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1周年纪念日。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谨以此文表达对他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
在毛主席纪念堂毛泽东革命业绩纪念室里,陈列着一对特殊的眼镜,一副没有左镜腿,一副没有右镜腿。
这对眼镜陪伴了毛主席手不释卷的晚年时光,是一代伟人“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求知精神的真实见证。
毛主席晚年健康状况下降,行走困难,习惯于卧床批阅文件、看书、读报。他喜欢侧卧,戴普通眼镜非常不方便,靠床侧的镜腿总是把太阳穴压出深深的凹痕。为了让毛主席看书时舒适一点,工作人员找到北京光明眼镜店,想要特制一种方便躺着看书的眼镜。配镜师傅选用了两副普通镜架,“左腿拆一个,右腿拆一个”,制成了一对单腿眼镜,朝左侧躺时戴没有左腿的,朝右侧躺时就戴没有右腿的,解决了眼镜腿压迫太阳穴的问题。毛主席试戴后非常满意,成为他晚年读书看报必不可少的工具。
1939年1月,为了鼓励干部学习,毛主席曾说过:“年老的也要学,我如果再过十年死了,那末就要学九年零三百五十九日。”他曾立言“决心学习,除死方休”“活一天我就要学习一天”。
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繁荣与富强,无论是在风华正茂的学生时代,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还是日理万机的建设时期,毛主席总是孜孜不倦地勤奋读书,如饥似渴地寻求新知,即使晚年病魔缠身,他仍然坚持读书学习。
读书,伴随他度过了波澜壮阔的一生。
早年在长沙求学时,毛主席便嗜书如命。他将“为人,为国人,为世界人而学”作为自己读书的目的,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远大志向。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毛主席写下“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的对联,以勉励自己坚持读书。他曾这样描述在湖南省立图书馆读书的感受:“我就贪婪地读,拼命地读,就像牛闯进了人家的菜园,尝到了菜的味道,就拼命地吃个不停一样。”
踏上革命的道路后,毛主席十分忙碌,但他仍充分利用行军、休整的间隙读书。
1947年,在沙家店战役中的行军途中,毛主席笑着对身边的战士们说:“这里好,这里是‘山路风来草木香’啊!”战士们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毛主席把宋代辛弃疾的词句讲解了一遍,又说:“光学打枪还不行,还要努力学习文化,学习革命的道理。学了文化,懂得了革命的道理,人就聪明了。”小战士不解地问:“您的学问都这么大了,行军又这样累,干啥还要这样苦苦地读书?”毛主席亲切地说:“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知识范围那么广,你再聪明,知道的不过是有限的那么一点点。”“勤学习,多看书,眼界就宽了。看看世界多么大,才懂得自己多么小。”
新中国成立后,日理万机的毛主席依然读书不止,就连睡觉的床上,一多半也被那垒起来半尺多高的书籍占据着,睡觉基本上是躺在书堆里。毛主席的藏书已经很丰富,但他还经常到一些图书馆去借书。1958年,北京图书馆为毛主席办了第1号借书证。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庐山等地的图书馆都留有他的借书记录。
在病魔缠身的耄耋之年,毛主席也未放弃对书本的钟爱。工作人员曾形容晚年毛主席的读书生活是:书以伴行,书以伴眠,甚至书以伴厕。平装小字本的看不见了,就看新印的大字线装本的,直至生命最后一息。1976年,毛主席的身体愈加虚弱,眼睛也由于老年性白内障做了手术,大多数时间都躺卧在床上。
但他克服病痛的折磨,依靠着单腿眼镜,仍重新阅读了《二十四史》《鲁迅全集》等大量书刊。
1976年8月26日,毛主席主动向工作人员索要最后一部书,是他长期珍爱的宋人笔记《容斋随笔》。1976年9月8日,毛主席当天看书、看文件共11次。下午4时37分,他最后一次看文件,时间长达30分钟,七个多小时后与世长辞。
至此,毛主席用终身学习践行了自己读书要“除死方休”的诺言,为中国共产党人留下了一笔无限珍贵的精神遗产。
毛主席一生博览群书,并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在毛主席看来,读书始终是革命者、建设者的必修功课。
这对特殊的眼镜,无声地诉说着昔日毛主席孜孜不倦地阅读、理解和发挥运用古今中外书籍以追求真理的故事,再现了他生命不息、探索不止的读书生活,真正体现了矢志不渝的革命信念。
原创文章版权归毛主席纪念堂所有,如转载需注明出处。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毛主席纪念堂):【领袖的故事】一对见证终身学习诺言的眼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1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