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顺文艺第290期】【名人风采】【散文 】人生百年香犹在 | 崔东昇(文)黄进朝(诵读)

【河顺文艺第290期】【名人风采】【散文 】人生百年香犹在 | 崔东昇(文)黄进朝(诵读)

【河顺文艺第290期】【名人风采】【散文 】人生百年香犹在 | 崔东昇(文)黄进朝(诵读)

中华精英·林州骄傲

【河顺文艺第290期】【名人风采】【散文 】人生百年香犹在 | 崔东昇(文)黄进朝(诵读)
【河顺文艺第290期】【名人风采】【散文 】人生百年香犹在 | 崔东昇(文)黄进朝(诵读)
编者絮语

【河顺文艺第290期】【名人风采】【散文 】人生百年香犹在 | 崔东昇(文)黄进朝(诵读)
人生是一番长征,

有的一帆风顺,有的惊涛骇浪,

但最出彩的,

必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饥肤的那个人

因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不经一番寒彻骨,

那得梅花扑鼻香!

从太行山走出的那个人,

不,是太行山河顺镇石村那家人,

将给我们演绎出不一样的风景。

人生百年香犹在

【河顺文艺第290期】【名人风采】【散文 】人生百年香犹在 | 崔东昇(文)黄进朝(诵读)

【河顺文艺第290期】【名人风采】【散文 】人生百年香犹在 | 崔东昇(文)黄进朝(诵读)

主播 | 黄进朝

 

【河顺文艺第290期】【名人风采】【散文 】人生百年香犹在 | 崔东昇(文)黄进朝(诵读)崔东昇和夫人崔苏巧
【河顺文艺第290期】【名人风采】【散文 】人生百年香犹在 | 崔东昇(文)黄进朝(诵读)
文•崔东昇

【河顺文艺第290期】【名人风采】【散文 】人生百年香犹在 | 崔东昇(文)黄进朝(诵读)
2019年春,古稀之年的我,经历了人生中最为沉痛的日子。相濡以沫六十年,一起从太行山走出来的爱妻,罹患癌症离我而去,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河顺文艺第290期】【名人风采】【散文 】人生百年香犹在 | 崔东昇(文)黄进朝(诵读)

几十年习惯了她照料我的生活,从未想过没了她我怎么生活。本以为她一定比我长寿,平时运动、走路、爬山她都比我强。病榻前,她与病痛争斗,坚强地接受着各种难以忍受的治疗,依旧流淌着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依旧流露出对子孙的无限牵挂;依旧充满对生命强烈的热情和渴望。
 
看着她苍白而消瘦的脸庞,我束手无策,痛彻心扉。
 
在预感时日不多时,她以不舍的眼神看着我,颤巍巍地说:“老头子啊,今后你怎么办?”我每每试图安慰她,却忍不住眼泪盈眶,说不出话来。永远不能忘记,每次从医院回到家里,我都通宵难眠,泪如雨下。
 
妻子走了。我知道,死亡是每个人最终都无法避免的结局。无数个失眠的深夜、痛苦的瞬间,我忍不住回顾几十年风雨同舟,或心酸,或感慨,或惊喜,或悲伤。看着爱妻的遗像,忍不住自问:人生不过百年,百年之后,我们给世人留下什么?谁能记起我们的艰难不屈,携手奋斗,度过那血与火的人生历程?

【河顺文艺第290期】【名人风采】【散文 】人生百年香犹在 | 崔东昇(文)黄进朝(诵读)

妻子离世当年的312日,“我为创元添绿色,绿树伴我同成长”持续十余年的企业植树文化活动中,为悼念妻子,我将从中国桂花之乡桂林精心挑选的两棵桂花树,带领全家用颤抖的双手,移植在企业院子里。我将其命名为“77 金桂”,枝叶繁茂,郁郁葱葱,具有特殊意义。我愿企业如金桂,四海闻香。期盼“百年金桂,百年企业,百年品牌”。我愿年年桂花香,年年思故人。桂花树寄托着一家人的无限期盼与思念。

【河顺文艺第290期】【名人风采】【散文 】人生百年香犹在 | 崔东昇(文)黄进朝(诵读)

上海“创元”是我们一家人共同创办的民营企业,企业点点滴滴,无不凝聚着全家人奋斗的心血。在孙子出生的第一时间,我和妻子在院子里栽下三棵具有特殊意义的树,寄托对孙辈与企业未来共同成长发展的期盼。

【河顺文艺第290期】【名人风采】【散文 】人生百年香犹在 | 崔东昇(文)黄进朝(诵读)

1942年,我与妻子生于太行山东麓。同村、同学、同姓、同龄,走过77个春秋。曾经发誓要携手共过80岁生日,可她先我而去,留下我独自面对生活。每当想起她我都忍不住泪眼婆娑。

【河顺文艺第290期】【名人风采】【散文 】人生百年香犹在 | 崔东昇(文)黄进朝(诵读)

故乡石村烈士纪念亭

在故乡巍巍太行山林州,弯弯曲曲的红旗渠,勾起我无限的思念。记忆隐隐约约,有些模糊。忘不了生我养我的太行山。不管离开多少年,走出太行山成长的人生历程,早已扎根在我的心里。
 
年纪越来越大,我越发感悟到从那片土地上走出来的人,犹如太行山上的一棵崖柏,即便风再大、雨再狂,都会顽强生长;即便长得再高、再旺,也是汲取了那片土地的营养;故乡那片土地、那片山水,永远是我的根。故乡留在我脑海的印记,赋予我血液里的基因,犹如沉香,丝丝缕缕地滋润着我的灵魂。不管去了哪里,不管离乡多少年,不管有多大的变化,那浸入灵魂的精神沉香,像一根看不见的线,将命运永远与那片土地联系在一起,书写了我们的人生。

【河顺文艺第290期】【名人风采】【散文 】人生百年香犹在 | 崔东昇(文)黄进朝(诵读)

太行崖柏
太行山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一股巨大的力量,无时无刻不在支撑着我和家人。生于太行山红旗渠畔的我们,在改革开放社会变革的大潮中,克服无数困难,战胜艰难险阻,一家人风风雨雨,白手起家,齐心协力,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拼搏、进步成长、变革创业,终于创立了一个著名的民族彩妆品牌,创办了一家不断成长的彩妆制造企业。在中国经济的龙头上海,化妆品产业之都——“东方美谷”,占有一席之地,绽放出灿烂的辉煌。
 
在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浪潮中,我们的家族化妆品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成长进步。从太行山走出来的我和我的儿女们,展现出顽强不屈、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一直深感欣慰,也越发思念我的爱妻——红旗渠的女儿,思念生我、养我、给我生命、哺育我成长的那片土地。
 

【河顺文艺第290期】【名人风采】【散文 】人生百年香犹在 | 崔东昇(文)黄进朝(诵读)

故乡的红旗渠
于是,我开始回顾我走过的人生历程,怀念走过的沟沟坎坎,记录岁月中沉淀的人和事。期待百年之后,子孙后代想起我和我的故乡,知道我们是如何走完人生旅程的,能从中悟到点什么。
 
踏入耄耋之年,我想象着某一天,我和妻子在另一个世界会面相见,她微笑着问我:“为啥写书呢?”我豪迈地告诉她:“人生百年终将逝,留有余香泽后人!”
佳作·鉴赏

【河顺文艺第290期】【名人风采】【散文 】人生百年香犹在 | 崔东昇(文)黄进朝(诵读)
【河顺文艺第290期】【名人风采】【散文 】人生百年香犹在 | 崔东昇(文)黄进朝(诵读)

 – 作 者 简 介

 

【河顺文艺第290期】【名人风采】【散文 】人生百年香犹在 | 崔东昇(文)黄进朝(诵读)

崔东昇  1942年出生于河南林县河顺镇石村,曾担任民办教师。1962年入伍,曾历任班长、排长、参谋、副处长。1980年正团职军官。1988年恢复军街时授上校军衔。1991年由陆军指挥学院转业到南京中国电子物资苏浙公司任金属处长。2002年退休后,进入化妆品行业,和家人一起,先后在南京、义乌、上海经营商铺、创办工厂、品牌,成功打造了亚洲最具竞争力的彩妆工厂和中国艺术彩妆品牌。

 

-主 播 简 介-

【河顺文艺第290期】【名人风采】【散文 】人生百年香犹在 | 崔东昇(文)黄进朝(诵读)

黄进朝  笔名槱吟,七彩人生。林州市人。声音爱好者,喜欢朗诵、配音;曾解说多部宣传片、纪录片,于2018年获得河南省“经典照亮人生”诵读比赛一等奖

编 外 花 絮

           第288网友论坛

 

新   生:

 

在俺河顺一带,在苍龙垴脚下,村民们如果遇到寅吃卯粮或者感到手忙脚乱时,便会说:“顾不住马安桥”了。

 

都急的事,怎样选择?看看它的由来吧。

 

海阔天空:

 

顾不住马安桥,这一说词,在岭西也有。可见明生之作有理有据,下功夫了。

 

新  生:

 

我急了也随口说“顾不上马安桥了”,但不究啥来由,还把马安桥说成马安轿。或以为是马鞍轿。

 

李保同:

 

@李明生 :明生老师写的《马安桥的传说》很好,给人耳目一新感觉。我童年时在家乡就没有听说过这个美丽传说,说明我孤陋寡闻,明生老师不是本村人还能写出这样耳熟能详的传说来,说明他在采访中下了一番苦功夫。他开车亲赴山后几个村釆访,和庄户老农座谈就充分说明他釆访认真,扎实。这种扎根泥土的精神是难能可贵,是文友群友们学习的榜样,为什么明生老师作品较多,频频见诸媒体?因为他有一颗不畏艰苦,深入基层釆访的决心。另外,你采访的井上村两位八十岁老人李才的,徐朋莲二人,是我家的本家人,我叫叔叔和婶婶,我们两家关系最好,我老家房子,几十年了没有倒塌,就是因为他们两位老人在看管。老家没有亲人了,我回老家第一站就是看望他们二位老人。老人对我像对儿子一样的好,我父母亲过世后的葬礼,都是他们二老操办。我常常在心里记挂他们,感恩他们。在此,感谢明生老师釆访两位老人,我替他们谢谢你。

 

郭建生:

 

@保Lbt :明生可不仅是采访你叔叔,婶婶,还让他们搭车十几里山路哩。明生不辞劳苦深入村庄走访调查,还掏腰包买油,这种执着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李保同:

@郭建生 :老班长,你说的极是,我是个粗心人,忘记了让他们搭车回村这件事,说明明生老师又是善良之人。他有一颗仁爱之心,非常感谢你!

 

马章生:

 

各位老师说的很对,写文章有时为求证一个问题,不知要思考多少时间、查多少资料、跑多少路。你看明生为求证一个问题费多大劲。求实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傅锁生:

 

一路辛苦一路歌

处处花开暖心窝

 

李金富:

 

河顺文艺第288期,由李明生先生采访撰文,郝晓平老师诵读,李东生兄长制作,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实为民间文艺平台标杆。同时,引发了许多感言和动人故事,比如李保同先生深情感悟,郭建生先生盛情点评…为李明生先生下苦功采访,上水平撰文点赞!加油!为诸位老乡编审老师辛勤劳作合成佳作而点赞!加油!为家乡河顺民间文艺繁荣进步鼓劲、加油!

 

李明生:

 

@保Lbt 你婶搭车在情理之中,驱车在路上捎人是常事,只是有人“关心”我怕遇到麻烦,提醒过我少捎人,但我坚信好人多。这不,大娘大爷就是,憨厚,可亲可敬的人。当时还硬塞给我一些核桃让我尝尝鲜。说不定何时再去了井上,还得“敬大娘一丈”!

 

新  生:

 

明生写篇东西很认真,这可能跟在部队,跟写通讯稿有关系。共产党最讲认真。自己开车跑几趟,有张照片找不到,还专门到付家沟拍一回。

 

从历史角度说,我们这些作品,一定会流传后世,因为我们是用文字记录的,传承更有力量,所以认真一些肯定好。

 

尚  善:

 

世间流传的许多事情,听着很普通,也很随意。但真正把它变成文字,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通过走访调查,弄不清它的来龙去脉,心里没有十足的把握,还真的沒法动笔。总不能胡编乱造糊弄人吧!所以说写一篇像样的文章,作者不知要花费多少时间和心血,实属不易!明生是老干家了,写的文章越多,付出的更多。向明生这种奉献精神学习!

 

李明生:

 

马安桥的传说中,除了李爱莲老人的那张照片都是我去拍的。当时采访时拍过李爱莲说曲儿的照片,未提供。俊彦老师在编审时觉得爱莲说的曲儿不错,也那么长应该有她老人家的照片,但是,由于疫情封控一时半会难回家从电脑里转到手机上,所以,联系了赵永生(去了邢台)同学存生(使用老年手机),还是存生给了我村会计的号码,又找到爱莲的子女才微信上传过爱莲老人的照片。

 

当魏老师定时发出来文章后,早晨4点50,我突然发现最后一张图片上有黄家坡村抗疫点的字样,感觉图片中的人物不是付家沟的付用生。俊彦老师经常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这时不想打电话打扰他休息,就发微信。所以,未看到我发的内容,才将文章从平台上撤了下来。

 

付用生的图片也正好我们村解封,我专门去了一趟,但也有收获,一是,七八个老百姓在桥边的官房门前向老样儿(太阳)侃大山。我认出来其中一个是付崇礼。讲了刘秀从此桥过的事。二是官房前面原来有个戏台(戏楼)想想东马安的戏楼,魏家河戏楼应该大体上一个模式。付用生回忆说:“官房是请玉帝爷等各路老神到此观戏休息室,后来里边才塑了神像。”

 

李保同:

 

@李明生 :看了明生老师写的上述文字,感到成就一篇好文章,非常不易。为了弄对马安桥的照片,他费了多少心血。这就叫认真。一个人只要把认真二字融进脑海里,就会无往而不胜。为明生老师的“认真”精神点赞!

 

崔伍锁:

 

马鞍桥与马安村有无关系不清楚。

 

小时候听《南阳关》伍云召的唱段:“西门外放罢了三声炮,伍云召上了马鞍桥……”

 

老百姓流传的“顾不上马鞍桥”,应该是半截儿歇后语,真实涵义是什么?哪位涉腊广泛的文友知道,给大家释疑解惑。

 

【河顺文艺第290期】【名人风采】【散文 】人生百年香犹在 | 崔东昇(文)黄进朝(诵读)

-End-

版权声明:【河顺文艺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河顺文艺):【河顺文艺第290期】【名人风采】【散文 】人生百年香犹在 | 崔东昇(文)黄进朝(诵读)

(浏览 396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