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侃】黎城是怎么一步步走向默默无闻的?

文:水风景

黎城是怎么一步步走向默默无闻的
既然说黎城一步步走向默默无为那么就一定辉煌过,有多辉煌?和华夏始祖炎帝有关系,因为史籍记载炎帝建立了古黎国。虽然现在古黎国的所在地众说纷纭,但是黎城所拥有的实证毕竟最多,怕是没有人能推翻这个定论,充其量他们只好自说自话而已。
黎城的辉煌就是从距今六七千年开始的。
靳家街遗址出土的陶片上有最早的黎字,距今也有七千年了;史书记载炎帝建立黎国和宝泰寺碑文记载的前后呼应:炎帝获嘉禾之地;西周黎侯墓地更加证实黎城就是黎国。黎国被赤狄打败,黎侯寓于卫,这是诗经上记载的;东阳关现存的城墙经考证就是商周时期黎国的,是目前全国唯一地上仅存最早的城墙;西伯勘黎就不用多说了。这就是黎城,一个弹丸之地,在先秦时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地方,在历史进程的舞台上,演绎着靓丽的角色。

【乱侃】黎城是怎么一步步走向默默无闻的?

就是这样风光无限的地方,从前汉开始,默默无为走过两千个春秋,期间还遭受了多次的风浪、波折。
高祖三年,不知啥原因就将黎和潞两个相邻的地方合并成一个,称为潞县。一直到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朝廷在潞县大开杀戒,潞县的子民被杀的只剩十之一二,于是把剩下的人又建立了一个县:刈陵县。刈陵县县城在现在的古县村,刚开始就是个很小的县城,后来在隋朝开皇年间,终于将黎、潞分了开来,各自立县。至此黎、潞合县已经八百零一年了。
在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黎城也是胡人的统治地区,各个政权走马灯一样替换,少数有钱人跑到了南方,大部分老百姓惨遭蹂躏。虽然大的环境下是民族融合,但是苦难却是老百姓承担。
如果说黎城的苦难到此结束也就罢了,到了宋朝,黎城位于宋辽交界之地,屡有税赋输送到大辽国,多灾多难的黎城人啊,从这个时候开始就没有安宁过。后来金兵入侵、蒙元占领一直到明朝,总共243年的时间处于少数民族统治之下。
金元两朝的经济究竟如何,现在只有一些国家级史书上有一些记载。如果用现实情况来看,没法想想当时人们的生活到底咋样。近几十年当地出土的少量的金代墓葬可以看出当时的普通老百姓的经济状况并不好。而元代墓几乎没有发现过。

【乱侃】黎城是怎么一步步走向默默无闻的?

后来李自成的起义军如席卷残云从黎城走过;太平军更是一路烧杀而过。日本鬼子把黎城当作重点进攻区域对待。
林林总总说了这么多,黎城就这样一步步走向了默默无闻。而伟大的党领导黎城人民英勇抗战,最后我们才走向辉煌,如今黎城正朝着更高更广的方向腾飞。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向九万里黎城已经不是过去的黎城,黎城乘着大好政策的东风,正在一步步走向富裕、富强。

【乱侃】黎城是怎么一步步走向默默无闻的?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边听边写):【乱侃】黎城是怎么一步步走向默默无闻的?

(浏览 787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