的机械装置可以换档变速,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而图1右边的轮K,并非变速轮,并且居然还在地上有影子,这说明图形绘制者认为它就是孤零零地搁在地上的。

显然图形绘制者完全没有理解轮K是拿来干什么的。

再看图1左边的轮1,其上的齿比图1右边的轮B的齿要稀疏得多。原因在于,由于轮子磨损、绳子在轮子上缠得不均匀等因素,释放绳子的轮子与拉动绳子的轮子之间并不一定能保持完全同步。倘若拉动绳子过快而释放绳子过慢,而两个轮子的动力又都来自于曲柄,那么就会出现拉不动绳子、曲柄被两边的齿轮咬死的情况。所以图1左边的轮1上的齿相对稀疏,就是为了使得相互咬合的齿轮之间可以有一定的冗余空间,不至于咬死齿轮。而图1右边的轮B的齿轮很密集,与轮C的齿轮紧紧咬住,就容易咬死。

当然,实际上图1右边的的系统中只有拉桶的动力而无放桶的动力,所以实际上不会出现齿轮咬死的问题。

在作者充分理解原理的前提下,亦可能出现某些绘制错误,但这种绘制错误是笔误,很容易看出来。而图1右边图形的绘制错误,显然是作者完全没有理解系统中各个部件的功能,亦不清楚在实践中如何才能实用,所以凭借纸上谈兵的想当然,来抄袭图1左边的图形。

图1左边图形中所体现出来的实践微妙之处,是超越理论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

这使得图2右边的作者无法完整地抄袭。

因此,只可能是图1右边的作者抄袭图1左边的图形,而不可能是图1左边的原作者抄袭图2右边的图形。

其实,只看单个部件的功能复杂性亦可以判断:将变速轮5抄袭成轮K是可能的,但将轮K抄袭成变速轮5则是不可能的。

上述因不理解原理而造成的错误,在耶元1588年《奇异精巧的机器》整本书中,可谓比比皆是。

再如下图:

徐光启第二:王徵最早提出地心引力,发明自行车、蒸汽机、自走火船,却把功劳都托名给了西方

上述图3中均是有提水桶的动力而无放水桶的动力的机械机构。

由于图中轮子很大、绳子缠的匝数又多,很容易出现摩擦过大而放不下空水桶的情形。作者虽然没有理解提放水桶的原理,但是西方必然要对中国的图纸进行实践,实践中必然发现行不通,从而给出了不同于图1左边的解决方案。

作者虽然未必理解新方案的必要性,但却将其记录了下来。

图4,这是西方对图1左边图纸进行实践后的改进方案。

徐光启第二:王徵最早提出地心引力,发明自行车、蒸汽机、自走火船,却把功劳都托名给了西方

图4左边出现了轮3、轮4两个动力轮,产生提水桶或放水桶的不同动力。

图4右边出现了7、8两个线圈反向缠在同一个轮上,从而使得轮的转向不同时,产生提水桶或放水桶的不同动力。然后,西方将图1左边的大轮6改成两个相互隔离的大轮,不同动力轮的绳子固定在不同的大轮上,使得长期变形的绳子也不会打滑,这样就不必要像图1左边这样使用变速轮来勒紧绳子了。

这种方法可以实用,其代价是多一个大轮,以及绳子会越来越松,而要换档则更不可能。

总的来说,图1中单个大轮6的场景下,变速轮5的意义何在,《奇异精巧的机器》的作者是没有搞清楚的

虽然西方的实践也必然证明图1右边的机械结构行不通,但作者并不真正理解这一点。

又如图5所示:

徐光启第二:王徵最早提出地心引力,发明自行车、蒸汽机、自走火船,却把功劳都托名给了西方

有人认为图5左边《奇器图说》的图形绘制错误,理由是连接轮5和轮6的横杆1挡住了大轮2的转动。而图5右边《奇异精巧的机器》则是绘制正确的,因为大轮可以转动。

但是仔细看图5左边的横杆1,其并没有与轮5和轮6相连,接口4非常清晰地显示了这点。

再看固定横杆1的立柱3,此立柱3的脚是直接插在大轮的轮沿上的,并没有固定在地上。因此横杆1是随着大轮一起转动,自然就不存在说什么“横杆1挡住了大轮2的转动”的问题。

那么横杆1是拿来干什么呢?

答案是:

1、图5左下方有一个人在踩着大轮,通过体重来使得大轮转动,从而驱动最上面的磨转动来研磨粮食。而横杆1就是此人应该踩的杆。

为了避免遮挡图像,所以在人的躯体部分并没有画横杆,而是在人的头顶画出了横杆结构。可以看到大轮上有好几条平行的类似车幅条的杆,其与横杆1的立柱完全相同,很显然就是用来固定其它横杆的。

2、这些横杆也起着加固大轮的作用。所以《奇器图说》的绘制是完全正确的。

再来看图5右边《奇异精巧的机器》的图像,其虽然绘制的很精美,但却空有其表,缺乏三个最基本的常识:

  • 其一,大轮的轮沿被全部封死,在轮子中的人完全看不到眼前有什么。其体验效果极差。真实的装置不可能这样。
  • 其二,在磨好的两边粮食出口,竟然有两个极大的窗户7、8。粮食出口灰尘飞扬,麸皮等杂尘通过这么大的窗户进入大轮内部,操作大轮的人必然苦不堪言。只要有过基本农村经历的人都知道这将是多大的苦楚。更何况大轮还被封闭而不透气。而图5左边的图纸中,两边的粮食出口与大轮操作间是完全隔离的,粮食灰尘不会进入操作间。
  • 其三,两个大窗相对,会形成穿堂风,磨好的粮食粉末会被风吹散。

而《奇异精巧的机器》中的所有图纸,均无换档装置。

这意味着,这些机器提升重物的力量放大倍数越大,其提升速度越慢,而因为没有换档装置,所以放下空桶时,速度也越慢,工作效率极低。

综上所述,图5右边的图形,正是抄袭图5左边图形的结果。

这也是缺乏实践经验,坐在书斋中想当然地抄袭的后果。

再来看图6。

徐光启第二:王徵最早提出地心引力,发明自行车、蒸汽机、自走火船,却把功劳都托名给了西方

图6两边均是风车提水装置。

图6左边标注1处显然又是中国式制图的说明性图形,以说明“长筒直贯井底……筒中有索贯诸皮球”的构造,并非在这个地方孤零零地真实存在这么一个部件。

而图6右边标注2处,则是真有这么一个部件孤零零地搁在地上,其重要标志是此部件具有在地上的影子,所以为真实部件而非说明性部件。

图6右边图形有很多背景,此孤零零的部件亦是背景之一。

倘若是《奇器图说》抄袭《奇异精巧的机器》,那也不能解释《奇器图说》为什么单单挑背景2而抄袭出来。因此也是《奇异精巧的机器》抄袭《奇器图说》而非《奇器图说》抄袭《奇异精巧的机器》。

且看图7。

徐光启第二:王徵最早提出地心引力,发明自行车、蒸汽机、自走火船,却把功劳都托名给了西方

图7是通过最上面的人的摇杆转动,带动下面的箩筐传送带朝上运动,箩筐里面装有砂石。

这如同今天的自动扶梯。

网友“长安今何在”认为图7右边抄袭图7左边的根据是,图7右边的轮组4和7是安装在墙上,但却孤零零地与传动系统没有关系。

而图7左边同样的轮组1和8事实上是一个说明性的图形,用来说明传送带顶部和底部的轮组结构,并非真正的轮组。

所以,《奇异精巧的机器》的作者并没有理解轮组4和7的作用,结论是《奇异精巧的机器》抄袭了《奇器图说》。“长安今何在”的此推测有一定道理,但并不能确定。

因为图7右边的轮组4和7虽然非常规整,但却没有在墙上留下影子,而同一图中其它实物均有影子,所以《数学仪器与机器博览》的作者极可能也是把这两个轮组绘制成说明性图像而非实物。

程碧波教授认为,图7右边的图形存在三个问题:

  • 第一,轮组4中,底部的大轮边缘是光滑的圆周而无齿。但图7左边同样的轮组1中,底部的大轮边缘有弧性的齿。而无齿的大轮是无法进行咬合的。
  • 第二,图7右边的轮6与轮组4的大轮一样,操作者正摇着摇杆,摇杆带动轮6转动,从而带动传送带传动。问题在于:轮6和摇杆的组合是不必要的,因为直接在轮6上固定一个摇杆来转动即可。而图7左边的轮2与轮组1的大轮是不同的,轮2只是惯性轮。

    同时,图7左边图形中,摇杆的方向朝着左边有一定角度,从而为本图右边的铲土者留下开阔的操作空间。正是这朝左边转的角度,使得轮组1成为必要,因为轮组1就是以一定的夹角来转向的。显然,图7右边的图形中,转动传送带的操作者所转动的摇杆,已经侵犯了铲土人的操作空间,形成了相互的工作干扰。

  • 第三,轮组1的大轮被隐藏在立柱里面。因此才有绘制轮组1的说明性图形的必要。而图7右边的轮6和摇杆均暴露在外,并无绘制轮组4的说明性图形的必要。

正是以上三个问题,决定了是《数学仪器与机器博览》抄袭《奇器图说》,而非《奇器图说》抄袭《数学仪器与机器博览》。

《数学仪器与机器博览》中亦有《奇异精巧的机器》里面放空桶的动力缺乏问题,如图8所示:

徐光启第二:王徵最早提出地心引力,发明自行车、蒸汽机、自走火船,却把功劳都托名给了西方

在图8所示的轮组结构中,将装满沙土的桶从地上提上去是没有问题的。

问题在于,当操作者反向转轮试图将空桶放下来时,图8中红色标注1处的绳子就软了,单凭空桶的重量必须拉动轮2、4和比人还高的大轮3转动,才能从高空返回地面,这就有困难了。

如果将空桶设计得很重,那么在提升沙土时,效率就极为降低。

事实上,已经有网友指出,西文“Machine”应该就是“ma(磨)”与“china”的组合,亦即“中国磨”

徐光启第二:王徵最早提出地心引力,发明自行车、蒸汽机、自走火船,却把功劳都托名给了西方

?

从社会工程来看,只有中国古代产生了隋唐大运河、都江堰、万里长城、盐井等伟大的工程,最早拥有车弩、云梯、抛石机等器械,最早拥有水运天文钟、纺织机,中国亦是最早成建制建立火器军队的国家,实现《奇器图说》中的技术不足为奇。

关于【口授】的真实性和小实验

其实,王徵本人编写《远西奇器图说》时,是完全没有看过任何相关、相近、相似、相类的——“西洋科技典籍”的。他完全不知道、不认识、不了解所谓的“西洋”机械长成什么样。直到它编写完《远西奇器图说》后,都没有看过邓玉函“带来的所为”7000余部书里有相关的内容。

如果有,早就拿出来吹擂一番,当西方当作证据了。

一个小小的实验就能戳破“口授”的谎言。

大家不妨自己作个实验,找一个该专业的教授、专家或者学生,又或是拥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工,你拿着一段属于他们领域的专业内容,让他们画画看,能否根据你的描述画出相应的图来、写出对应的说明文字来。

注意,邓玉函于1630年病逝,1627年刊印《远西奇器图说录最》时已经重病缠身了。

如果一个健康的正常人都没法做到“口授”,何况是一个病入膏肓之人?

你还可以来个角色互换,你让别人,找一段属于你的专业强项或长处的内容。

让他们口述,你来聆听作画。

你把画出来的图和写出来的对应文字,与原图、原文进行比对。

你会惊异地发现,这些画出来的图和文字与原图、原文根本做不到相近、相似、相仿、相同,尤其是视角、角度、比例、位置、大小、形状、形态、透视、网格标等等。

再来看看王徵和邓玉函的背景。

王徵(1571~1644),字良甫,号葵心,又号了一道人,陕西泾阳县人,明末著名科学家、发明家、机械制造家。出仕以前,就研制过水力、风力和载重机械,写成《新制诸器图说》(划重点)。先是信佛、转而笃道、最后皈依了耶稣会(教会出钱招人入会,普通人入会可得3两银子,这点钱可供一家人一年的生计)。

注意,他是明末中国第一批耶稣会士的天主教徒之一,与徐光启并被“南徐北王”。

徐光启第二:王徵最早提出地心引力,发明自行车、蒸汽机、自走火船,却把功劳都托名给了西方

1616年,王徴入京参加会试,结交了传教士庞迪我等人。

1626,王徴撰写《诸器图说》记述其已造和未造的虹吸、鹤饮、轮激、风磨等八种日用生产机械。

52岁时考中进士,于天启、崇祯年间任直隶广平府推官、南直隶扬州府推官及山东按察司佥事等职。从政后留心经世致用之学,后以经算教授乡里,致力于传授西方学术,为最早的陕籍天主教徒之一(景教后学)。此人穷尽毕生之力,进行了很多的发明创造,尤其是农业用具方面的发明,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他在《远西奇器图说》里发明创造了自行车、自行磨,甚至还发明了“火船自走”。

在扬州任职时,他主持改造漕河水,以放水救秧;创制打捞机械,以捞取坠入高邮湖底的堤石。

1634年,王徴在家乡创立天主教慈善团体“仁会”,意图以善举补此有憾世。

1643年,李自成起义军占领西安,力邀王徵为官,王徵以死相拒,绝食而亡。

邓玉函(Johann Terrenz, 1576~1630),字涵璞,瑞士人,德国耶稣会传教士。精通多国文字,与伽利略同为塞西学院院士,据说擅长天文学和医学。1623年,跟随汤若望等一同到达北京,后经徐光启推荐在朝中的历局任职,撰有百科全书式的自然史著作《印度的普林尼》。号称是是向中国人介绍望远镜和近代解剖学的第一人。

崇祯三年(1630年),病逝于北京。

注意,邓玉函其实擅长只有天文和医学

如果通读西方医学源流史,就会很容易发现此时西方医学尚未诞生,邓玉函所谓的精通医学,其实不过就是生理解剖,仅此而已。对于治病之法,他是缺乏研究的。而在力学和机械制造方面,他仅仅比常人多读了一点书籍,多涉猎了一部分而已,完全谈不上精通。从徐光启推荐他任职历局就可以看出,否则,他至少还可以在工部兼任一个职位。

据《清史稿》记载,乾隆年间,《远西奇器图说》被收录进《四库全书》,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四库全书对这部书的评价用了“荒诞恣肆,不足究诘”这八个字。而且,对原著有过删减和改动。

徐光启第二:王徵最早提出地心引力,发明自行车、蒸汽机、自走火船,却把功劳都托名给了西方

徐光启第二:王徵最早提出地心引力,发明自行车、蒸汽机、自走火船,却把功劳都托名给了西方

编撰《四库全书》时,乾隆大兴文字狱,下令焚毁了大量前朝遗留下来的科技典籍,对史稿和留存书籍进行过一系列的控制、修订和改编,其中有很多著作都被销毁失存,还刻意将前朝的著名发现归功于西方传教士。

综上所述,《远西奇器图说》之核心内容必定为王徴所著,与传教士邓玉函没有太大关系。

实际上,《远西奇器图说》记载的是明朝民间已经完全科普了的科技,该书是明朝官办学校的初级机械教学书、教科书里的内容。

徐光启第二:王徵最早提出地心引力,发明自行车、蒸汽机、自走火船,却把功劳都托名给了西方

徐光启第二:王徵最早提出地心引力,发明自行车、蒸汽机、自走火船,却把功劳都托名给了西方

唯有如此,王徵才能一听就懂、提笔能画,还能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就将之编辑成书,并刊印现世。?

明朝官员受利益诱使,入耶稣会后,与来华传教士合作,将其篡改、托名为传教士所著,并将其寄回西方,在西方产生了成千上万部抄袭作品,这才是真实的历史。

这些明朝官员啊,东林党啊,说什么好呢?

一入教会深似海,从此家国是路人。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昆羽继圣):徐光启第二:王徵最早提出地心引力,发明自行车、蒸汽机、自走火船,却把功劳都托名给了西方

(浏览 3,174 次, 今日访问 2人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