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兵科研机构组织沿革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兵科研机构组织沿革
1954—1985)
原始资料编辑整理:刘跃
2014年6月22日

 

为了加强防化兵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一九五四年十月经总参谋部批准,在化学兵学校化学研究室(建于一九五三年一月,室主任黄新民,实有90人)的基础上,成立化学防护研究所,负责人为李洪基、黄新民。全所编111人,设办公室,业务行政科,五个研究室,一个实验工厂。在防化学部未成立前,该所由化学兵学校代管。一九五五年八月一日,国防部颁发化学防护研究所编制,共编188人,同一九五四年编制比较,增加了一个器材供应科和两个研究室。

 

一九五六年防化学部化学防护研究所调整机构:所首长下设计划科、器材科、管理科、技术资料室、六个研究室、一个修配试制试验室,定额仍为188人。任命徐行为所长,陈飞为政治委员。

 

一九五七年五月总参谋部批复,防化学部化学防护研究所更名为“防化学兵部科学研究所”,定额增至288人,所址从北京市昌平县阳坊镇迁至海淀区花园路五道庙甲一号,党政工作由总参政治部领导,业务工作由防化学兵部领导。所长徐行,政委除飞,副所长施诚、黄新民。下辖计划科、器材科、管理科和七个研究室。一九五八年十月,总参谋部批复,防化学兵科学研究所增设海军、空军防化研究室,分别定编为40、41人。

 

一九五九年九月,为了加强防化科研工作,经总参谋部批准,防化学兵科学研究所由原288人增编为650人,所首长仍是徐行、陈飞、施诚、黄新民(后增加冯捷、李信、李文学为副所长,张其泉、石和伦为副政委),下设办公室、政治处、器材供应科、管理科、情报资料室和七个研究室。

 

根据军委第十二次办公会议决定精神,防化学兵科学研究所从一九六O年开始筹备扩建为防化学兵科学技术研究院,同年十一月总参颁发编制作为筹建依据试行。由于各方面条件欠成熟,直到一九六一年十一月才正式建成。任命曾宪池为院政治委员,徐行为副院长,陈飞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一九六二年三月、十二月又先后任命刘凯为副院长,杜万荣为副政委)。全院共编1378人(另编外定编职工215人),院下辖组织计划部、政治部、院务部、一个研究所和六个直属研究室。组织计划部副部长李信、方寿山,副政委冯捷;政治部主任陈飞兼任〔后为周岳),副主任张其泉;院务部部长李文学、政委施诚,副部长焦玉文。

一九六三年四月,为了适应防化科研工作发展的需要,总参谋部批准防化学兵科学技术研究院从原编1378人增编为1648人(另编外定编职工450人)。

院首长同前,次年三月任命吴克之为院长。

下辖技术部,部长徐行兼任,副部长冯守伦、黄新民、邵国璋;

政治部主任周岳,副主任杨德千(六五年四月任命);院务部负责干部同前;

第一研究所所长方寿山,政委张其泉,副所长苏里,副政委李毓华;

第二研究所政委申居昌,副所长祝兴华、刘兰天;

第四研究所所长马焕文,政委冯捷,副所长王裕谷;

第五研究所所长李信,副所长孙斌、汪申,副政委王健。

除第一研究所留驻海淀区花园路五道庙甲一号外,院机关和其他三个研究所于当年秋季迁至昌平县阳坊镇原防化学兵学校校址。经总参谋部批准,防化学兵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空军防化研究室和海军防化研究室,先后于一九六三年十月和一九六四年七月,分别调归军委空军和第七研究院建制领导。

 

一九六八年十月开始,防化科研机构受到压缩。根据毛主席批准的国防科委体制调整改组方案,将防化学兵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第四、五研究所及院机关的部分人员,调归国防科委第十三研究院建制,于翌年十一月办完交接手续。

 

一九六九年十月十八日,军委办事组批复,将防化学兵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部撤销,由该院算一、二研究所合并组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防化学技术研究所”,归总参防化学部直接领导。任命冯守伦为所长,李永凯为政委,周启伟、孟吉辅为副所长(一九七三年底增配刘忠义、黄新民、周标三名副所长),邱宏元为副政委(一九七三年底为曹瑛)。全所共编547人,下设技术处,处长卢辉;政治部主任曹瑛(一九七三年底为王新志),管理处处长季锡山(后为罗朋友);五个研究室,一个核试验效应室,一个试制室。一九七一年增编一个喷火研究室,全所增加64人。一九七三年,核效应室改称为“防原子防化学效应队”,全所人员增至678人。

 

一九七五年六月二日,总参谋部批准,防化学技术研究所机关增编十一个科室。即:技术处计划科、器材科、情报资料室、仪器仪表维修鉴定室;政治部组织科、干部科、宣传科、保卫科;管理处管理科、财务科、军需科。所领导班子成员同前,另增配汪申为副所长,鲁克为政治部主任。

 

一九七七年至一九七九年春,防化学技术研究所领导班子成员做了部分调整:所长方寿山(后为李震),政委刘忠义,增配了副所长高方,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夏守库。

 

一九七九年四月九日,中央军委发出37号文件,决定由国防科委第十三研究院第一、二、三、六所,与总参防化学技术研究所合并,组建为防化研究院。据此,总参于七月二日下达了该院编制序列,院下设科技部、政治部、院务部,七个研究所(即:原总参防化学技术研究所分为第一、二、三所,原科委十三院一、二、三、六所,依次称防化研究院第四、五、六、七所),一个试制工厂和四个勤务分队。同时,总参党委批准由王学千、李震、冯捷、刘忠义、葛才夫(后增加王裕谷、许兴栋)组成的院临时筹备领导小组,行使院党委职权,于八月一日正式开始筹建工作。院机关三个部和一、二、三所,也由防化部党委批准组成了等备领导小组。院、部、所印章和院党委印章先后于九、十月启用。

 

一九八O年六月十三日,军委决定撤销防化研究院,以该院一、二、三所整编为第一防化研究所,四、五、六、七所整编为第二防化研究所,直属总参谋部防化部领导。

第一防化研究所编937人,下设科技处、政治部、管理处、十个研究室、一个试制工厂,所领导恢复原防化学技术研究所的班子(另增配毛用泽为副所长);

第二防化研究所编1484人,下设科技处、政治部、管理处、十一个研究室、一个试验场、一个试制工厂。所长端容,政委王健,副所长郭星光、陈冀胜、王崇铨、熊承栋、俞五经、邱祖余、宋家骥,副政委杨玉春、李旺义、谷相如、孙世伦,政治部主任史全序。

 

一九八一年三月四日,中央军委批准恢复防化研究院,任命卞克强为院长(后为端容),王学千为政委。经总参批准,在其他院、所干部未任命前,以卞克强、王学千、葛才夫、邱祖余、王新志、曹英、王健、刘忠义、刘连发九位同志组成临时筹备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建院筹备工作。

 

一九八三年四月和七月先后任命商燮尔为副院长(八四年三月增配邱祖余),白鹤为副政委。全院共编2213人。

一九八二年底起陆续任命的院机关和各所的负责干是:

科技部部长宋家骥,副部长杨钟恒、何大祥(八三年增配陈怀奇);

政治部主任张绪溶,副主任李子让(八四年十月为陈富根);

院务部部长李旺义,副部长刘国钧(八三年增配李景湖),副政委赛时日(八四年十月喻奇光任政委);

第一研究所所长于选成,副所长刘融、陆国瑾(后陆免职,八四年底增配曹志荪),副政委张长庚(后提政委),总工程师程代云(后为程信余);

第二研究所所长毛用泽,副所长刘毅、朱建寰(后朱免职,增配王良厚),副政委郝庆堂,总工程师王良厚(后为段金龙);

第三研究所所长宋家骥(后为杨钟恒),副所长邓云度、樊祖培(后增配辛德嫒),副政委孟宪国,总工程师王锡林;

第四研究所所长陈冀胜,副所长王崇铨、李维刚(后增配孟昭敏),副政委宋双欣,总工程师徐玄龙;

第五研究所所长熊承栋,政委史全序(八四年七月增任黄根宝为副政委),副所长俞五经、陈冶之,总工程师王克贤;

第六研究所所长郭星光,政委王国英,副所长李敏江(后为李景湖,再后是李巍岷),技术处处长李景湖(后为李巍岷,再后是杨春景),政治部主任陈富根(后为虞飞雄),总工程师许仲达。

 

一九八五年,全军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根据总参谋部精简整编方案。防化研究院降为副军级单位,撤销研究室一级机构,人员由1812人精简为1250名。

军委任命高方为防化研究院院长,陈冀胜为政委,

何大祥为政治部主任,

常铁华为院务部部长,

程代云为第一研究所所长,

吴卓明为第三研究所所长、姚广义为副政委,

李维刚为第四研究所所长,

陈祖宝为第五研究所政委,陈传林为副政委,

周德宏为第六研究所副所长、虞飞雄为副政委、邢玉振为政治部主任。

其他院、所领导成员大部分不变,少部分退居二、三线或改做技术工作。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总字子弟):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兵科研机构组织沿革

(浏览 3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