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山归属这把火,该降降温了

板山归属这把火,该降降温了

照这样的热度下去,不用多久板山就将变为一堆石灰了。所以,板山归属这把火,该降降温了。

板山归属这把火,最初是谁点燃的,已无从考究,但从星星之火迅速爆燃,且燃遍武乡、黎城两县,渐有向长治、太原,甚至更大城市蔓延之趋势,是有关部门事先无法料到的。

你争或不争,几亿年来,板山就在那里,慈祥地哺育着他四围之下的百姓黎民。他东西两县建县历史足不过千余年而已,就像他的两个孩子争争吵吵,但他从来不言不语。从几个文人你一篇文章说武乡板山如何如何,他一篇文章说黎城板山这样那样,演变为两县人民私底下激烈的争论,甚至出现谩骂、攻讦,也许始料未及,但事态发展到此,出现不和谐文明的声音,有关部门绝不能再装聋作哑,听之任之。

板山归属之争,发端于朴素的热爱家乡,保家卫土,我不占你家的,你家也不能占我家的;归根结底却成了一个利益之争,城里人闲得那啥疼,就爱往山里钻,是什么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旅人越来越多,便有了利益分配的不均衡。西家收了钱,看的是东家的山,想想也有些气人。长此以往,这气非得出一出不可了。

“武乡家你等一等,给你个柿盖啃一啃”,相亲相爱的两家人,本来好邻居,却成兄弟阋于墙。有人说:学一学六尺巷,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哎!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事非关己,不痛不痒,啥话也可以说,但在当事人身上,你能感觉到吗?

板山归属这把火,该降降温了

说两个地界之争例子,看看历史上的解决方法,一个是清朝的,一个是民国时期的。

清朝同治年间时,山西潞安府黎城县东庄村(民国时,平顺复县,划归平顺)和河南漳德府林县某地发生了地界纠纷。两县交界处一块名叫金刚坡的地方,东庄村人说是自己的地方,由林县人租种;林县人说这就是我们的地方,凭什么给你交租?火爆的东庄村民,抄起家伙,干就完了。将林县人居住在金刚顶上的十八户人家全部赶出,放火烧掉茅屋,暴力收回金刚坡上土地。打人放火,这还得了,不仅惊动了河南彰德府、山西潞安府,甚至到达了光绪皇帝和慈禧老佛爷。最终在上方的干预下,勘定边界,恢复旧税,判归金刚坡为山西属地。以前的既往不咎,以后的不准再以地界纠纷生事。此后,平顺和林县人民恢复了相亲相爱的邻里关系,后来还出现了平顺人自己受苦受灾支援林县人在平顺建设红旗渠的伟大情怀。

板山归属这把火,该降降温了

另一件地界纠纷在民国时期平顺和潞城之间展开。平顺县高岸村背后就是为葛井山,老百姓闲暇时节常到村背后的山上打了一些柴禾,用来烧火做饭。山之巅有一泉一寺,为一著名景点——“葛井寒泉”,离高岸村仅不足一里之地。山下良田沃野,世代为高岸村百姓耕种。1920年,平顺县高岸村的老百姓在两村交界处立了一块两县界碑,潞城县神泉村的老百姓不认同,认为高岸村越界立碑,其村村长将立碑者抓了起来送到了潞城县衙。神泉村的村长还将在山上收拾树枝的高岸村人抓起来送到了潞城县衙。潞城县衙当即将平顺县高岸村几人收押下狱,快处快判。

这个官司,闹到了冀宁道里和山西省里。省里阎老西知道后,就委托冀宁道尹徐之棨全权处理,道尹徐之棨又委托壶关县知事张廷琇前往事发地勘办。1920年3月,张知事就咨会潞城、平顺两县知事,定下日期,由各县人员带上各县县志到葛井寺,三方会勘,当面定夺。在《潞城县志》里还找到一首明万历年间潞城知县的冯惟贤所题《潞城古邑八景之葛井寒泉》的古诗。冯知县写这首诗的时候,是明万历十九年(1591),正好处于明嘉靖八年(1529)平顺建县之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平顺裁县之前。当时平顺县并无异议,潞城县知县到葛井山上,在“葛井寒泉”前写了一首咏“潞城八景之葛井寒泉”的诗,当然是把“葛井寒泉”这一地标当作潞城的了。平顺方面提出了一个距离问题,就是葛井寒泉距离高岸村仅一里,而距离神泉村倒有五六里,按距离应该是归属高岸村更为合适。但另一方说,按县城来算,葛井寒泉距离潞城县城仅二十里,而距离平顺县城就要有四十多里了。

这场官司过后一晃就是百年,平顺、潞城两县一直相处地和和美美,地界常常划来划去,却再无官司。比如潞城县民兵杀敌英雄黄小旦,民国时资料就是一会儿平顺黄小旦,一会儿潞城黄小旦;建国后五十年代到北京去参加全国民兵会议,受奖时是平顺县黄小旦,六十年代又成了潞城县黄小旦。其实,这事儿一点也没错,因为黄小旦所在村庄李庄村就是随着时间段不同,或而划归平顺县管辖或而划归潞城县管辖。

板山归属这把火,该降降温了

反正上面一句话,下面随便划。板山之争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呢?

有人说:不就是因为个钱吗?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从黎城上去的人黎城卖票,从武乡上去的人武乡卖票,各挣各的钱,何必非得争个你的我的,耽误时间,破坏心情,影响大家共同挣钱多不好。这样看上去很简单美好,其实两家长期结下的怨气一时不得出完,很难和好,相安无事。矛盾靠内部消化解决,自生自灭,行不通。

于是就有人说:上面有关单位应该强势介入,拿刀一切,左边的归黎城,右边的归武乡,有什么意见明面上说,别在下面吵吵。以前的你争我抢,就不说了,划定以后,谁还再要瞎逼逼,哪凉快哪呆着去。简单粗暴有时候也是一个好办法,可以学学。

还有人说,六尺巷是你我各让三尺,传为美谈。现在既然两个县互不相让,那好,上面把两县相邻的几个乡镇划出来,专门成立一个板山风景旅游区或板山自然保护区,归长治市直管,投资、收益和你黎城、武乡再无瓜葛,看你们还争不争。这样看起来是两败俱伤,其实倒也是一个解决的不错办法。毕竟,我们的终极任务是为人民服务,为老百姓谋幸福的,不管怎样,老百姓生活安定、和谐、幸福了,一切就都不是问题了。

前几年,曾坐旅游大巴车路过板山一回,从武乡上的山,走到山上却到不了黎城,因为宽阔的大马路中间修有一个限高杆,不让车走,本来想去的黄崖洞景区没去成,让黎城县白白遭受了一车人旅游的损失。后来听说,限高杆去掉了,才正准备高兴的时候,又听说路被渣土给堵住了,比限高杆还狠。

人家说,要想富,先修路。好不容易修好路了,却要千方百计堵上,真不知道这样害人害己,有什么好?

就因为争一个你的我的,置老百姓利益于不顾。大多数人过了过嘴瘾,更大多数人看了会儿热闹,遭罪的却是附近的两县老百姓。

板山归属之争这把火,真该凉凉了。

板山归属这把火,该降降温了

几张板山图片皆从网上找来,如果侵权,请告知删除,只为让大家欣赏欣赏板山的秀美风光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晋东南记忆):板山归属这把火,该降降温了

(浏览 759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