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晋中

传统美食

苦荞面凉粉

东部山区各县的夏季名食。制法是将苦荞面和水按1:5的比例拌成稀汤后放入锅中边煮边搅,直至发精发亮即熟。然后再倒入盆内凉冷并切成块状或条壮,最后再加上香油、醋、酱油、蒜泥、芝麻、芥辣等配成的调和,即可食用。特点是酸、甜、苦、辣、香五味具全。同时还有打凉去火、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以及清胃健脾等食疗功能。

左权浆水汤抿尖

左权县传统名吃。制法是先将豆腐、山药切成细条、细丝,经拌有花椒、葱丝、姜丝、辣椒的油锅小炒后,再倒入沤制酸菜的浆水煮沸,做成浆水汤,其次是用豆面、白面的混合面或是其他杂面做成抿尖(也称抿圪蝌)。食用时面少汤多,因而是清汤利水,酸辣可口,并易消化。

和顺酸菜掺面粥

和顺县风味小吃。制法是把莜面掺入半熟的小米稀粥内,煮熟成糊状,然后浇上腌制的芥菜酸菜。特点是精软清香,酸辣可口,深受老年人喜欢。

大把拉面

晋中传统名吃。制作方法是先用水将白面拌成块垒状,然后再用碱水逐次翻揉成较软的大面团,待稍醒后,切出3斤、5斤甚至10斤重的一块,先颤后拉,来回打折,直至细如粉丝之后才下锅煮熟,浇上各种菜肴或臊子即可食用。著名民歌艺人郭兰英在《夸土产》中就有“榆次、太谷、祁县城,拉面、削面香喷喷”的赞词。

云竹干面饼

榆社县传统食品。制作方法是先将白面加少量盐、碱用开水泼起揉匀,在分剂擀皮时再把用香油和白面炒制的擦酥卷入中间,重新擀成圆饼灼烤即成。特点是酥而绵软,清香可口。如从饼子边缘划开口子,可见中间层次重叠,将熟牛肉塞入中间,叫牛肉塞饼子。

寿阳豆腐干

寿阳县特产,以本县优质大豆为原料,用卤水配上各种佐料点制成后,再用白糖成焦饴上色。特点是口感细腻、味感清香,并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低胆固醇等食疗功效。1992年,寿阳县老年寿星豆制品开发中心改进为半机械化制作和常温灭菌、真空包装的保鲜产品。1993年,荣获山西省首届农产品博览会银奖。1997年全国第三届农博会上,“寿波香干王”牌豆腐干被评为消费者最喜爱的产品。1998年,又在北京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国际名优产品奖。

寿阳油柿子

寿阳油柿子是明代以来寿阳县传统名食,也是山西特产之一。因色泽焦黄而又形似柿子而得名油柿子。制作方法是用上等白面、酵面、糖饴、碱面兑入温水搅拌揉匀后,再分剂捏成柿形或中间摁洞或者中间穿孔,然后放入胡麻、菜籽油中慢火炸成焦黄色后便可捞出包装销售。特点是外面酥脆,里面软嫩,甘甜可口,油而不腻。1959年全国科普会展出,被定为重点推广食品。

汁汤面

汁汤面是东部山区的民间风味小吃。制作方法是将香椿、葱花、蒜片、姜丝、辣椒放入油锅小炒后兑水煮沸,再加入盐、醋、酱油、香油、胡椒粉、味精等做成汁汤臊子。待面条煮熟,浇上汁汤即可食用。如在汁汤中加上荷包蛋、豆腐丁、黄花菜等则更佳。特点是清汤利水,酸咸麻辣,并兼有去风寒、治感冒等医药功能。

油糕 

晋中传统名食,有米面糕和白面糕、红薯糕以及软高粱面之分。米面糕又有黄米面糕和江米面糕两种。制法之一是先将糕面拌成块垒上笼蒸熟掌匀,然后包入用豇豆、红枣或玫瑰、芝麻、花生、核桃仁、瓜子仁等做成的泥状馅子,再下锅油炸即成。特点是色泽金黄,外焦里嫩,精软香甜,油而不腻。还有是将生面拌水掌匀,直接包上馅子油炸,俗称生炸油糕。

块垒

晋中各县虽然都在食用,但以灵石最为独特。种类有菜块垒、肉块垒及米块垒、面块垒之分。其中,菜块垒又有槐花、榆钱钱、扫帚帚、苜蓿和山药蛋、茴子白、红白萝卜、豆角、白菜、酸菜块垒等。制法是将所拌蔬菜用刀剁碎或镲成丝状,或者是将肉切成肉丁,加鸡蛋、粉面过油之后,再加适量的水和佐料搅拌均匀,上笼蒸熟即可食,如加葱蒜用油炒后,味道更佳。特点是面菜连体,松软芳香,味道多变,老少皆宜。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慈禧与光绪逃往西安路经灵石,在两渡镇官宦何府吃块垒与和子饭,胃口大开,临行时叮嘱李莲英记住用料和制作方法。

灌馅糖

介休市的传统食品。明末清初已畅销国内市场,是山西食品十大名产之一。制作时间是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元宵节为止。方法是先将大麦、黄米熬成的糖稀拉成蜂窝状,再将绵白糖、核桃仁、蜂蜜、桂花、青红丝制作的糖馅包入,最后用热气轻腾,用芝麻裹住表皮,并切成1.5寸小节即可进行包装出售。特点是香酥甜脆,营养丰富,具有润肺化痰、健脑补肾、养血催乳等功效。介休县城、张兰镇、连福镇均产。2005年,全市产量达30吨以上。

拖叶子、菜疙瘩

拖叶子、菜疙瘩的吃法与蘸片子基本一样,但做法却大不相同。其中,拖叶子是将家种的玉谷叶(野生的叫千谷穗、老麦齐、达谷等)蘸上三合面糊糊(由白面、红面、豆面搅成糊状)下锅煮熟即成;而菜疙瘩则是用白菜叶、菠菜叶、茄子片、山药片、豆角等放入三合面糊糊中搅拌均匀,然后再一块一块地挾入锅中煮熟,最后蘸上醋蒜等佐料食用,同样是爱吃醋的晋中人民的美食之一。

蘸片子

蘸片子是介休市独特的面食风味小吃。做法是将面粉加温水和成面团,醒半小时,再揉光擀薄,切成条块或三角形小面片,放入配有新鲜蔬菜的锅内煮熟捞出,蘸上有醋、蒜、酱油、香油、辣椒的调料食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提倡粗粮细作,因而除了用纯白面外,也可用白面加豆面或是白面包高粱面(俗称包皮面)制作。改革开放后,有人用蔬菜汁或西红柿汁和面,颜色有红有绿煞是鲜艳。2005年,除民间日常食用外,大型饭店也开始出售。特点是吃起来麻辣酸甜,清爽利口。

碗脱只

平遥县独特名食。清光绪年间由平遥城南堡厨师董宣创造。制作方法和食用方法基本和榆次灌肠一样,不同点只是主料是上等白面而非荞面。特点是皮薄、颜色淡黄发亮,柔软精韧,折卷不断。时至今日,平遥各大宾馆、饭店及街巷、车站皆都出售。

小常驴肉

清代中期,寿阳人在太谷小常村开屠宰坊,专供附近南席村武家财主消费。制法是将口轻的毛驴剥皮取肉,放入缸内加料腌月余,然后煮熟切片入盘即可。同时,也可以把驴肉装入饼内,名曰驴肉钵儿。清末民初,仿制者增多,凡庙会、唱戏都有人出售。特点是肉质酥嫩、鲜美。

太谷饼

又名甘饼、油甘饼,为太谷县独特的传统名食。清乾隆、嘉庆年间,沟子村吴姓开的天和居饼面铺为迎合本村富商贠家的需要,便精心制作了一种面制烤炉实心饼,称甘饼。原料有白面、白糖、胡麻油、糖稀,形状为圆型,直径约3寸,厚度0.5寸,饼面上粘满芝麻,呈苍黄色。特点是绵甜鲜香,甜而不腻,酥而不碎,入口即化。清末民初,太谷城乡各大饼面铺纷纷仿制,出售量逐步扩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群众常以节日礼品馈赠亲友,也可作为营养品看望病人或老人。

羊汤

晋中传统的冬季名吃,制法是取绵羊瘦肉横切成大块,放入伴有姜片、葱段、辣椒、花椒的锅中煮熟,捞出切成薄片,食用时将肉片和煮熟的胡萝卜片、冬瓜片、粉丝装入碗内,用煮肉的羊汤反复浇热后再放入香菜沫、葱花、食盐、花椒水、香油、酱油、醋、胡椒粉等即成。特点是肉香汤热无腥味,又兼有养胃、利尿和促进血液循环等医药功能。另是,还可以浇入各种面食,俗称羊汤面。

油面

晋中传统小吃,也称油蛤蟆。清代乾隆年间由太谷西街老字号隆盛长所创,后由“文”字三号(文成堂、文令堂、文元堂)改进工艺后传遍周围各县。制法是把少许酵面、白面用鸡蛋、白糖、糖饴、植物油及适量温水和匀稍醒,把面团搓成长条,切成3厘米的长方形块,然后用刀从中间部位纵向切开一条细缝后下油锅小火慢炸,待果实膨大、刀缝两侧隆起并颜色金黄时,捞出来放入蜂蜜、白糖、糖饴熬成的蜜汁中浸泡片刻,即可食用。口感是绵甜、香酥,油而不腻,常用作馈赠亲友的礼品之一。

糊塌塌

糊塌塌是太谷县特有的家常风味小吃。制法是将嫩西葫芦去瓤擦丝后切碎,磕入鸡蛋,加入食盐、五香粉,用适量白面加水搅成糊状,然后用勺舀到烧热的鏊子上摊成圆饼,待两面均成金黄色时即成。食用时蘸香油、酱油、蒜醋汁,口感更佳。

疤饼

也称石头饼,原本是产妇、老人、病人的食物。制法是把酵面兑好碱揉均揉光,揪成剂子,擀成直径30厘米、厚0.2厘米的圆薄饼,再把鏊子内已烧烫的小石子铲出一半,把擀好的薄饼平放在鏊中的热石子上,再把铲出的一半石子均匀覆盖在上面烘烤片刻即成。特点是皮面微黄,凸凹有致,口感酥脆,久存不坏,干食、热食或泡汤、焖菜皆宜。

鲜肉塞饼子

鲜肉塞饼子 是晋中传统名吃。制作方法是先将酵面兑碱揉匀,再掺入少许干面、糖饴揉成面团,然后分剂包入少许蘸有植物油和椒盐粉的干面,用烤炉或灼圈、鏊子制成小饼。食用时先将饼边划开,再把卤制或熏制的猪头肉、牛肉、驴肉等夹入饼内,因而俗称夹肉饼或干面钵儿塞熟肉。特征是边咬边嚼边品尝,回味无穷。

一品烧饼

一品烧饼是清末民初以来榆次永生号糕点铺的特产,内行人称“笼子货”。制作时选用上等白面作皮,以鲜玫瑰花及青红丝、桃仁、白糖等作馅,待包馅成饼后,放入凹形铁鏊内用香油慢火炸成。口感是香、酥、脆、软、绵、甜,故被人称作糕点佳品。

三鲜南炒面

系榆次各大饭店的高档主食。做法是将白面团用手工拉成龙须面条,下锅油炸,呈金黄色后捞出,上笼蒸几分钟即出笼装入盘内,再浇上用玉兰片与发好的海参、鱿鱼和葱、姜、蒜等炒好的菜肴即可上桌。特点是味道鲜美,脆而不焦。

豆腐脑

晋中传统早餐之一。制作时先将黄豆瓣、粉条、海带丝、金针等放入由大料、花椒、咸盐及,五香粉、糖稀等放入水中煮沸,再加粉面勾芡成汤,即可食用,也可分为荤、素两种,荤的加入大炒猪肉。因为佐料丰盛,汤面又撒有胡椒粉和滴有香油,所以饮用时味道芳香,麻辣可口。

老豆腐

晋中传统早餐,制作时先将黄豆水泡后磨浆、过滤并加热煮沸,再用卤水或石膏少许点成半凝固体状,盛桶中。食时用片勺舀入碗内,加盐渍韭花、辣椒油、香油等佐料。具有清香可口,麻辣宜人等特点。

灌肠

为晋中平川独特的风味小吃,榆次大乘寺街范家从清代至全区解放前有范庆林、范臭小、范二毛、范玉亭四代祖传经营猪血灌肠。1980年后,又有新集街李书德的灌肠最佳。制作方法是用精细荞面和新鲜猪血经过多次的掺水搅拌成糊状,然后再舀入小瓷碟内蒸熟、放凉,形状成圆片,颜色如虾酱。冷食时在碗内用刀割成菱形小块或条状,调入蒜泥、醋、香油凉拌。其味道酸辣咸香,清凉利口,沁人心脾。同时,亦可烹炒,方法是配以绿豆芽,用卤油爆炒,加醋、蒜、酱油,稍焖即成,俗称腥油炒灌肠。另一种是将蒸馍切成块状,放入炒好的灌肠内焖热,通称为灌肠腾馍馍,同样香气扑鼻,满口生津。

元宵

晋中传统风味小吃。需要选用上等江米面和白糖、玫瑰、核桃仁、芝麻、青红丝、桂花等配做的馅子,滚制而成,大多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食用,除有精软、香甜的口感之外,还含有全家团圆、老少和谐的意义。

(浏览 9,634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