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泽读党史19:人民的光荣

美国作家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道由于文字的奇异巧合, 朱德这两个字正好是红色品德的意思。朱德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和蔼、慈祥,宽以待人,严以律己,是宽厚长者的形象。宽厚长者是个人品质,但并不是朱德的全部,甚至不是朱德的特质。作为一个政治人物,他的特殊品质更在于在形势最复杂、最危急时刻所表现出的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高超的斗争艺术。

20161129日,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其中两处讲到了朱德在中国革命危机关头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书记讲“越是危难关头,他越是信念坚定。”第一次是南昌起义部队南下潮汕失败,朱德同志所部孤立无援,他挺身而出,稳住军心,斩钉截铁地说,黑暗是暂时的,要革命的跟我走,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总书记讲的例子,就是朱德在三河坝分兵。正是有了三河坝分兵的决策,使起义部队在潮汕失败时才有一支力量北撤到井冈山,为后来的红军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也奠定了朱德的地位。在后来的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也才有了朱德、陈毅、林彪、粟裕等一批日后叱咤风云的共产党将帅们。后来,陈毅讲起三河坝战斗时说:“这时候,朱德同志才成为这支部队的领袖。朱德同志在南昌暴动的时候,地位并不算重要,也没有人听他的话,大家只不过是尊重他是个老同志罢了。”正是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才使得朱德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之一。

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加上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再加上高超的斗争艺术,这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具备的品格。疾风知劲草,往往在危机时刻才能显现这种品格。长征时期,朱德与张国焘的斗争就是这个范例。当张国焘坚持南下之际,中央要朱德随张国焘部行动,朱德在极其艰难的处境中坚持党性原则,全力维护了全党全军团结,防止了红军的分裂。毛主席讲那个时期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期,对于朱德来讲那个时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张国焘这人很卑鄙,手段也很恶劣。他曾暗中指使下属杀掉朱德的乘马,撤掉朱德的警卫人员,限制朱德的活动,克扣朱德的饮食,并教唆一些人对朱德围攻谩骂,妄图迫使朱德屈服。特别是在会议上,咄咄逼人,围攻朱德。在阿坝会议上,张国焘挑衅的问朱德 “总司令,你可以讲讲嘛,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怎样?是南下,是北上?”朱德从容不迫地说:“北上决议,我在政治局会议上是举过手的,我不能出尔反尔。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义务是执行党的决定。”“南下是没有出路的!”这时,会场的气氛更加紧张。有人逼迫朱德,喊叫道:“既然你拥护北上,那你现在就走,快走!”朱德有理有据地说:“我是中央派到这里工作的,既然你们坚持南下,我只好跟你们去。”

东泽读党史19:人民的光荣

事情愈演愈恶劣,在卓木碉会议上,张国焘公然宣布另立党中央自任“临时中央主席”。朱德对此严正指出:“你这种做法我反对。我们要接受党中央的领导,不能同中央对立。”“全党只有一个中央,决不能有两个中央!”“要搞,你搞你的,我不赞成。我按党员规矩,保留意见,以个人名义做革命工作,不能反中央。”

这就是朱德的党性!这就是朱德坚定!为什么毛主席一直称朱德为红司令,道理就在这。我们讲什么时候最能见党性?在最困难的时候,在极端危机的时刻,看看你是否动摇了,看看你是否能一如既往的坚持立场,看看能否敢于牺牲生命,艰难和困苦是淬炼党性的大熔炉。什么叫淬炼?淬炼就是把加热至红热的金属(如钢)立刻浸入冷水,从而增加物体的强度和硬度,减小物体的韧性。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在熔炉中淬火加钢,减少自己游刃有余的韧性,多增加作为一个党员的硬度和强度,特别是在关键时期更是如此。我们今天讲党性就要做到信念如磐、意志如铁、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工作上拈轻怕重、不愿到艰苦地方和岗位工作,这不叫有党性;这山望着那山高,三心二意、心猿意马,也不叫有党性;只能顺风顺水,不能逆水行舟,遇到困难就崩溃,遇到挫折就消沉,遇到压力就丧失斗志这也不是有党性。所以总书记讲“我们纪念朱德同志,就是要学习他无限忠诚、光明磊落的坚强党性。”

只是政治坚定还不够,还必须本领高强。朱德的处境虽然非常艰难,但他泰然处之,在逆境中坚持工作,不当“空头司令”,尽量发挥自己的作用。他一面同张国焘斗争,一面利用同部队接触的机会,耐心地教育红一方面军的指战员顾全大局,掌握正确的斗争方针和策略。经过朱德的耐心劝导,不仅一方面军同志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而且四方面军的一些同志也被朱德平易近人的作风和以理服人的态度所打动,表示悔意。基于朱德在党内和军内的声望,张国焘拿他没办法,最后也不得不跟着一起北上。今天,我们在总结这段历史时,可以讲在被迫南下途中,以朱德为代表的红军指战员对党性原则的坚持,对政治纪律的坚守,成为后来党中央战胜张国焘分裂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大红军主力会师后,朱德及时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汇报了他同张国焘斗争的经过。毛泽东听后非常感动,并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他“临大节而不辱”“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这是对朱德一生思想品德所作的精准概括。

1975年初,89岁高龄的朱德写下“革命到底”的条幅。19762月,他又写下“全党团结紧,险峰敢登攀”的诗句。在临终前不到两个月,他看到《共产党宣言》新译本后,不顾年高体弱,驱车到中央党校,看望参与翻译的同志,一起交流对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心得。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朱德诞辰会议上引用了毛泽东同志对朱德的评价称赞朱德同志是“人民的光荣”,引用了周恩来同志称赞朱德同志的革命历史“已成为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总书记讲,“这是党和人民对朱德同志的最高评价,朱德同志当之无愧!”

毛泽东曾评价他是“人民的光荣”,周恩来曾评价他的革命历史“已成为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他就是朱德。朱德这两个字是红色品德的象征。作为党和军队的领袖之一,他的特殊品质更在于在形势最复杂、最危急时刻所表现出的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高超的斗争艺术。南昌起义部队南下潮汕失败是是如此,长征时期坚持与张国焘斗争更是如此。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学习壹号):东泽读党史19:人民的光荣

(浏览 256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