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新婚三天,红军丈夫就出征,妻子苦等一辈子:他说过要回来

文文说纪实

2019年5月15日,于都县城烈士陵园来了一位特殊老人。因为老婆婆不认识字,随她一起来的人,就带着她一个一个地辨认。

良久之后,他们在牺牲烈士的名字上,看到了“王金长”三个字,老婆婆一下子扑上去了,哭着说:“金长啊,我守了你89年了,你受过苦,你受苦了啊,金长啊!”

然而,无论老婆婆如何撕心裂肺地呼唤,她的金长哥哥都不会再回来了,她89年的痴情等待,只等来一张烈士证书,

这位老婆婆名叫段桂秀,而牺牲的王金长则是她的丈夫。

1920年,段桂秀出生在于都县段屋乡的一个贫苦家庭,父母望着怀中的婴儿,觉得无力抚养,最后经人介绍,在段桂秀没有足月的时候,就将她抱到邻乡的王家做童养媳。

在那个年代,穷苦人家的女儿命运都不由自己做主,她们会早早地被抱走去当童养媳。而童养媳的日子是难熬的,不但要做家务,甚至还会遭受来自婆家人的打骂。

不过,段桂秀还算幸运,王家的儿子王金长比她大十多岁,非但不欺负段桂秀还会经常带着她一起玩耍,有好吃的也会想着她。

王金长的疼爱,让段桂秀感受到了人间温暖。

1932年,段桂秀12岁了,按照当地习俗,她和金长哥哥完成了结婚仪式,虽然那会段桂秀还不知道什么是爱情和婚姻,但是她知道有金长哥哥的保护,自己就不会受欺负。

然而,新婚后第三天,金长哥哥的一个决定,改写了两个人的命运。

当时,国家饱受战乱之苦,无数热血青年纷纷走出家乡,加入到革命队伍中,王金长也坐不住了,有了参加红军的想法。

段桂秀听说后很不舍得,母亲也极力劝阻,但自古忠孝两年前,虽然不舍得段桂秀和父母,但王金长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果人人都只顾小家,那国家谁来保护呢?想至此,王金长在当天就决定上路。

哪怕隔了89年,段桂秀依然记得送别王金长的场景。那日,段桂秀一直将丈夫送到车站,途经镇上时她还买了一双草鞋作为礼物送给丈夫。

临别之际,王金长脱下了自己身上的一件旧衣服,交到段桂秀手中,同时还将自己身上的仅有的一点钱也给了段桂秀。

在上车之前,王金长摸着段桂秀的头,坚定地说:“你一定要等我 回来,最多三五年。”段桂秀含泪点头。

自从王金长走后,家里只剩下丈夫年幼的弟弟、婆婆和段桂秀三人了。作为儿媳妇,段桂秀仿佛一夜长大了,从此后她几乎承包了所有的家务,哪怕是重活儿她也是抢着干。

尽管家里开销不大,当他们的日子依然难熬,最艰难的时候,甚至到了无米下锅的地步。

为了一家人能活下去,婆婆只能到处去乞讨,留在家里的段桂秀一边照顾弟弟,一边做工,她像男人一样,挑石子、挑煤球,一旦有100斤中,到手才2分钱,段桂秀一天可以挑二三十担。

起初,她磨破的肩膀,双手也长出了老茧,可是段桂秀没有屈服于生活,她心里唯一的盼头就是,等金长哥哥回来了,日子就好过了。

原本王金长说三五年回来,可这一走就没有了消息,抗日战争打完了、解放战争打完了,新中国都成立,段桂秀也没有等会自己的金长哥。

夜半无人时,她总是偷偷流泪,她不相信金长哥会骗自己,他一定会回来的。一直到1953年,段桂秀终于等到了金长哥的消息。

那天,有人来到家中,送来了一张烈士证书,来者说:“王金长在福建时候,就牺牲了。”等了21年,却等来了丈夫牺牲的噩耗,段桂秀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

虽然烈士证书上有丈夫的名字,可她却一直说:“金长哥哥说,让我等他回来,他不会欺骗我的,我要等他。”

之后的日子里,段桂秀将烈士证书收了起来,依然向以往那样,照顾婆婆和小叔子,婆家人和娘家人都劝她改嫁,可段段秀不肯,她说:“我答应金长哥要照顾好整个家,我就一定不会食言。”

之后,为了照顾婆婆和供养小叔子,段桂秀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什么苦活儿重活儿她都干,做得最多的就是到处给人家做饭。

后来,段桂秀去给车头供销社做饭,每天凌晨三点就要起来,先是跑到很远的地方打水,然后回来开始洗米、洗菜,一干就是四五个小时,可为了婆婆和小叔子她也不觉得累。

在段桂秀的抚养下,小叔子也长大成人了,还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老房子就只剩下段桂秀和婆婆相依为命。

1960年,婆婆也在安详中去世,段桂秀没有辜负丈夫嘱托,帮小叔子成家,为婆婆养老送终,她统统做到了。

婆婆走后家里就只有段桂秀一个人,虽然此时她已经四十岁,但要想改嫁也会找到合适的人家。

可当别人再提起这个问题时,段桂秀的态度依然没有变,她就守着老屋,等金长哥回家。

1965年,段桂秀做了一个决定,将小叔子家的9岁的儿子过继给自己,作为她和金长哥的孩子,小叔子一家也欣然同意了。

有了儿子后,段桂秀更有拼劲了,她依然是给当地的供销社做饭,每个月可以有20元的收入,虽然不多当时可以保证母子的生活开销。

那会,她工作忙就将儿子送到生母那照顾,每天只能见儿子一面,但是她很知足。就这样,段桂秀一边努力工作,努力抚养儿子,一边幻想着那个“烈士证书”是个误会,她的金长哥会回来,这样一家人就可以团圆了。

这一等就是整整87年,她从12岁的小女孩,变成了99岁的老婆婆,她的儿子也结婚了,她还有了重孙子,可她的金长哥终究没有回来。

因为是烈士家属,段桂秀晚年的生活是很安稳的,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不愁吃,不愁喝,还跟着儿子一家住上了小楼房。

但段桂秀的心里一直挂念着金长哥,她不相信那张单薄的纸就定格了丈夫的命。于是,她想到了去烈士陵园去“寻找”丈夫。

2019年5月14日,得知熟人郭湖北的要去县城,段桂秀希望他带着自己一起去。她想去烈士纪念馆看看,能否找到丈夫的资料或者遗物。

到了烈士纪念馆,段桂秀的情绪有些激动,但在看到红军穿的草鞋时,她陷入沉思。她的回忆被拉回到了87年前自己送金长哥参军的场景,她也给自己的丈夫买了这样一双草鞋。

不过,在烈士纪念馆,段桂秀并没有找到关于丈夫的任何记载。次日,她又找到郭湖北,希望她带着自己去烈士陵园看看,否则自己不甘心。

最终,在烈士陵园的英雄纪念碑上,她看到了自己丈夫的名字,多年的思念、等待、难过都涌上心头,跪在纪念碑前的段桂秀失声痛哭,嘴里不停地喊着:“金长啊,金长啊,,我等了你87年了,你受苦了。”

郭湖北劝慰她:“找到了就好,以后还可以来看他。”而段桂秀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一张丈夫的照片。

在纪念碑前,段桂秀望着丈夫的名字,像聊天一样告诉他:“现在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我们的儿子成家了,我们还有了重孙子,可是你却回不来了。”

而就在今年,段桂秀老人在后辈的带领下,来到了北京天安门,站在天安门广场上,老人激动地哭了。

面对摄像机,她说:“做梦也没想到会有今天,我丈夫21岁参军去了,我不舍得啊,我守到现在,现在我100多岁了,能来到北京我自己都没想到,我替金长哥看看。”

随后,老人隔着栅栏一直遥望着天安门,不停地用手帕擦拭着眼角的泪水,那一刻她心里想的念的都是“金长哥”。

为了今日之和平,王金长献出了青春的生命,作为妻子段桂秀为了那句“等我回来”,一生未改嫁,丈夫牺牲在战场,她替他照顾好了小家,如此高贵的品德,让人敬佩。

最让人欣慰的是,段桂秀走出家乡,来到了北京,她替丈夫看到了一个盛世中国,也替丈夫圆梦了!

如今,段桂秀老人已经103岁,她等了丈夫也已经整整89年,这份真情让人动容。

在此,我们也祝愿段老身体健康!!!

——本文完结,感谢您的阅读——

(浏览 49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