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六大战术原则的诞生及相关电报

林彪六大战术原则的诞生及相关电报
毛泽东欢迎林彪从苏联归来
林彪六大战术原则的诞生

舒云 撰文

林彪一向提倡“少而精“。

战争环境没有条件办正规院校,教导队都是速成性质,不可能长篇大论。而且部队官兵普遍文化水平低,讲多了,讲深了,既不懂,也记不住。于是,林彪根据基层官兵的作战经验和自己的体会,用最简捷的语言,深入浅出概括出六大战术原则:“一点两面“、”三三制“、”四组一队“、”四快一慢“、”三猛“,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同时,林彪还发明了许多新鲜词汇:”硬拼仗“、”拼命仗“、”莽撞仗“、”老太爷仗“、”官僚主义仗“、”攻城军“、”爆炸军“、”刺刀见红“……

对这些原则,林彪结合正反战例反复讲,反复强调。1948 4 19 日,林彪在《关于攻坚战的战术问题》中说:“这次要讲的主要是纵深战斗。这次会议主要的任务,也是讨论纵深战斗。因为今后,纵深战斗将成为决定战争最后胜利的战斗。纵深战斗在我们过去是没有的,对我们说来还是个新问题。过去消灭敌人个把师的战斗,主要是前沿突破,到纵深战斗就没有甚么了,所以纵深战斗经验也就不多。大家发言中,对纵深战斗也就没有像打外围和前沿突破的经验那么多。我们上面这种经验更少,倒是下面营、连、排干部的经验还比较多些。今后必须研究纵深战斗经验并使整个部队都学会和熟悉纵深战斗,因为突破后,纵深不能解决,战斗就不能胜利,就是勉强能胜利,也一定伤亡过大,得不偿失。关于纵深战斗的问题很多,我主要的提出三点,其他问题也要说一说,这三点可用三句话来说,一句是‘不要打急了’,一句是‘队形不要太密了’,一句是‘大胆插到敌人后面切断敌人,分割敌人’。“

为什么不要打急了呢?林彪说:“如果打急了,一次打不下来,还要重新打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甚至打第五次。本来想很快解决,反而弄得更慢了,这种例子很多。原因就是没有很好准备。如果队形太密了,伤亡太大,打不到底,打半截子仗,一个连打剩七八个人,就无法再打了。虽然战术可能取得一些胜利,但整个战役可能造成失败。按照一般的军事原则,都是提出要快。历来的军事传统思想,是所谓‘兵贵神速’,没有提出要慢的。在历来的实际战斗中也是要求秘密、迅速、坚决,也是快的原则,对慢的一面,从未提过。时间这个东西,也能够变成战胜敌人的一种新的力量。黄色炸药和炮兵,过去我们没有,后来有了,成为我们一种新的力量;现在又加上一种新的力量——时间,这种力量是不用费钱就可以买到的,我们必须要很好地加以利用。“

1948 2 14 日,林彪在《关于四快一慢的报告》中说:“四快一慢不是我们新发现的,世界上有战争以来,就有了这一条道理。追击、遭遇不需要它,打滥杂部队,以绝对优势打劣势不需要它。但打堂堂之阵,针锋相对的部队,就要准备好。中国、外国的战术原则,都有这一条。不是新道理,而是旧道理,但没有把它单独地、明显地提出来。快与慢结合起来,我们这样单独地提出是为了脑子容易记。“人们一般习惯讲”人力“、”物力“,林彪则创造了”时力“,即把时间也作为一种战斗力。

1960 8 24 日,林彪在第八次全军院校工作会议的讲话中说:“抓重点。重点是甚么,要很好选择。例如打仗,集中兵力,主要突击方向,总攻时间等就是重点。有人总想多搞,结果是走向反面。过了量,搞得越多,结果学到的东西就越少,这也是辩证法。老子说‘少则得,多则惑’,就是这个意思。多了,教员、学员忙得要死,装了一脑子东西,结果是概念不清,业务不熟练。学员来学校一趟,累得要死,结果是一大堆,没有条理,更谈不上熟练运用,这就不是多快好省。所以大家要选一选。这要靠大家真正钻进去,才能够正确地取舍,做到恰如其分。“

1951 10 月,林彪在关于朝鲜战争与师级干部的谈话中说:“朝鲜这场战争是和我军过去的任何战争完全不同的战争,要打败这个敌人,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但是最为重要的是要加速工业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国防工业的现代化建设。没有现代化的军事科学技术装备、现代化的国防工业,要建立强大的现代化军队是不可能的。“11 月,林彪在全军高级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要眼捷手快,看准了国际局势,大战一时打不起来,尽快裁减军队,省出钱来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

林彪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后,在 60 年代初国家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提出“两弹为主,导弹第一“的方针。这个方针为 1964 年爆炸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奠定了基础。

关于战术原则的指示(1948.1.17)

今后在运动战中和对于临时防守的敌人,我每一个纵队应担任歼灭敌人一个师。在敌人无重要增援情况下,集中五六个团和主要火力,首先歼敌一个团,然后扩张战果,逐一歼其余两个团,各师、各团亦应按照此原则。在战术上,各级须注意实行重点突破和「四快一慢」。各下级部队着重掌握「快」的原则,上级着重掌握「慢」的原则,但不能无条件的慢,而须根据三种情况,控制三种不同程度的慢,攻坚的总攻击不可能太急,运动战的总攻击则须打得较快。(十三时)
林彪六大战术原则的诞生及相关电报
林彪与彭真
关于一点两面战术 (1948.2
甲、 甚么是一点?
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我们作战方法,特别强调各个击破敌人,一个一个地消灭敌人,这就是说,企图心不要太大,嘴巴不要张得太宽,不要想一口把敌吃完,必须考察条件,当条件能够吃掉,一口吃掉是好的,但防止一口吃到嘴里啃不烂,嚼不碎,结果会把牙齿碰断,因此在条件未成熟前,我们不主张大吃大喝,包围很多敌人,想一家伙解决问题以图痛快,这样打法,十有八九是危险的,是不痛快的。我们主张是吃一口是一口,细啃烂嚼才易消化,打一个营歼灭一个营,打一个团歼灭一个团,才是真正痛快。
因此在组织战役时,如果是打运动的敌人,则集中力量打它侧翼一路,如果一路还不能全部吃掉,则打它一节,吃它一股,如果打分散守备的敌人,则是选择一点突破歼灭之,如能发展再继续发展,实行局部包围歼灭,不是一下包围好几点,包围一大堆,同时打几个敌人,这样是难以解决战斗和取得胜利的。
在战术上也是选择敌人弱点实行坚决突击,例如一般突破点,均是选择敌人突出部、接合部,敌人阵地的侧后,地形便利我接近之点等地方,集中兵力、火力突破之,而不是无重点地到处乱攻乱突,把头碰在敌人钉子上。
以上是指选择敌人一点而言,另外还有自己集中一点的问题。这就是说,不要张着手指头去打人,要缩拢手指头成拳头去打人,不要两个拳头同时去打两个敌人,要尽量将两个拳头的力量集中打一个敌人,这样打去的重量敌人是很难沉住的,很难抵挡的。
因此我们必须绝对集中兵力、火器痛歼一个敌人,不是平均分配力量,不痛不痒地打击几个敌人。我集中兵力、火器的程度,必须完全达到优势于被打击的敌人,必须完全达到消灭打击对象有绝对把握,即使有了九分把握,还有一分没有把握,也必须继续集中满足十分的把握。
如果我以一连之兵对敌一连之兵力作战,不论火器、军事技术、指挥能力均劣于敌人,不易胜利,如果我集中以一营之兵力,甚至一营以上之兵力,打击敌人一个连,不论我之火力,兵力均可压倒敌人,三个人或三个以上的人,打敌人一个,一定可以打胜。但在集中兵力时要注意的是:一、脑子里所想象可能已经是集中了,但防止实际上并未集中。二、地图上看似乎已经集中了,但防止实地上并未集中。三、根据过去打一般的敌人观念是已经集中了,但打当前新的敌人也许不一定是集中了。
以上是就战役而讲,而就战术上来讲,也必须采取集中主义,主要是集中加强突击方向的力量,「使突击队真正成为刺刀尖子,放出去就能针针见血,像猛虎一样,再硬的敌人也杀得开,突得进去」,为此,其方法是:
一、突击正面不要拉得太宽,应是窄狭的正面使我火力能完全掩护压倒敌人,使打出去的力量是纵杀不是横砍,根据德苏战争经验,不论德军进攻苏联,或红军反攻德国,其所采取攻击方法,大部是楔形突击。
二、集中力量在突击方向,并不是要突击部队实行密集队形去乱冲,而是实行梯阶纵深的配置,拉长尾巴的配置,这样一方面加强了突击的刀尖,另方面而又保持了后劲力量,其好处是能几冲,突击之后又便于贯入扩大战果。
三、一般进攻战术原则,兵力配备是按突击队九分之七,牵制队九分之二,但这个方法是可改变的,在一定情况与条件下,可实行九分之八的力量,集中在突击方向,而以九分之一的力量,放在牵制佯动方向。
四、如果对一个敌人形成包围,必须完全使包围圈上、包围在线,是有重点的,避免粗细一样。
以上所讲一点战术的基本精神,就是选择敌人弱点过失,集中自己力量,以强对弱,以我之主力对敌之部分,以我之部分牵制敌之主力,这样一定可以把敌人一个一个地消灭,一个一个地吃掉。过去经验又完全证明,秀水河子歼灭战,我以三个主力团,一个次等团,主攻敌人四个营;以二个次等团,一个主力团打后援。金山堡歼灭战,我是以三倍以上力量收拾它的。而 1 师进展特别快,是在战术上采取两个主力团根本不分散,并肩作战,并肩前进,并肩冲锋,使敌人根本抵抗不住。
乙、 甚么是两面?
要彻底歼灭一个敌人,对一个敌人不采取两面或两面以上的攻击,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如果向运动中敌之一路进攻,若是打头,则应一部与敌碰头攻击,而主力摆在侧翼猛然突击,才能收获战果;如果是打后尾巴,则主力向敌侧击,坚决截断,另主力一部在敌屁股攻击;如果是对防御敌人的进攻,则应一部从正面攻击,而主力则从其一个侧翼或两个侧翼或背后攻击,是易奏效的。不论大至师旅,小到排班,皆可实行一点两面战术,例如一个排攻击敌人一个火力点,力求以一个班在正面攻击,以二个班包抄到敌人侧背实行攻击。
实行一面进攻的坏处是:
一、容易演成击溃战,不能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可以赶走敌人,不能歼灭敌人,敌人抵抗不住可从容地撤退或转移阵地,我只好看着它跑了。
二、敌人可以集中全力安心来抵抗一面,因为其他方面根本无顾虑,即使我突破它部分阵地,它还可将预备队使用上来,进行反冲锋,把我打出来,这样只有斗力没有斗智了。
三、攻击正面过小,我之火力、兵力展不开,拉不开架子,使不上劲,过分堆积了,搞得不好遭敌人炮火及空军轰炸。
实行二面进攻(如兵力优势亦可实行两面以上)的好处是:
一、夹攻形势可以断绝敌人后路,一方面打垮了又不易逃跑,可以堵住,可以歼灭,另一方面断其接济,断其退路,精神上给予(敌)最大威胁。
二、两面攻击较易成功,使敌人分散兵力,分散火器,分散精神,顾此失彼,总有一面可突上去,同时我自己兵力、火器可以展开,发挥威力。
三、如果自己兵力不够优势时,实行三面、四面或更多面的同时攻击,则又使自己分散兵力,平均主义,缺乏重点,有被敌各个击破危险。其被击破的形势,有两种,一种是纵深的被各个击破,一种是横广的被各个击破,均应防止。但两面亦不是平均配置兵力,平均配置火器,在两面之中又应有主要的一面,一般说正面进攻应是次要,从侧背一面是主要的;地形对我不利的一面是次要的,地形对我有利的一面是主要的;敌人强大的一面是次要的,敌人薄弱的一面是主要的。
丙、一点两面战术的特点:
一点两面战术,就是一种歼灭的战术,是一种胜利的战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避免了吃得多吞不下的坏处,避免了平均使用兵力的坏处,避免了一面攻击打击溃战的坏处,真正可实现不打则已,要打必歼的作战要求。把敌人一个手指斩断,比较一次一次击伤其几个手指强得多。同时一点两面战术,就是一种进攻的战术,是一种更勇敢的战术。一般说敢于大胆进行包围迂回的指挥员,就可以说是有胆量的指挥员。如果敢于摆成两面,大胆地摆在敌人侧后去攻击敌人,那是一种更勇敢的指挥员,同时必须懂得防御者的胆子,是不怕正面敌人多,就怕侧后被敌人抄,因此这种勇敢动作必然胜利。然而一面战术的指挥员则是最胆小的,除好退却外,不能达到任何其他的积极目的。
丁、要实行一点两面战术,最重要的是反对急性病,避免仓促应战。
要发现敌人弱点和过失,必须经过详细侦察、分析、研究,这亦需要时间。要等待部队从各方面远近不同的位置,开到预定作战地点,并集中成拳头,这亦需要时间。要等待包抄部队运动到敌人侧后,形成一个方面的攻击敌人,亦需要时间。因此时间成为最大的问题。但亦惟有完成了上述条件之后的打仗,才能好像音乐一样的打得合拍,打得合意,否则仓促应战很易发生你进我退,此打彼停,锣响鼓不响,鼓响锣不响,打一个乱七八糟,必然没有好结果。
如果为了把仗打好,为了胜利地歼灭敌人,多花费一点时间进行所必要的准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在没有打响之前,多花费一点时间,多等一下,以便在战斗中求得速决,很快解决战斗,得到胜利,那是最好办法。过去我们在山东根据地的作战大部是这样进行的。如果仓促应战,慌慌忙忙地乱打,不舍得战前多花费一点时间,充分准备和组织,在战斗中不能速决,与敌人相持起来,或退出战斗再行准备,结果既浪费了时间,同时还增加了自己不必要的伤亡消耗,两头失算。
我们要懂得一条道理,天是一天半天塌不下来的。因此时间是有的,白天未准备组织好,不好打,还有晚上,可推到晚上打,如果晚上还未准备组织好,不好打,还有明天,要推到明天再打,如果明天还不能打,可再推到后天打,假若在我准备与组织期间内敌人发生了变化,不利于我打时,我则不打,另外再找机会。因为打仗的机会多得很,但必须指出这种决定权亦是属于战役指挥员的。同时必须指出,如果在平时教育、训练及各种作战工作有了经常准备的话,则可缩短战前的准备时间,切戒因「准备」而丧失时机。在这方面来讲时间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宝贵的,如果配合作战时友邻部队发起攻击,或友邻部队遭敌反击处于危机情况下,更应无条件立即去援助,半分钟也不能迟慢怠误,否则就是罪恶。
战术指挥员必须坚决服从战役指挥员,局部服从全局才是正确。


关于三三制战术(1948.2

1  管理教育与训练,特别是加强班的战斗指挥力,使在战斗中能在班长的指挥范围内,发挥其机动灵活、勇敢作战的战斗效能与避免队形的拥挤增大伤亡的战术组织。

2  三三制战术提出的基本精神,是根据十年的内战、八年抗战   的经验,特别是今天我们的作战,对象是顽固反动派,有美国的援助,训练较强,装备较好(美械装备),而我们一般的装备训练较弱,我们要同这种敌人作战去消灭敌人、战胜敌人,就必须在指挥上有更灵活的战术组织,才能以少的伤亡去获得大的胜利,达到我们不打则已,一打必胜,并能保持连续战斗的作战方针。

3  三三制战术的提出是根据战术需要,同时为了便于记忆和容易懂得与领会其意思,因此将三三制的名词运用到战术上来。

4  三三制战术的组织形式是在一个班内,由三人至四人划为三个或四个小组,正副班长为当然小组长,另在班内选择出一两个政治质量较好,战斗勇敢并有经验的战士当组长。各小组在平时战时均以班长为核心,在班长的指挥下,进行日常生活管理教育、公差勤务等活动与训练。

二、三三制战术组织的好处

甲、战时

1  加强了班长的指挥,由于组长的积极领导协助,能在前进、攻坚、白刃搏斗中,灵活、坚决地完成任务,在进行爆炸、投弹、破坏、扶梯、侦察等任务时派遣迅速,以免临时抽拔配备的麻烦。

2  在班长口令指挥范围内,各组能根据敌火力及地形,散开前进或后撤,可减少伤亡,本班内各组火力与运动,可互相掩护,免在前进或后撤时,拥挤一堆,掌握部队困难。

3  在肉搏时,可以一组对敌一至二人,完全可以歼灭敌人,组内如有负伤等,可以彼此照顾。

4  在夜间战斗中,可减少夜间指挥的困难,每班划分三组至四组,组长指挥二至三个组员,班长指挥三个至四个组长,这样也就加强了班的夜间指挥,提高了夜战的战斗力。

乙、平时

1  一切公差勤务、站岗放哨等,派遣既方便,又较公平,免闹争吵。

2  在学习上,可互相研究、讨论和帮助,如学射击、刺杀、礼节等动作,可彼此喊口令,纠正动作。

3  组长能更加积极地负责推动协助班长照管,使各组在组织上更加严密,开小差与违犯纪律现象容易防止。

4  组长加以锻炼培养即提拔为班长,是最好之对象。

5  我军新战士较多,班长亦多为新战士。为了加强班的管理教育,班内分组,实为便利,因为一个班经过二三个组长的协助来进行管理与教育则较容易,若班长(尤其在今天多为新战士的成分下)直接领导十几个人则较困难。

连队应根据全连的战士成(三、班的三三制怎样编制)分、体格、政治质量、战斗经验、个子大小等做适当配备,正副班长为当然组长外,另产生组长,有以下的方式和方法。

甲、在有领导的班内民主选出,经连队的审核,如不合适,可再行提选。用这种方式产生的组长,在平时、战时容易指挥领导,威信较高。

乙、连队干部根据班内战士政治质量好,作战勇敢等条件直接指定。

丙、每组以三至四人,在人数不凑巧时,班长的组可多配一人,组长不管民选或连队指定,应经常进行教育培养,以发挥其工作与战斗的积极性。

1、要认识指挥和组织队形,练习三三制的组织、三三制战术,是胜利的法宝。我们如学好,练习得更熟练,我们的收获就更大,消耗损失就会减少,战斗胜利得更加有把握,因此我们要耐心、细心来学习,精密地来领会它的要领,然后来教育战士,不要怕麻烦、怕啰嗦。

2、将所有的班迅速调整编成,将三三制的好处,对连队重复地进行教育,并首先在日常生活中来贯彻这种精神,使战士切实地体会到好处。

3、在战术动作上,应不怕麻烦,多加演习,在各种情形和地形,从山地到平地,野战到村落战,进攻到退却,务使熟练,进退自如。

班内分设组,由于组长的协助(五、班长与组长、战士的关系),在平时与战时是更加强了领导与指挥,组长与班长的正常关系,彼此职权明确划分如下:

1  班长对组长是直接指挥关系。

2  班长对班内战士,有直接指挥权,但应注意尽量通过组长来推动,以发挥组长的威力和工作积极性。

3  组长对战士,在班长意图下,是直接指挥关系。

六、班长的职责

甲、战时

1  组长率领本组,除单独担任战斗任务外(如爆炸、架梯、投弹、破坏等),应保持与班长不间断联络(在班长口令指挥范围内)。并不间断地观察敌情地形,在进攻时,应选择地形,率领本组迅速进到冲锋出发地。

2  在各种不同情况及地形下,应切实掌握本组与班主力一致行动,必要时,组织本组火力援助友邻前进或转移。

3  组长发现敌人动摇,及火力中断,有利我发起冲锋时,应口头在原地报告班长,并率领本组配合班主力向敌冲锋。 4、组与组,战士与战士的互相间隔、距离,是根据当时敌人火力和地形而定,但应保持在班长口令指挥下,一般以六至八步为基准,但在敌密集火力而必须通过开阔地的特殊情况下,必须由班长指挥,方能以组为单位通过,到达一定地点后(如较有隐蔽及冲锋出发地等),再迅速靠近准备冲锋,免遭敌各个击破。

5  组长自己应有沉着勇敢、坚决顽强的模范战斗行动,来影响本组战士,并不断地以生动有力的口号,来鼓动全体同志坚决勇敢打击敌人。

6  班与每组的队形,与战斗队形同,主要是根据当时具体情况和地形而灵活地运用。

乙、平时

1  组长应保证班长给予本小组的一切公差勤务、站岗放哨的任务完成。

2  除帮助小组各同志工作学习,在文化政治思想上教育提高外,并对每个同志,在每个时期,具体表现、思想意识,及发生的一切不良倾向,及时向班长反映。

3  自己在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要以身作则,吃苦耐劳,不讲怪话,用埋头苦干的模范作用,来推动本小组同志的进步。

丙、小组的战斗队形

1  三角队形:甲:前三角;乙:后三角。

2  一字队形。

3  一路队形。

4  梯级队形:甲:向左成梯级队形;乙:向右成梯级队形。

丁、班的战斗队形口令:目标正前方某处,成战斗队形散开,跟我来!

1  每班以十人计算的队形。班有轻机枪或手炮时,应由班长直接掌握。散开队形时,应互不妨碍射击,彼此间隔距离六至八步为基准。

2  每班以 12 人计算的队形。此队形副班长率的一组,根据敌情地形,及二三组长的强弱来决定。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五色之翼):林彪六大战术原则的诞生及相关电报

(浏览 77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