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一帆风顺,有的惊涛骇浪,
但最出彩的,
必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饥肤的那个人
因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不经一番寒彻骨,
那得梅花扑鼻香!
从太行山走出的那个人,
不,是太行山河顺镇石村那家人,
将给我们演绎出不一样的风景。
主播 | 黄进朝
故乡石村烈士纪念亭
– 作 者 简 介–
崔东昇 1942年出生于河南林县河顺镇石村,曾担任民办教师。1962年入伍,曾历任班长、排长、参谋、副处长。1980年正团职军官。1988年恢复军街时授上校军衔。1991年由陆军指挥学院转业到南京中国电子物资苏浙公司任金属处长。2002年退休后,进入化妆品行业,和家人一起,先后在南京、义乌、上海经营商铺、创办工厂、品牌,成功打造了亚洲最具竞争力的彩妆工厂和中国艺术彩妆品牌。
-主 播 简 介-
黄进朝 笔名槱吟,七彩人生。林州市人。声音爱好者,喜欢朗诵、配音;曾解说多部宣传片、纪录片,于2018年获得河南省“经典照亮人生”诵读比赛一等奖。
编 外 花 絮
第288期网友论坛
新 生:
在俺河顺一带,在苍龙垴脚下,村民们如果遇到寅吃卯粮或者感到手忙脚乱时,便会说:“顾不住马安桥”了。
都急的事,怎样选择?看看它的由来吧。
海阔天空:
顾不住马安桥,这一说词,在岭西也有。可见明生之作有理有据,下功夫了。
新 生:
我急了也随口说“顾不上马安桥了”,但不究啥来由,还把马安桥说成马安轿。或以为是马鞍轿。
李保同:
@李明生 :明生老师写的《马安桥的传说》很好,给人耳目一新感觉。我童年时在家乡就没有听说过这个美丽传说,说明我孤陋寡闻,明生老师不是本村人还能写出这样耳熟能详的传说来,说明他在采访中下了一番苦功夫。他开车亲赴山后几个村釆访,和庄户老农座谈就充分说明他釆访认真,扎实。这种扎根泥土的精神是难能可贵,是文友群友们学习的榜样,为什么明生老师作品较多,频频见诸媒体?因为他有一颗不畏艰苦,深入基层釆访的决心。另外,你采访的井上村两位八十岁老人李才的,徐朋莲二人,是我家的本家人,我叫叔叔和婶婶,我们两家关系最好,我老家房子,几十年了没有倒塌,就是因为他们两位老人在看管。老家没有亲人了,我回老家第一站就是看望他们二位老人。老人对我像对儿子一样的好,我父母亲过世后的葬礼,都是他们二老操办。我常常在心里记挂他们,感恩他们。在此,感谢明生老师釆访两位老人,我替他们谢谢你。
郭建生:
@保Lbt :明生可不仅是采访你叔叔,婶婶,还让他们搭车十几里山路哩。明生不辞劳苦深入村庄走访调查,还掏腰包买油,这种执着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李保同:
@郭建生 :老班长,你说的极是,我是个粗心人,忘记了让他们搭车回村这件事,说明明生老师又是善良之人。他有一颗仁爱之心,非常感谢你!
马章生:
各位老师说的很对,写文章有时为求证一个问题,不知要思考多少时间、查多少资料、跑多少路。你看明生为求证一个问题费多大劲。求实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傅锁生:
一路辛苦一路歌
处处花开暖心窝
李金富:
河顺文艺第288期,由李明生先生采访撰文,郝晓平老师诵读,李东生兄长制作,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实为民间文艺平台标杆。同时,引发了许多感言和动人故事,比如李保同先生深情感悟,郭建生先生盛情点评……为李明生先生下苦功采访,上水平撰文点赞!加油!为诸位老乡编审老师辛勤劳作合成佳作而点赞!加油!为家乡河顺民间文艺繁荣进步鼓劲、加油!
李明生:
@保Lbt 你婶搭车在情理之中,驱车在路上捎人是常事,只是有人“关心”我怕遇到麻烦,提醒过我少捎人,但我坚信好人多。这不,大娘大爷就是,憨厚,可亲可敬的人。当时还硬塞给我一些核桃让我尝尝鲜。说不定何时再去了井上,还得“敬大娘一丈”!
新 生:
明生写篇东西很认真,这可能跟在部队,跟写通讯稿有关系。共产党最讲认真。自己开车跑几趟,有张照片找不到,还专门到付家沟拍一回。
从历史角度说,我们这些作品,一定会流传后世,因为我们是用文字记录的,传承更有力量,所以认真一些肯定好。
尚 善:
世间流传的许多事情,听着很普通,也很随意。但真正把它变成文字,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通过走访调查,弄不清它的来龙去脉,心里没有十足的把握,还真的沒法动笔。总不能胡编乱造糊弄人吧!所以说写一篇像样的文章,作者不知要花费多少时间和心血,实属不易!明生是老干家了,写的文章越多,付出的更多。向明生这种奉献精神学习!
李明生:
马安桥的传说中,除了李爱莲老人的那张照片都是我去拍的。当时采访时拍过李爱莲说曲儿的照片,未提供。俊彦老师在编审时觉得爱莲说的曲儿不错,也那么长应该有她老人家的照片,但是,由于疫情封控一时半会难回家从电脑里转到手机上,所以,联系了赵永生(去了邢台)同学存生(使用老年手机),还是存生给了我村会计的号码,又找到爱莲的子女才微信上传过爱莲老人的照片。
当魏老师定时发出来文章后,早晨4点50,我突然发现最后一张图片上有黄家坡村抗疫点的字样,感觉图片中的人物不是付家沟的付用生。俊彦老师经常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这时不想打电话打扰他休息,就发微信。所以,未看到我发的内容,才将文章从平台上撤了下来。
付用生的图片也正好我们村解封,我专门去了一趟,但也有收获,一是,七八个老百姓在桥边的官房门前向老样儿(太阳)侃大山。我认出来其中一个是付崇礼。讲了刘秀从此桥过的事。二是官房前面原来有个戏台(戏楼)想想东马安的戏楼,魏家河戏楼应该大体上一个模式。付用生回忆说:“官房是请玉帝爷等各路老神到此观戏休息室,后来里边才塑了神像。”
李保同:
@李明生 :看了明生老师写的上述文字,感到成就一篇好文章,非常不易。为了弄对马安桥的照片,他费了多少心血。这就叫认真。一个人只要把认真二字融进脑海里,就会无往而不胜。为明生老师的“认真”精神点赞!
崔伍锁:
马鞍桥与马安村有无关系不清楚。
小时候听《南阳关》伍云召的唱段:“西门外放罢了三声炮,伍云召上了马鞍桥……”
老百姓流传的“顾不上马鞍桥”,应该是半截儿歇后语,真实涵义是什么?哪位涉腊广泛的文友知道,给大家释疑解惑。
-End-
版权声明:【河顺文艺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河顺文艺):【河顺文艺第290期】【名人风采】【散文 】人生百年香犹在 | 崔东昇(文)黄进朝(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