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丨在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中筑牢文化自信根基

荐读丨在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中筑牢文化自信根基


摘要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但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红色文化物质载体保护不当、精神内涵研究不力、资源开发不足、利用率不高以及创新力度有待加强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相关部门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如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专业人才培养、多角度开发与教育宣传、加大创新力度等,在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中,我们可以筑牢文化自信根基,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的发展。


荐读丨在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中筑牢文化自信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崛起,都必须以文化的传承创新和文明的发展进步为基础。“红色文化,就其概念内核而言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红色遗存和红色精神,就其概念外延而言,是近代以来的革命基因和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凝聚。”传承与创新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提高文化认同、培养文化自信、扩大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筑牢文化自信根基的重要手段,对号召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价值体现


毛泽东同志曾经将红色文化称为“中国人民学会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文化”,充分说明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坚定政治立场、树立政治权威的积极养分,以红色文化推动红色旅游能够为当地创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具有很强的文化和社会价值,因此,传承与创新红色文化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红色文化的政治价值 

在政治层面,红色文化是帮助中国人民坚定政治立场、帮助中国共产党树立政治权威的积极养分,是国家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首先,红色文化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奋斗历程,凝结了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其次,红色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红色教育资源,对于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构筑具有启发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最后,生长和孕育在中华大地上的红色文化,能够为人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提供生动的历史素材和丰富的精神营养。 

(二)红色文化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相比于政治价值,红色文化的经济和生态价值体现得更为具体和明显,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红色旅游业。如今,许多旅行社以红色旅游为主题,为游客们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记忆”,如重走长征路、抗日主题之旅等。同时,革命老区、革命圣地、革命人物故居等成为人们了解党的发展史、奋斗史、 建设史的重要途径。革命圣地多位于乡村地区,经济相对贫困,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帮助当地人民振兴经济、促进发展,而且红色文化资源特别丰富的地方甚至可以将旅游业发展为支柱产业,带动当地整个经济格局的重建和优化,这是红色文化经济价值的最佳体现。 

另外,红色文化的发展既不能失去“红色”这个革命底色,也不能失去“绿色”这个让红色文化良性发展的关键。相比于其他更注重娱乐性的旅游产业,红色旅游产业的开发对当地自然条件的改变较少,更注重展现原汁原味的历史环境,自然而然地便凸显出红色文化的生态价值。只要遵循“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的双重指导思想,红色文化就既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又可以实现生态文明保护。 

(三)红色文化的文化和社会价值 

红色文化的文化价值表现得十分多元,主要体现在文化教育、文化宣传和文化自信等方面。历史是无声但具象的语言,青少年一代可以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了解先辈们的奋斗经历,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灵魂的洗涤 ;而外国友人通过学习和了解红色文化,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的气节气质,体会中华民族精神,进而提高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与此同时,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极具凝聚力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其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增强社会认同、促进社会和谐、传承革命精神等层面,其媒介和载体主要是各地的红色文化展览馆、陈列室、纪念馆、网上展厅等等。在各种公益性的红色文化宣传当中,人们可以把握红色脉络、寄托红色情感、了解真实的红色故事,如各文化馆、图书馆开展的红色文化系列讲座,各地免费开放的红色纪念馆为公众提供的网上红色展厅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通过实地体验,人们对红色文化的印象和认同得到进一步加强,传承和创新红色文化的社会效应进一步 凸显。


 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拥有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地方相关部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对当地的红色文化进行价值重构和资源整合。但在实际操作中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口号喊得响,落地却很难”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而导致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出现一系列问题。

 (一)红色文化物质载体保护不当

 “红色文化物质载体作为承载革命精神的一种物质形式,并不是天然的物质存在,而是革命精神支配下的实践产物,是革命精神的物化成果。” 然而在中国乡村,有些地方虽然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却没有进行很好的开发与保护。部分位于贫穷地区的地方性红色文化革命遗址长期无人问津、疏于管理;有的红色文化革命遗址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规划中遭到破坏;有的红色文化革命遗址被当地人占为己有,造成人为破坏和社会价值缺损等。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相关部门开发、保护、监管不力导致的。例如,2022年辽宁某县人民检察院在开展“红色资源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中发现,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某抗日旧址前未设置标志标识等,影响了革命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的延续性。

 (二)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研究不深入 

红色文化之所以能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当中历久弥新、经久不衰,主要依靠学界不断对其内涵进行研究和挖掘。现今,各地方在讲好红色故事、研究红色文化、发掘红色文化的时代精神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仍有不足之处。通化市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2019年以来,通化市有20余个职能部门参与,累计征集史料文物2000余件,收集和出版各类红色历史书籍900余种,并依托这些史料打造红色旅游路线、开展红色教育培训,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史料挖掘利用的广度深度、人员配备和机制保障等方面,依旧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研究不深入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专业人员配备不足,特别是军事、考古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少之又少,导致无法对红色历史遗迹和文物书籍进行及时且专业的研究和鉴定;二是工作质量不高,针对红色文化的研究成果大多只局限于某一地区,未能以更广阔的视野提升课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三是保障机制不健全,很多地方的红色文化研究项目由于没有可持续的驱动机制和保障机制而停滞不前。 

(三)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不足、利用率不高 

当前,许多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流于形式,利用率也较低,大多是追求“吹糠见米”的短期行为,并没有开展长期有效的深度开发和利用。以皖北地区为例 :一方面皖北地区红色资源的开发以馆室陈列、静态呈现和舞台表演展示为主,缺乏创新;另一方面,仅仅停留在挖掘和保护现有红色文化资源的层面上,没有将现有资源推广到幼儿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文化教育中去。 

(四)红色文化创新力度有待加强 

在红色文化的宣传和保护过程中,各地宣扬的红色文化内容呈现出同质化现象,红色文化创新力度有待加强。无论是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上,还是在红色旅游的项目开发、红色歌曲和红色电影的创作上,很难看到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但又颇具内涵的红色文化创新成果。同时,红色文化的创新形式也较为单一,在数字网络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电影、歌曲、书籍这三类依旧是人们心中最熟悉的红色文化载体,这表明红色文化的创新形式也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

 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具体路径

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基本上都是以问题为基础的,这样会使出台的政策和措施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此,下面将针对上文提出的四个问题,一一给出解决路径。相信只要坚持正确的路径,使用正确的方法,红色文化定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创新,焕发出新的活力,从而筑牢人们的文化自信根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魂聚力,为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奏响赞歌。 

(一)合理规划资金投入,保护红色文化物质载体 

红色文化物质载体是革命精神的物质体现,因此必须得到有效保护。目前,部分贫困地区的革命遗迹和文物得不到合理开发和保护的最主要原因便是资金投入不足、开发方向不精准,导致红色文化物质载体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缺乏动力。为此,其一, 各地方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配备专业的设施配备,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开发和保护革命文物和革命遗迹;其二,资金的投入不仅要流向“物”,还要流向管理、开发和保护等相关人才,建立“红色智库”,力求在红色文化物质载体的保护上做到精细、科学;其三,资金还可以用于红色文化物质载体的宣传,可以制作关于红色文化物质载体的影片、动画、纪录片等,进而发展红色旅游业,提高当地经济效益。

 (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深挖红色文化精神内涵 

对于红色文化传承和创新而言,专业人才是其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为此,各地方要重视引进考古、军事、理论研究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健全人才保障机制,以便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充足的人才力量;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各高校要拓宽视野,聘请相关领域优秀学者进校开展培训讲座, 向研究做得好、做得深的地区学习,力求使研究成果具有前瞻性;高校要鼓励研究人员深入基层,实地考察红色文化物质载体,研究红色故事、红色人物,剖析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并吸收学习其他相近学科的知识,为生产有价值的、跨学科的创新性成果奠定基础。 

(三)多角度开发与宣传红色文化,提升红色资源利用率

 针对红色资源开发与利用不足的问题,相关主体应当创新红色文化的开发与教育形式。一方面,各地要运用新式的、现代的、高科技的文化表现形式,结合地方红色资源的特色来展现红色文化,如利用VR、AR等盘活红色资源。以江西赣州某红色+景区的主题公园为例,它以超大型立体巨幕配合视听技术,全景展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当彩色高清版开国大典影像资料在上千平方米的巨幕上呈现时,观众便能真切感受到穿越时空的震撼。同样的技术运用在红色展览馆、文物保护纪念馆内,也可以让游客们真切体会到革命年代的激荡岁月。另一方面,“红色资源是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党史学习教育鲜活生动的教科书。”红色文化不能只是静态地通过物质载体展示,而应当多组织红色教育宣传活动,走进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等环境中,创新教育培训形式,提高红色资源的利用率。 

(四)加大创新力度,导正红色文化发展方向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红色文化在具体内容和宣传形式上均有大量创新性作品出现,如红色歌谣、红色故事评书、红色电视剧等,采用这种贴合时代的创新方式,可以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增添年轻气息,为红色文化的发展增添魅力。与此同时,为了避免形式上的丰富带来内容上杂乱无章的问题, 文化产业监督机构要时刻关注网络平台中的红色作品,出台相关政策把控作品方向,利用检索系统屏蔽对红色文化理解不正确的敏感词等;大力宣传格调高雅、内容通俗易懂、富有创新性的红色文化作品,以实例倡新知,导正红色文化创新方向,让红色文化可以在安全、规范的环境中发展和创新。 

新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既迎来了史无前例的机遇,又碰上了不容忽视的挑战,只有抓住发展机遇、解决发展问题、提升发展动力,才能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使红色文化重新焕发活力,在红色文化传承和创新中筑牢社会文化自信根基。




【来源】《时代报告》2023/11 总第512期

【作者单位】

刘春霞,硕士,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讲师。 

朱旭,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副教授。 

王欢,硕士,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讲师。





投稿邮箱 | sdbgsxj@sina.com

联系电话 | 0371-55688090


荐读丨在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中筑牢文化自信根基

荐读丨在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中筑牢文化自信根基

时代报告 

 做有思想的高端杂志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时代报告学术研究):荐读丨在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中筑牢文化自信根基

(浏览 16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